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強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走了,走了,能過去。現在水流不是特別大,大家都走,都走!我們在水中接應你們。」什邡派駐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的駐村幹部楊永剛和張雪波焦急地向被困的彝區群眾喊道,連忙帶大家往安全地帶轉移。
4日傍晚,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突發強降雨導致該村全部停電和通訊信號中斷。中壩村和駐村工作隊發現強降雨導致山體水流大量流下,存在引發泥石流的隱患。駐村工作隊及村組幹部第一時間挨家挨戶通知群眾轉移撤離。
隨著降雨越來越大,河道周邊居住的41戶村民隨時都有被泥石流吞沒的危險。什邡援彝幹部張雪波和楊永剛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什邡援彝隊伍「什邡鐵軍」的精神,主動前往危險地段進行人員清查,組織當地村民有序轉移。
他們頭頂暴雨,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淋溼。為了讓村民們能夠儘快地轉移,他們還和當地幹部一起手扶老弱、身背殘疾、懷抱兒童,不落下一戶一人,最終將危險地帶的164名村民全部轉移到中壩小學避險,確保無一人傷亡。
「當晚,我和楊永剛、第一書記劉超在確認無村民滯留後,拉著一名孕婦和村裡的老人走在轉移隊伍的最後面。因為要轉移安全地帶,就必須橫穿河道才能走上對面的公路。當時河裡的水位已經比較高了,河水夾雜著砂石淹到了我們胸口,我們手牽著手非常艱難地才趟過河,將群眾安全地轉移。」張雪波告訴記者。雖然他說得輕描淡寫,但是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當時那驚心動魄的場景。
從傍晚一直工作到凌晨三點過,在短暫的休息了兩個小時後,第二天早晨六點張雪波和楊永剛又前往現場察看災情,並和四川大學、西華大學專家組進行地災現場查勘,到安置點協助受災群眾安置及後續保障工作。
當晚19:20左右,魯基鄉中壩村4條衝溝同時爆發泥石流,此時群眾已經全部安全撤離。
據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專家胥良介紹,此次泥石流的發生地在5月7日曾發生森林火災,火災燒了灰燼,地表土體開裂,便於降水入滲,易於泥石流災害發生。森林火災過後,省地質災害指揮部第一時間派出專家現場指導當地政府落實防災措施並督導涼山州抓好火災後次生地質災害防治;涼山州協調落實專業地勘隊伍和行業專家對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排查,並布局了「主動搬遷避讓、應急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防護」三條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