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境內被除名的「古縣」(上)

2020-12-15 雍報老濟南

地名,是管窺歷史的坐標點。通過對比1912《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話題性的事兒——清末,山東省10府3直隸州共轄104縣(含8散州)。自1912年民國改元至今的100多年間,山東省境內消失的古縣名竟然有25個之多,約佔當時山東轄縣的1/4。

嚴格按名稱統計,這25個今天在山東境內被「除名」的古縣,基本都是曆元明清三代一直未改名的古縣,其中,有5個為秦漢時期設立,有10個為南北朝-隋唐時期設立,有9個為五代-宋金元時期設立。

謹此將這些老縣的沿革作一概述,以為當代山東人回望歷史提供參照。說不定,你的老家就曾經在這些老縣域。

NO.1-齊東縣,曾經號稱「小濟南」

元代狀元王文燁、明代進士張夢鯨、清代名將李化龍,這幾位歷史名人有個共同的老家——齊東縣。齊東縣始建於元代,縣城設於大清河南岸齊東鎮,人流物流密集,清代有

「小濟南」的美譽。

民國時期的齊東縣縣城西門

清光緒十八年(1892),黃河決口,淹沒縣城。此後60年間,齊東縣城屢次搬遷,1952年由九戶鎮遷址魏橋,1956年再遷田鎮,並把高青縣併入。1958年,高青縣析出,原齊東縣大部劃鄒平縣、另一部分劃歸博興縣。

1912年齊東縣地圖

NO.2-長山縣,範仲淹在此長大

長山縣因長白山而得名,是延續1300餘年的老縣。初設立於隋代,明初改屬濟南府。1943年為紀念抗日英雄馬耀南(長山人)曾改稱耀南縣,1950年復名長山縣。1956年山東區劃調整時,多半區域併入鄒平縣(老縣城為鄒平長山鎮)。部分併入周村、張店、高青和桓臺。長山縣城設於長山鎮(今屬鄒平),周村當年是長山縣的一個鎮。北宋範仲淹四歲時,母親帶他改嫁長山人朱文翰,少年範仲淹範在醴泉寺「斷齏畫粥」的故事流傳至今。

少年範仲淹讀書的醴泉寺(圖據中國濱州官網)

NO.3-新城縣,存在了將近700年

新城縣為桓臺縣的前身。這個名字中有「新」的縣名,其實有近700年的存在史。最早設於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此後縣名自元明清三代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明初至清末,新城縣屬濟南府,因此,清代新城大詩人王士禛經常自稱是濟南人。1914年1月,新城縣易名耏水縣,4月,又改稱桓臺縣(因齊桓公戲馬臺得名),名稱自此固定下來。1983年10月,桓臺縣由惠民地區劃歸淄博市。

位於桓臺縣新城鎮西村的戲馬臺遺址。

NO.4-德平縣,黃庭堅曾在此為官

德州市臨邑縣東北有個德平鎮,這裡曾是濟南府德平縣的縣城。1956年,山東區劃調整時撤消德平縣,縣域劃入臨邑、陵縣、商河和樂陵。德平縣最早設立於五代後唐時期(此前叫平昌縣),北宋前期,德平縣曾降為德平鎮,後復設為縣,元明清各代均沿襲之。北宋大詩人黃庭堅曾任德平監鎮,唐朝詩人孟郊、評書大家單田芳、歌唱家朱明瑛均祖籍此地。

2012年德平縣圖

NO.5-清平縣,季羨林的老家

喜歡研究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朋友都知道,季羨林出生於東昌府清平縣康莊鎮大官莊村。這個清平縣是個隋代即有的行政縣,1956年山東區劃調整時被撤銷。原清平縣大部分轄區併入了臨清,季羨林先生也就變成了臨清人。清平老縣城(1940年前的)則劃歸高唐,現為高唐縣清平鎮。高唐三大名吃中的清平墜面就產於此(其餘為老豆腐和驢肉)。

今臨清市康莊鎮大官莊村季羨林故居(圖片來自網上)

NO.6-博平縣,北宋經學家孫奭的老家

博平縣是一個西漢劉邦時期設立的古縣,1956年山東區劃調整時被撤銷的,轄區劃歸茌平縣。從建制到撤銷,博平縣有21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屬東昌府。博平縣曾是響噹噹的魯西名縣,原縣城是今茌平縣博平鎮,其漢代時的縣治所在地位於今茌平縣肖莊鄉王菜瓜村西1公裡。北宋九經狀元孫奭(shì),乃中華經學的功勳人物,他就是博平人。

1912年博平縣圖

NO.7-堂邑縣,千古義丐武訓的故鄉

晚清,山東東昌府出了位平民教育家武訓,他行乞三十八年,建義學三處,被譽為「千古義丐」。武訓所在的縣就是堂邑縣,是隋代起即有的千年古縣。1943-1949,堂邑縣曾一度更名為武訓縣。1956年,山東區劃調整時堂邑縣被撤消,原轄區部分劃屬冠縣,部分劃屬聊城。武訓老家(柳林鎮武家莊)自此劃歸冠縣,他也就成了冠縣名人。原堂邑縣城,如今是東昌府區堂邑鎮所在地。

電影武訓傳劇照

NO.8-館陶縣,抗日英雄範築先故裡

館陶縣設於西漢初年,屬魏郡,縣治在今冠縣東古城鎮(春秋時稱冠氏邑)。金代,館陶縣治所遷至今冠縣北館陶鎮,屬大名府。元代,館陶縣屬濮州。明清,館陶縣屬東昌府。1949年,館陶縣屬河北省,冠縣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銷後,館陶縣與冠縣都劃歸山東省,此後兩縣分合、交錯過好幾次。1965年館陶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不過,館陶縣原屬的漳衛河東岸的南、北館陶區9個公社同期劃歸冠縣,留在了山東。這裡面,包括館陶的兩個老縣城。抗日英雄範築先本是山東館陶縣人,其英雄事跡也發生在山東,由於區劃的調整,他在當代變成了河北人。

1912年館陶縣圖,老館陶縣一半區域(運河東)留在了山東。

清末民初山東彩色地圖上的以上8縣。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山東境內被「除名」的古縣(中)
    通過對比1912《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話題性的事兒——清末,山東省10府3直隸州共轄104縣(含8散州)。自1912年民國改元至今的100多年間,山東省境內消失的古縣名竟然有25個之多,約佔當時山東轄縣的1/4。
  • 消失的千年古縣壽張縣,為李逵坐堂之地,山東篇之十一
    山東省,位於黃河下遊,地處渤海、黃海之濱,自古就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不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歷史上不僅孕育了眾多的名人、先賢,今境古縣、名城也眾多,山東現在也仍是我國經濟及人口大省。
  • 建國後,山東消失的古縣博平縣,晉文公曾流亡於此
    山東歷史悠久,自古就為華夏腹心,不僅文化璀璨、人傑地靈,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也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到現在也仍是我國古縣最多的省份之一,儘管在上世紀建國初期曾大規模撤併縣。中華民國時期,山東曾有「一百單八縣」,建國後由於合併、劃出及撤縣改區,山東省縣的數量大幅下降,包括縣級市在內現僅有八十餘縣,其中在建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山東省又一次大規模的並縣,相當一部分古縣自此消失,比如之前文章介紹的長山、齊東、蒲臺、德平、堂邑、恩縣、清平以及因縣境廣闊且平而得名的博平等縣。
  • 颱風「山竹」「溫比亞」被除名 它們為啥遭此命運?
    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颱風中已經有45個被除名。被除名的超強颱風「山竹」「山竹」,名字來源泰國,名字意義是一種水果。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於2018年9月7日20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並在溫暖的西北太平洋上迅猛增強。
  • 河北南部曾有個古縣,卻只能憑藉千裡之外的古幣才可確定是否存在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並且也給今天尋找、確定史籍志書上記載的,曾經存在過的古城帶來困難和爭議。三國時期的館陶縣,是陽平郡治所在館陶縣境內,史書上記載曾經就存在過清淵縣、永濟縣。其實歷史上在館陶縣境內存在過的古縣還不只有這兩個,還有一個在戰國時出現並很快消失的古縣,在目前所有的史籍裡還沒有發現過,但從上個世紀90年代時在其他地方出土的一枚錢幣卻證明了這個古縣的存在。
  • 山東10個人口最多的縣市,百萬起步,有的是全國百強縣
    山東不論是戶籍人口,還是常住人口均超過一個億。在其他地方,人口上百萬的縣市就已經很多了,而山東許多縣市人口都是百萬起步的。 莒縣戶籍人口115萬,排名山東縣級第十位, 沂水是臨沂市下轄縣。沂水是千年古縣,也是臨沂市經濟最發達的縣;沂水縣還是山東省首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沂水縣戶籍人口117萬,排名山東縣級第九位。 鄒城是濟寧市下轄縣級市。鄒城是千年古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鄒城是濟寧市經濟最發達的縣市,也是全國經濟百強縣市之一。
  • 湖北這四個以「江」為名的縣,歷史文化悠久,都為千年古縣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內陸、長江中流,與河南、陝西、重慶、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區相鄰,省會為武漢市,湖北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已列入中國版圖,春秋戰國時期以兩湖為中心的楚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並在荊湖大地上創造燦爛的楚國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浙江平陽臨東海,古陽平縣在山東,看它們有哪些景點
    境內山水如畫,旅遊資源有著名的南雁蕩山風景名勝區,海上有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島景區。陽平縣,是一個古縣名。秦統一全國後,曾在現山東聊城市莘縣境內,設陽平縣,為漢朝、曹魏所沿用,至西晉時期併入樂平縣為止。陽平縣,也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在陝西寧強縣境內的陽平關臨時設的一個縣名。
  • 靈武:千年古縣 等你「遇見」
    在這片土地上,大量的自然絕景和古蹟遺存星羅棋布,由此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這裡自然風光獨特秀美,大漠、黃河、棗鄉、遺址遺蹟,瑰美壯麗。    這裡是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水洞溝是5A級景區,位於靈武市境內。
  • 河南駐馬店市有一個縣,總人口150多萬,被授予千年古縣稱號
    駐馬店市下轄有一個縣,境內總人口150多萬(2016年),由於其建城歷史悠久,被授予千年古縣的稱號。該縣地理位置獨特,擁有2條高速公路,而且在該縣城的外圍,修建有一條矩形狀的環城公路。該縣有如此多的特色,那麼你能猜到是哪個縣嗎?
  • 「山竹」「溫比亞」正式從颱風家族中除名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7日,在廣州舉行的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上,「山竹」「溫比亞」被正式除名。「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26日在廣州開幕。廣東省氣象局供圖  颱風為啥被除名?  「溫比亞」「山竹」該不該除名?先要說說,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 山東一區,千年古縣因山得名,女人都是「玩面」高手
    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的千年古縣,竟因秦始皇而得名,這就是文登。說到水就是山,昆玉山是膠東第一峰,跨越煙臺、威海兩地,主峰泰力山頂位於文登境內,海拔922.8米,是半島東部的最高峰,北魏史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昆玉山為「海上諸山之祖」,神話中的海上三大仙蓬萊、方丈、瀛州就是由昆玉山山脈形成的。
  • 山東或將迎來新的「王牌」縣城,被沂沭河分隔,坐落在臨沂境內
    境內有多座城市在我國都非常有名,例如今年大火的旅遊城市青島,境內的五四廣場便是一個地標建築,與它相鄰的情人壩,每到晚上燈火通明,坐在石頭上聽聽海浪,別有一番韻味。除了青島之外,還有一座城市也十分有特色,它便是臨沂。在地理位置上,臨沂是山東的一座中心城市,不光在地理位置上體現了,在佔地規模上也是山東境內最大的,並且山東省的人口也位居首位。
  • 國道341線古縣至洪洞段改建工程開工
    山西日報記者郭玉琴報導:12月16日,省級重點工程國道341線古縣至洪洞段公路改建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古縣舉行。該工程總投資40億元,建設工期3年,路線全長54.52公裡。工程起點位於古縣北平鎮千佛溝村,接現G341線及黎霍高速公路古縣北互通連接線,途經古縣北平鎮、古陽鎮、嶽陽鎮和洪洞蘇堡鎮、曲亭鎮、大槐樹鎮等兩縣六鎮,終點於洪洞縣秦壁工業園區南側以互通立交方式接入G108公路,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
  • 臭名昭著的利奇馬,你被除名了!颱風炒麵、颱風臭豆也要來了?
    近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2次屆會議在中國香港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颱風委員會成員國中國、日本和菲律賓三國對5個颱風提出除名申請——其中中國對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提出除名申請;而日本則對15號颱風法茜、19號颱風海貝思提出除名申請;菲律賓對北冕、巴蓬提出除名申請
  • 「千年古縣」傳承新時代家鄉好物,「多國主播」「御膳大廚」助力...
    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宣傳指導,山東省商務廳、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提供支持,山東衛視、星宏集群聯合承辦的全國首檔助力脫貧攻堅的融媒直播項目《家鄉好物》,上周慶雲專場首播後引發熱烈反響,共青團中央、中國網、西藏共青團等眾多官方微博帳號點讚轉發,共青團中央微信、共青團山東省委微信青春山東轉發力薦
  • 溧陽古縣街道:讓企業發展更健康,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日前,溧陽市古縣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內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活動,並召開座談交流會,共同學習交流履職情況,取長補短,提高人大工委服務、人大代表履職的能力和水平,積極為街道各項事業發展獻計獻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龔友強參加視察活動。
  • 國道341線古縣至洪洞段公路改建工程開工建設
    12月16日,國道341線古縣至洪洞段公路改建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古縣舉行。  這項總投資40億元、建設工期3年、路線全長54.52公裡的工程,起點位於臨汾市古縣北平鎮千佛溝村,途經兩縣六鎮,終點於洪洞縣秦壁工業園區南側接入G108公路,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
  • 永久除名!他就不配留在CBA
    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不尊重中國女性的言論和圖片,勞森雖然很快把這些圖片刪掉了,但是他造成的嚴重後果明顯是不可逆的。擁有優先籤約權的福建第一時間就對外官宣不再和勞森續約了,有一說一,福建這波操作實屬爺們兒!甭管他的實力怎麼樣,該滾蛋的就應該滾遠點。
  • 小長假去哪兒玩|浙南這個千年古縣,絲毫不輸莫幹山!
    永嘉取「水長而美」之意,也是溫州地區文化的起源地,是一個人傑地靈、風景秀美、充滿活力的千年古縣。前不久,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公布了2017年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永嘉縣入選全國百個千年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