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目送2輛滿載鋼輪的大貨車駛離寧波餘姚生產基地,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監吳傑軍打通了遠在廣東梅州焦急等待的安裝項目經理高培華的電話:「貨已發出,請你們加緊安裝!」
「復工才14天,我們就把失去的時間搶了回來,把溜走的產能奪回來了。」這車發往梅州的舞臺設備只是吳傑軍手上5個十萬火急的項目訂單之一。「5個價值都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都必須在4月或5月完成交付,按現在的生產進度,保住了安裝節點。」
大豐實業,全球領先文體產業整體集成方案解決商,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定製化服務。從設計到服務和運營,佔據了「微笑曲線」兩端,客戶來自世界各地,施工現場遍布五湖四海。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狠狠砸在大豐的全產業鏈各個節點上,使其受到「全方位」打擊。
每一個訂單背後,都是一場萬眾矚目的文體盛事,誤了交付不堪設想。「大豐的字典裡沒有『不可抗力』,不要慫,就是幹!」在2月12日的復工籌備會上,大豐董事長豐華斬釘截鐵扔下了這句話,全體員工思想迅速統一,一場同時間賽跑的戰役打響了。
復工難如「彈鋼琴」
全產業鏈意味著漫長的「補給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與一般實體製造企業的復工復產不同,大豐要破解用工難、產業鏈協同難、物流難,還要打好多個「客場」。用豐華的話說,「大豐復工難度不亞於『彈鋼琴』,公司管理和應急指揮經歷了一場大考」。
大年三十,由豐華擔任組長的「大豐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緊急成立,16個管控組涵蓋防疫物資、復工復產、客戶對接、物流運輸等方方面面,實行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
一天後,公司專屬的「健康碼」微信小程序上線,監測全體員工健康狀況及行動軌跡;採購防疫物資與廠區消殺同步走;根據衛健部門指導,1000多公斤中藥健康營養液逐日發放給員工服用調理……
2月初,大豐提前謀劃,出臺涵蓋包車、自駕和拼車補貼、報銷車費、返廠獎勵、隔離補助、「老鄉帶老鄉」獎勵等返崗獎勵措施。
十餘位精加工能手因交通不暢困在河南老家,機械舞臺廠廠長周銀輝和助理奔赴河南,在當地租了一輛車,跟著導航,一個村一個村地把他們接上送到高鐵站,坐上餘姚市政府包下的復工專列。
分散各地的安裝現場怎麼辦?為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廈門峰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搭過臺」,「霸屏」春晚舞臺20多年,身經百戰的復工籌備組組長、交付中心總經理陳軼運籌帷幄,居中調度,指揮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安裝技工拿著務工證明、健康證明走村出城,掐準日子,
先期趕往廣東梅州等項目現場就地隔離,邊隔離邊等待設備下線運抵。
就這樣,一組錯落有致的「鋼琴曲」彈完,確保了大豐2月17日復工。
苦幹巧幹奪回失去的17天
原有急單就多,生產副總監吳傑軍本來定在2月1日年後開工,現在一下落下17天,5個火燒眉毛的大單一齊湧到面前。
首當其衝的是廣東梅州世界客家人大會室外演藝中心項目,會期原定檔在4月底,3月中旬必須交付。
項目主體是個直徑40米的智能舞臺,承重強度超乎以往,必須安裝200個定製鋼輪才能活動自如。每個鋼輪通過車、銑、鑽等精密工藝,再經熱處理才能完成,一天一套設備只能做出3個成品。
吳傑軍咬牙拍板,集中公司所有產能先攻梅州單子。
2月17日復工首日,員工到崗率不到一半。「先幹起來!」每個工位都是以一當二,最吃勁的龍門加工中心員工盧聖福一人頂起3人的活。
上、下午原本各有15分鐘工休,可員工沒一個放下手中的活。大豐的生產協作性很強,都不實行計件薪酬,每逢工間休息,幾杆「煙槍」必往吸菸室跑,可復工以來,吸菸室的煙缸乾乾淨淨,就像被人遺忘一般。這股勁頭讓吳傑軍心頭一熱。
人有勁,機器也給力。此前引進、改造的數控設備「臨危受命」,經過緊張調試「接管」了切割、焊接、鏜銑等多道工序。目前,車間裡九成數控類設備已經「返崗」,生產管理和加工工藝也在優化改善。
「等完全達產後,機器換人能提高20%的效率。」生產副總監徐關堯信心倍增,「今年我們還將為自動化生產、智能製造加大投入,預算已達數千萬元。」
就這樣,因疫情丟失的17天工期,被車間小夥伴們硬生生地搶了回來。
3月5日,第一批鋼輪裝上兩輛大貨車,運往廣東梅州。2月10日就自駕30多個小時趕到梅州的項目經理高培華算了算,「等師傅們隔離完,勁也攢足了,設備也到了,就24小時兩班倒地幹,絕不耽誤交付。」
關上了舊窗卻打開了新門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是豐華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豐華深受震動:企業必須上市,才有抗風險能力;企業必須有足夠的韌勁,才有迴旋餘地。大豐從此踏上99個月的上市之路,並於2017年4月躍上資本舞臺。同時,大豐在獨有的文體產業整體集成解決方案加持下,不斷延伸產業鏈,通過數藝科技、文化傳媒與文旅融合業務,在文體旅綜合體運營方面也風生水起。「產業鏈延展,就有了韌性,東方不亮西方亮。」
大豐位於寧波餘姚的展示廳內,集納了一個個縮小版的多功能集成劇院。粗壯的機械臂託舉著2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揮舞自如,一側的智能舞臺上,幾十個長方體模塊在音樂中翩翩起舞。只要需要,在這裡就可以遠程調試全球幾百個舞臺。
依靠強大的集成能力,大豐暫時關閉了一扇舊窗,卻打開了一扇新門,門外是一片藍海。
受疫情影響,大豐文化傳媒運營的餘杭大劇院、義烏文化廣場大劇院、陝西神木大劇院、杭州西溪印象城劇場、西湖文化廣場豐馬劇場等紛紛被迫按下「暫停鍵」,卻催生了一個沒有時空限制的「大豐24hours雲劇場」。大豐把線下的文化運營資源搬到線上,繼續直播輸出文藝賞析、美文分享、美食文化、方言藝術等優質內容,服務原來的劇場粉絲。
「自2月14日試播以來,24hours雲劇場已積累粉絲數超過4萬人,在線評論數超過60萬條,每次直播平均1萬人次在線。目前排期已至3月8日。」大豐文化傳媒總經理陳麗麗說,「這就是危中有機,疫情反而培養了用戶新的文化消費習慣,將來線上劇場與線下劇場無縫結合,空間無限。」
另一個功能強大的線上演出資源平臺——大豐雲娛智慧旗下的「劇匯王朝」也持續發力。演出預約、交通住宿、檔期接洽等功能一應俱全。「我們預計,疫情一過,文體旅活動將全面爆發,我們已做好準備。」豐華說,「這次疫情考驗了我們的韌勁,我們交出了合格答卷。這足以證明,只要有足夠的韌勁,就不怕任何風浪。」(記者 謝曄 尤暢 市委報導組 謝敏軍)
來源: 浙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