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 為人民而創建——江蘇省鹽城市積極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
編者按: 鹽城市地處黃海之濱,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和鐵軍紅色文化資源,黃海溼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區城市,是「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要節點城市,素有「北上海」之稱。在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的創建過程中,圍繞《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踐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兩大國家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率先提出「活力健康」概念,發展體育休閒幸福產業,提高人民身體素養,打造活力健康之城。根據創建總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著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鹽城體育模式和經驗。近期將陸續推出創建過程中一些成效、特色與經驗。
全面實施「1+1+8」 工程
1、一整套科學的創建工作體制機制
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協調機制,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發展規劃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考核目標中,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創建辦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2、一系列支撐創建工作的政策文件
研究出臺《鹽城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工作的通知》《鹽城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鹽城市足球改革發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編制《鹽城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總體規劃》,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工作的政策保障體系。
3、實施「八大工程」
(1)實施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工程
重點建設一批便民惠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大力推動鎮、街道足球場地建設,在大市區219個社區和18個街道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全市1802個行政村的「村村有體育健身工程」進行提檔升級。
(2)實施體育賽事活動工程
以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特色賽事為抓手,精心培育和打造「馬拉松、龍舟賽、國際溼地自行車賽、航空航模、廣場舞」等群眾體育十大品牌賽事。
(3)實施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工程
出臺《關於推動體育社會組織「四位一體改革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推進「單項體育協會—單項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員—社區健身俱樂部」改革試點工作,支持鼓勵社會組織舉辦、承辦高水平體育賽事活動。
(4)實施科學健身指導工程
聚力打造集運動能力評估、體質健康測試、運動處方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業餘等級評定、健身志願服務於一體的體質測試與運動健身幹預指導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5)實施體育文化建設工程
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微博等宣傳陣地,提升宣傳實效,形成全方位、持續性、立體式的宣傳格局,營造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的濃厚氛圍,持續推進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強化中韓體育交流。
(6)實施體育協調發展工程
通過群眾體育的發展,培養競技體育的後備人才;通過全民健身的發展,拉動居民體育消費,助力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三體融合的大格局下,最終實現「健身去哪兒」難題新突破、全民健身激勵機制新突破、全民健身活動賽事新突破。
(7)實施體教融合發展工程
以青少年技能培訓和校園足球為切入點,以賽事活動、俱樂部聯賽和戶外活動為著力點,完善覆蓋全市的青少年足球活動體系,不斷提升體教融合的質量,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
(8)實施「活力健康」鹽城品牌打造工程
推進活力健康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活力健康服務中心,拉長生態體育產業鏈,與地方高校合作共建活力健康研究院,建立活力健康中韓研究協會,全方位打造「活力健康」鹽城品牌。
形成鹽城創建特色經驗
(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1、全民健身工作體系得到新加強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體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鹽城市委常委會市政府黨組中心組學習會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重要論述,研究部署落實國務院關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了鹽城市創建全民健身模範市工作領導小組,編制《鹽城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總體規劃》,從頂層設計層面進行科學規劃引領,紮實推進各項創建工作。
2、「健身去哪兒」問題取得新突破
為解決「健身去哪兒」,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需矛盾,鹽城採取「多規合一」,加強資源整合的辦法,充分利用城市疏解騰退空間、老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以及公園、綠地等「金邊銀邊」建設嵌入式體育設施。從點—線—面,在市、縣(市、區)、鎮(街道)、行政村(城市社區)基本實施四級全覆蓋。市級層面:老舊小區改建、籠式燈光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足球場等設施建設連續多年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建成市民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56平方米。共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車道)75條、總長度約1250公裡。縣級層面:縣(市、區)「新四個一」體育工程全部建成,體育場地18452個,其中室外的體育場地13188個,室內的體育場地5264個,完成11個縣(市、區)省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的創建工作。鎮(街道)層面:實現全市95個鎮、30個街道高質量籠式多功能燈光足球場全覆蓋,新建85片足球場地及附屬設施。村(社區)層面:對全市1802個行政村的「村村有體育健身場地」進行了提檔升級,建設了不低於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運動場和健身公園。
3、社會體育組織改革有了新進展
全市擁有市級體育總會1個,縣級體育總會9個,市級單項體育協會45個,均為2A以上等級,保齡球協會為5A級社會組織。縣級單項體育協會217個,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延伸到所有鎮(街道),正向社區、行政村延伸。共建成49個國家級和省級青少年體育健身俱樂部,社區居委會和行政村體育健身俱樂部建成1838個,覆蓋率超過90%。截至2019年底,全市擁有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37316人,其中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3619人。全市共建成晨晚健身站(點)5277個。
4、體育活動賽事推廣展示新成效
以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為突破口,舉辦了「我要上八運,鹽城動起來」為口號的鹽城市第八屆運動會、「奔跑吧,鹽城」2019鹽城首屆馬拉松賽、中華龍舟賽、鹽城龍舟賽、全國沙灘排球錦標賽、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江蘇鹽城國際舞蹈邀請賽等群眾喜愛的一系列品牌賽事。開展「全民大聯賽 今年你最帥」俱樂部聯賽和「魅力鹽城·美麗奔跑」2020鹽城最美跑步線路積分賽等線上線下賽事,面向廣大健身群眾徵集「城市智慧跑道」,打造「跑者的天堂」。
5、體育融合發展實現新提升
創建期間,鹽城重點打造「體育+科技」「體育+文化旅遊」「體育+康養」「體育+教育」「體育+生態」等多領域融合發展模式並取得系列成果。以體育設施為載體,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在市中心城西片區投入17億元,建設佔地1000畝的鹽龍體育公園;利用舊廠房改建,投資1.5億元建成了36000平方米的悅達健身廣場,設置了近三十個群眾喜愛的健身項目,獲評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項目,亭湖區黃尖體育旅遊小鎮入圍省第三批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大豐夢幻迷宮景區被評為省體育產業基地,阜寧金沙湖滑雪場、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等5家單位獲評2019江蘇時尚體育好去處,阜寧縣金沙湖淡水沙灘浴場被命名為2019年度長三角地區最佳體育旅遊目的地。促進康體結合,建成市縣兩級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利用悅達健身廣場、涵邦健身館等社會優勢資源,建立特色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
6、體育為城市發展作出新貢獻
到2019年,鹽城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300億元,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約為1.46%,較2015年的42億元增加值和1%的佔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體育及其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61%,體育健身服務從業人員顯著增加,健身市場日趨規範,居民體育消費意願明顯增強。2019鹽城馬拉松賽,兩天時間直接拉動消費超5000萬元,網絡傳播總量達1.6億次。圍繞「鹽馬」勇士挑戰系列賽等以及各縣(市、區)、各級各類體育組織舉辦的賽事全年超過1000多場次,成為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的重要引擎。市體育局2019年度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機關部門(單位)綜合考評第一等次。
(二)創建經驗可圈可點
1、發揮「頭雁」效應
在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的創建過程中,市主要領導同志不僅牽頭統籌整個創建工作,還積極做好示範帶頭作用,市委書記戴源、市長曹路寶以普通跑手的身份參加並跑完了鹽城市迎新年元旦長跑、鹽城馬拉松,形成了以上率下、層層示範的良好局面。
2、注重調查研究
該市的專題調研貫穿於創建工作的始終,依託地方專業院校和智庫、研究中心的力量組織開展鹽城市體育場地設施、高水平運動球場、體育場館、體育產業、老年人健身、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等專項調研工作,通過相關研究報告為創建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專業指導,力求把握創建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3、堅持規劃引領
通過《鹽城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總體規劃》《鹽城市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方案的編制,從頂層設計引領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的創建工作,將創模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
4、加強協同聯動
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合作,保障基本、引導預期,改革創新、完善制度,統籌規劃、均衡發展的工作原則,強化創建工作的服務保障,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5、突出氛圍營造
緊緊圍繞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的主題,全方位、持續性、立體式營造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的濃厚氛圍,彰顯體育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民生功能,引導市民積極參與運動健身,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6、強化督導評估
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工作領導小組針對創建過程中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推進情況進行跟蹤督查,並採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對整體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及時反映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全面推動創建工作紮實深入開展。(轉自6月24日《中國體育報》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