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茶詩中的人生智慧

2020-12-14 大道知行知行堂

《啜茶示兒輩》

南宋·陸遊

圍坐團欒且勿譁,飯餘共舉此甌茶。

粗知道義死無憾,已迫耄期生有涯。

小圃花光還滿眼,高城漏鼓不停撾。

閒人一笑真當勉,小榼何妨問酒家。

若論寫作茶詩的數量,唐代詩人中白居易是第一,宋代詩人裡陸遊為魁首。陸遊本是高產的詩人,有「六十年間萬首詩」的成就。有學者統計,《劍南詩稿》中涉及茶的作品達到二百多首。這樣算起來,陸遊比白居易寫作的茶詩數量還要多出四倍有餘。研究宋代茶事,不讀陸遊不行。研究中國茶詩,非讀陸遊不可。

陸遊,字觀務,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徽宗宣和七年,他的父親攜眷由水路赴京城。十月十七日一個暴風雨的早晨,陸遊誕生在淮河舟中。關於陸遊名與字的由來,向來有著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相傳在陸遊出生前夕,他的母親曾夢到當時的大詞人秦觀(字少遊),因而以秦觀的字為他的名,以秦的名為他的字。其二,有說陸遊的名與字是因他自己仰慕秦少遊之為人而起的。我們現在看他的詩中有《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遊象》云:「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可見後一種說法較為準確,因為夢境無憑,題詩有據。

陸遊是個極有名氣的詩人,我們也不必多費筆墨介紹。倒是這首茶詩的題目《啜茶示兒輩》,值得多說幾句。

誠然,大家對其中的「示兒」二字並不陌生。因為陸遊的名篇《示兒》,早已選人中學語文課本。其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二句,更是耳熟能詳。詩人心繫天下的愛國情懷,令人動容。

然而,知道那首《示兒》的人很多,聽過這首《啜茶示兒輩》的人卻很少。前者寫於南宋嘉定三年,後者寫於南宋開禧二年。兩首詩相隔不過四年,都屬於陸遊晚年的作品。我們不妨將這兩首詩當作一體的兩面來解讀。

所謂「示兒」,可解釋為向兒孫展示,也可以進一步引申理解為教育與警示兒孫。《示兒》詩中所傳遞的自然是愛國情懷,而《啜茶示兒輩》中,又有哪些陸遊想傳達的人生智慧呢?

《啜茶示兒輩》起首的兩句,講的是開場。所謂「團欒」,可直譯為圓月。清代納蘭性德就有「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欒月」的詩句。後來用得多了,便也引申為表達團圓之意。元代張養浩《普天樂》曲中便有「山妻稚子,團欒笑語,其樂無涯」的用法。

飯後一家人圍坐,共飲香茶一蓋。這樣的團圓場景,如今也常發生在愛茶人的家中。既然是家庭閒聊,氣氛本該輕鬆些,卻又為何要求大家「且勿譁」呢?原來是詩人陸遊有話要說。

當年有首歌唱道:「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在這首詩裡,「谷堆」換成了「茶桌」,而「媽媽」換成了「父親或爺爺」。

寫這首茶詩時,陸遊已經是八十二歲的老人了。與有智慧的長者聊天,總是宛若上課聽講一般。若再能佐以一杯好茶,邊飲邊談,那便更好。不經意間的閒話,也會自然流露出人生的經驗與哲理。家庭茶聚之上,陸遊又要說些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三四兩句,講的是主旨。陸遊的身體本是十分康健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也要面臨生理機能的衰退。他七十九歲時開始「目昏頗廢觀書」,八十二歲時則是「似見不見目愈衰,欲墮不墮齒更危」了。耄耋之年的陸遊,自然知道生命的無常與有限。但他告誡自己的兒孫,不要渾渾噩噩而又庸碌地生活。相反,只要「粗知道義」,那便雖死無憾了。所以,可以說,不管是《示兒》還是《嚷茶示兒輩》,詩中都傳遞出陸遊「行正道、重大義」的思想。

五六兩句,講的是光陰。園圃中的鮮花,綻放得耀眼奪目。光華絢爛的花朵,正暗示著欣欣向榮的生命;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風光無限的生活吧!但時間總是最為殘酷。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高聳的城樓上,計時所用的漏鼓還在不停撾打。時光匆匆流逝,到底什麼才是最有意義的呢?

七八兩句,給的是答案。陸遊教育兒孫,不妨多向「閒人』看齊。要注意,陸遊所說的學習對象不是「賢達之人』而是「閒適之人』,這是為什麼呢?從南宋紹熙元年至嘉泰元年的十餘年間,陸遊一直住在山陰,過著田園般的生活,超然於冗雜的政務之外,自得生活的趣味。

既然不能做到「達則兼善天下」的賢人,不妨就做一個「窮則獨善其身」的閒人。《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像是陸遊寫給世人的教科書。《啜茶示兒輩》中的「閒人一笑真當勉,小榼何妨問酒家」,則是陸遊寫給兒孫的體己話。

當然,陸遊留給兒孫的財富,不只是「行正道、重大義」的警語,更有飲茶的家風。就在寫《啜茶示兒輩》的第二年,陸遊寫了一首《八十三吟》。雖然詩名中不帶茶字,卻也算是陸遊晚年茶詩中的精品之作。現抄錄如下,以饗讀者。

石帆山下白頭人,八十三回見早春。

自愛安閒忘寂寞,天將強健報清貧。

枯桐已爨寧求識?弊帚當捐卻自珍。

桑薴家風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

開篇提到的石帆山,對於陸遊有著特殊意義。據《嘉泰會稽志》記載:「會稽縣石帆山,在縣東一十五裡。舊經引夏侯曾先地誌云:『射的山北壁高數十丈,中央少紆,狀如張帆,下有文石如鷂,一名石帆。』」因是家鄉的名勝,陸遊對其頗有感情。像《雨中宿石帆山下民家》《贈石帆老人》等詩中,都提及了這座名山。寫作這首《八十三吟》時,陸遊已經是八十三歲高齡的老人了,這「石帆山下白頭人』,說的便是詩人自己。

冬去春來,物候更迭,陸遊已經看了八十三回。總結自己的一生,又有什麼可以分享給兒孫後輩的呢?想來想去,似乎只有「自愛安閒忘寂寞」一句了。而「自愛安閒」一句,正與茶詩《啜茶示兒輩》中「閒人一笑真當勉」的心態相合。因此我們不妨將《八十三吟》視作《啜茶示兒輩》的續篇來讀,以便更好地體悟陸遊的人生智慧。後面的兩句,則是連用了兩則典故。

「枯桐已爨寧求識」一句,典出《後漢書?蔡邕列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陸遊以此為喻,說自己空有抱負卻難以施展。「弊帚當捐卻自珍」一句,典出《東觀漢記·世祖光武皇帝》「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家有敝最,享之千斤」一段。後人將「敝帚自珍」作為成語,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要格外珍惜。

最後「桑薴家風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兩句,講出了詩人陸遊與茶人陸羽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據《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陸羽傳》載:「上元初,(陸羽)更隱苕溪,自稱桑薴翁,闔門著書。」陸遊傾慕陸羽,又恰巧與茶聖同姓,因此他曾在詩中多次提及「桑薴」二字。

譬如《自詠》中有「曾著《杞菊賦》,自名桑薴翁」一句;《過武連縣北柳池安國院煮泉試日鑄顧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傳雲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飲泉而愈賜名報國靈泉雲》中有「我是江南桑薴家,汲泉閒品故園茶」一句;《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中則說:「一州佳處盡裴回,惟有東丁院未來。身是江南老桑薴,諸君小住共茶杯。」

陸羽的《茶經》更是陸遊經常閱讀的作品之一。《書況》中說:「琴譜從僧借,《茶經》與客論。」《雨晴》裡有「孰知倦客蕭然意,《水品》《茶經》手自攜」。《戲書燕几》中有「《水品》《茶經》帶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的詩句。《野意》中說「《茶經》每向僧窗讀,菰米仍於野艇炊」,更是表明詩人即使遠在他鄉成都,《茶經》仍是自己時常翻讀的書籍。

《宋史》中稱陸遊卒於南宋嘉定二年(1209),享年八十五歲。錢大昕在《陸放翁年譜》中,根據《直齋書錄解題》考證出陸遊應卒於南宋嘉定三年(1210),享年八十六歲。無論如何,在「人活七十古來稀」的中國古代,陸遊絕對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陸遊的康健與壽高,與他所倡導的「桑薴家風」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究竟什麼是「桑薴家風」呢?

首先,自是要常飲好茶。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茶的保健功效。自唐代《新修本草》始,中國的醫書中必會將茶收錄其中。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林乾良教授更是在80年代首次提出了「茶療」的觀點。陸遊一生保持著飲茶習慣,這自然對於他的健康長壽有著積極影響。其實,茶對於人的益處,不止於強身健體,更在於療愈心性。

每當我們飲到一杯好茶,可以說是身心愉悅。身體的舒爽,歸因於茶中物質的作用。心情的愉悅,則歸功於茶的精神效力。

桑薴家風,亦是個人獨處時「自愛安閒忘寂寞」的心態。桑薴家風,實是親友團聚時「飯餘共舉此甌茶」的溫馨。

一杯茶,能讓親友歡聚融洽溫馨。一杯茶,也能讓人靜思開朗和豁達。

◎本文原載於《月讀》(作者楊多傑),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棋茶一味可通禪,從陸遊的棋詩、茶詩看中國古人的生存方式
    「唯棋酒山水是務,以此應對人生的一切煩惱與是非,求得現實中的自我保存,也獲得精神的解脫。」圍棋被稱為「坐隱」、「忘憂」,正好切合了他們的精神需求。大隱隱於朝市,小隱隱於山林,中隱隱於庭園。在一方庭院,一卷書,一杯酒,一局棋,一盞茶,便能忘懷萬事,何樂不為。棋、酒、詩、茶,成了他們生存方式的一種標誌。
  • 帶著家人一邊喝茶一邊愛國的陸遊
    陸遊一生勤於作詩近萬首,《劍南詩稿》中保存有9300多首,其中關於茶的詩歌就達300多首。讀中國古代文人的茶詩,陸遊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絕佳人選。陸遊生於茶鄉,做過茶官,晚年又隱於茶鄉,一生遍嘗天下名茶,寫盡茶詩,被後人尊稱為「茶神」,可謂陸羽第二。
  • 參加「茶之詩語」 林凱旋茶詩作品朗誦會有感
    林凱旋茶詩作品朗誦會歲月如詩,真情無限。11月23日晚有幸參加了「茶之詩語」林凱旋茶詩作品朗誦會。朗誦會上,廣東省朗誦協會的朗誦者們懷著飽滿的熱情輪流登場獻藝,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林凱旋茶詩作品朗誦會當我聽到衛潔昕老師朗誦和沈姿伶老師表演茶舞的《我來自江南—杭州雀舌》心開始沸騰。詩歌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風情,把舞蹈融入朗誦,在淺唱低吟中接受詩歌的洗禮,更是一場難忘的視覺聽覺盛宴。
  • 喝茶時,聽20首經典樂曲,品10首最美茶詩
    聞著茶香的芬芳,配上雅致的樂曲,品讀靜美的茶詩。讓人陶醉其中,滌盡身心塵埃。《臨安春雨初霽》(宋)陸遊《幽居初夏》(宋)陸遊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人生如茶,懂得收藏和醞釀,懂得濃淡轉筆,懂得一品再品。看完別急著走!看看大家都在關注的微信號
  • 茶聖陸羽的經典茶詩《六羨歌》
    下麵茶詩網帶您賞析一首茶聖陸羽的經典茶詩作品。《六羨歌》唐·陸羽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茶詩注釋(1)羨:羨慕,因喜愛而希望得到。(2)罍:讀音[léi],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從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到「醉者神全」的莊子,無一不在酣飲和酒醉中抒發詩性。唐代之後,飲酒作詩幾乎成了每個詩人的課題。在這方面,「詩仙」李白最有發言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而與之齊名的杜甫同樣是愛酒之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直到晚年病痛纏身才終於「潦倒新停濁酒杯」。另一位詩人白居易不僅愛飲酒,還懂得如何飲得愜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 | 一詩一會
    從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到「醉者神全」的莊子,無一不在酣飲和酒醉中抒發詩性。唐代之後,飲酒作詩幾乎成了每個詩人的課題。在這方面,「詩仙」李白最有發言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而與之齊名的杜甫同樣是愛酒之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直到晚年病痛纏身才終於「潦倒新停濁酒杯」。另一位詩人白居易不僅愛飲酒,還懂得如何飲得愜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人或事。然而我國詩歌史上的文人,他們的名篇佳作,往往就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所以舊地尚未恢復、國家尚未統一便成了陸遊人生一大遺憾。即便《示兒》只有短短4句,但濃濃的愛國之情早已經躍然紙上,讀後感人至深。
  • 多讀茶詩丨《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專欄名叫做:【多讀茶詩】。在正文開始之前,先解釋一下新專欄名字的由來。【多讀茶詩】,其實有兩層含義。楊老師名字中有個「多」字,自然也就是由多傑老師幫大家解讀茶詩嘍。與此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誦讀茶詩。將茶詩的學習,融入到日常的飲茶生活之中。
  • 茶詩《賦茶》欣賞
    寶塔詩在茶詩中是極為少見的,在其他詩中亦不多見。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名, 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後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   這首詩概括地敘述了茶葉的品質,人們對茶葉的喜愛以及人們的飲茶習慣和茶葉的功用。
  • 陸遊人生的五個夢想都是什麼?
    陸遊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由水路進京,於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遊。陸遊的一生是壓抑與苦悶的一生,其一生都鍾情於做夢、記夢。《陸遊全集》 記夢詩共99首, 而直接以「記夢」為題的就有20餘首,如此愛做夢的詩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陸遊都做的是什麼夢?抗金英雄夢。陸遊最多的夢莫過於馳騁沙場, 上陣殺敵, 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強烈的願望。
  • 唐詩宋詞中的「茶詩」: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而茶詩在浩瀚是詩詞海洋中獨樹一幟,別具風味,令人讀來如品香茗、口齒含香。與趙莒茶宴唐·錢起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茶宴的正式記載見於中唐,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曾與趙莒一塊辦茶宴,地點選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賢」那樣狂飲,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暢談,洗淨塵心,在蟬鳴聲中談到夕陽西下。錢起為記此盛事,寫下這一首《與趙莒茶宴》詩。
  • 陶澍|詠安化茶詩四首
    陶澍|詠安化茶詩四首        嘉慶七年(1802年)陶澍中舉,七年登進士第,自此進入官場。道光十年(1830年)由江蘇巡撫,擢任兩江總督,成為封疆重臣。陶澍為官,重視吏治,體察民情,頗著政績,特別在治理江南十五年中,對治河、漕運、鹽政三大政,政績突出。道光稱他是「才儲幹濟,力矢精勤」的「幹國良臣」。《清史稿》贊他「重百年之利,為屏為翰,庶無愧焉。
  • 最美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透著茶香!
    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優美的茶葉詩詞。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毫不費力,從構思、語言、描繪到誇飾,都恰到好處,能於酣暢中求嚴緊,有節制,盧仝那種特有的別致的風格,獲得完美的表現。
  • 人生低谷時靜心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你可以尋找到新的力量!
    人生低谷時靜心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你可以尋找到新的力量!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有人放棄,有人不甘心失敗,重頭再來。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段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漫漫人生裡,遇到了再大的困難,那也要咬牙堅持下去。遭遇過的失敗,最終都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 陸遊很接地氣的一首詩,開篇28字講透人生哲理,豪邁流傳1000多年
    陸遊早期的詩歌出自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往往顯得內容飽滿有張力,在陸遊高超的文學技巧下,表現出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可是到了晚年閒居的時候,除了一些表現自身志向的詩很感人,還有一些表現農村日常生活的詩歌體裁充滿了真實的樂趣之外,剩下的詩歌則會帶有隨意、雷同的毛病。
  • 圍棋與人生|三顧茅廬中的圍棋智慧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圍棋的淵源在他初登場時就體現了出來。「三顧茅廬」是諸葛亮在小說中的隆重出場,劉備- -顧茅廬之時,未見其人,先聞農夫詠唱諸葛亮所作歌謠 蒼天如圖蓋,陸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讀書詩,短短二十八字,看完受益無窮!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寶庫和進步的階梯,讀書是獲取知識和提高智能的重要途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早在唐代,我國詩人就指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 「發現茶詩之美」東城區青少年文化藝術學院(北)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圓滿舉辦
    12月25日,「發現茶詩之美」東城區青少年文化藝術學院(北)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在東城區少年宮舉辦,這是東城區少年宮作為東城區青少年文化藝術學院(北)組織的多項學院制課程成果展示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的指導單位為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教育學院;由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課外活動指導服務中心、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主辦;霍豔平特色教師工作室、茶育特色課程工作室承辦。東城區少年宮研究室主任霍豔平主持活動。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表達了時不我予、壯志難酬的憂憤
    這是易經的智慧。在《禮記學記》裡面有這樣的論述:時過然後學,勤苦則難成。《廉頗與藺相如列傳》裡面記載了廉頗的一則的典故。時,廉頗已經年老,趙王想要讓他復出,於是派使者去了解他是否還能帶兵。使者受人厚賂,見廉頗: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