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釋皎然茶詩二首注釋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注]
/
【作者簡介】
/
釋皎然,中唐詩僧,字清晝,俗姓謝,湖州長興人,自稱乃南朝宋詩宗謝靈運第十世孫。早年曾慕仙修長生,後轉入佛門修禪宗,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稱其「性放逸,不縛於常律」。久居吳興杼山妙喜寺,時號江東名僧。今存詩470首,其中多送別酬答之作,酬答對象包括顏真卿、韋應物、釋靈澈、李陽冰、陸羽、顧況、薛逢等,涉茶詩作有26首。皎然年長茶聖陸羽十三歲,與陸羽相交四十年,其以茶悟禪、以茶悟道的茶道觀念對於陸羽《茶經》形成「茶禪一味」、茶道一味的中國茶道精神底色具有重大影響。
/
/
古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釋皎然[詩]
/
【解題】
/
該詩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首次提出「茶道」概念,其「三飲」說直接啟發了盧仝「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七碗」說。
/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注釋】
/
1.誚,譏嘲也,偏重調侃之意,音竅。崔石,中唐貞元初年出任湖州刺史。
2.遺,贈也,音慰。剡溪,浙東千年古水,此當特指嵊州,剡音善。金牙,鵝黃色嫩芽也,牙通芽。爨,炊也,音竄。金鼎,風爐也。
3.素瓷雪色,謂白瓷色白如雪。縹沫,青色餑沫也。瓊蕊,玉英也,仙樹之白色花蕊。
4.畢卓甕間夜,畢卓為東晉名士,曾夜至鄰舍酒甕間盜飲被縛。陶潛籬下時,化用陶淵明五古《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
5.崔侯,即指崔石。啜,飲也,音輟。狂歌,放歌而無節也。
6.全爾真,謂可保全你的真性。丹丘,神仙所居也,此當指代仙道之人。
/
歌行體七古·顧渚行寄裴方舟
@[唐]釋皎然[詩]
/
【解題】
/
該詩既是對寺院茶葉採摘活動的生動描述,也是研究湖州長興顧渚山茶事的珍貴資料。
/
我有雲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
鶗鴂鳴時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
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
由來慣採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卷。
吳婉攜籠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採之長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
/
【注釋】
/
1.顧渚,指湖州長興顧渚山,皎然所居妙喜寺有茶園在顧渚山。裴方舟,皎然友人,生平不詳,似曾擔任判官、參軍一類職務,貌似與韋應物五古《寄裴處士》一詩寄贈對象「裴處士」為同一人。
2.渚山,顧渚山省稱。
3.鶗鴂,即杜鵑鳥,音提決。
4.伯勞,即伯勞鳥,燕雀之類。滋,盛也。
5.大寒山、小寒山,二山應均在顧渚山。
6.吳婉,吳地婉順女子也。翠微,狀山嵐之青縹色,此指代青山。罥,掛也,音眷。
7.乍,初也,音榨。度,通渡。
8.玉英,仙樹之白色花蕊,此指代玉英液,亦即玉液。
9.女宮,當為地名,所在不詳,或為長興一小山。堯市,指堯市山,在今長興西北四十裡。《輿地紀勝》引《吳興統記》云:「堯時洪水,於此山作市」,故名。紫筍,指顧渚山紫筍茶。
10.清泠真人,或謂即指裴方舟,貌似與韋應物五古《寄裴處士》一詩中的「清泠子」為同一人。待子元,猶言待仙客;子元或為子玄,西晉玄學宗師郭象字子玄,撰有《莊子注》一書;「玄」改「元」似避唐玄宗諱。
/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