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到7月中旬,短短一個月多的時間,涼山州木裡縣項腳蒙古族鄉項腳村阿牛窩子組就發生了7次泥石流。阿牛窩子組組長郭朝明做了28年的防災監測工作,也不禁感嘆,「今年有點難。」
項腳村這個地名,今年3月底也曾出現在新聞報導中,是因為森林火災。今春涼山森林火災頻發,進入汛期後森林火災的「後遺症」發作,全省共發生11起火後泥石流災害,均發生在涼山。但沒有一人因火後泥石流災害傷亡。
排查
過火區地災隱患點明顯增加
共查明新舊地災隱患點133處,其中泥石流隱患點112處。隱患點增加了106處,以前非隱患點也進入危險區
在郭朝明的印象裡,家門口的小水溝已經平靜了很多年,最近一次發大水還是在1998年。「那次下了好幾天雨,才發了一點水,衝下來的泥巴、石頭不到今年的三分之一。」而今年的6月9日,溝道上遊僅10分鐘左右的一場短時強降雨,就造成了泥石流。
為何今年泥石流高發?問題出在森林火災。項腳村阿牛窩子組也是過火區域,山火過後,綠油油的山坡變得又禿又黑。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鐵永波分析,由於山火燒光了地表植被,在地表形成的山火灰和燒焦土體十分鬆散,極易在雨滴的濺蝕作用下被侵蝕,雨水迅速形成地表徑流,衝刷坡體表層鬆散土體,進而形成泥石流。「雨水會裹著泥土衝刷下來,就像滾雪球一樣。」
涼山州及相關縣在4月初就部署了防災工作,組織地勘隊伍對西昌、木裡、鹽源、喜德、冕寧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全面排查覆核,共查明新舊地災隱患點133處,其中泥石流隱患點112處。隱患點增加了106處,以前不是隱患點的地方也進入了危險區。
項腳村阿牛窩子組泥石流隱患點就是排查出的新增隱患點。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也發生了泥石流,此地近50年未有發生泥石流的記錄。
承擔排查工作的省地礦局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水工環勘察設計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對多處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排查,發現山區森林大火過後,只要遇到合適的降雨條件,很容易構成泥石流災害,「火後泥石流在鬆散物質來源及類型、啟動機理以及沿途動力學特性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
「火後泥石流的危害更大。」鐵永波介紹,火後會有大量燃燒後的枯樹枝堆積在溝道中,泥石流在流動過程中遇到枯樹枝的攔擋,就會形成堵塞潰決,「本來是沿著溝道流動的,一旦被樹枝堵了,就可能改變方向,使危險範圍變得更加難以預測。這也讓火後泥石流的防災減災成為世界性難題。」
6月9日下午,涼山州木裡縣項腳蒙古族鄉項腳村阿牛窩子組發生泥石流災害。涼山州自然資源局供圖
預防
分析研判風險並制定預案
今年以來,我省已提前主動撤離避讓過火區域地災危險區群眾1843戶5513人,無一人員傷亡
翻看郭朝明的記錄本,從6月9日開始,當地隔三岔五就有一次泥石流發生,清淤的挖掘機連軸轉,也來不及清理淤積物。6月28日又一次較大的泥石流襲來,包括郭朝明在內的12戶居民房屋被衝毀。郭朝明十分心痛,但欣慰的是人員都安全轉移。最多的一次,沿溝道的6個村民小組共78戶386人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避讓,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今年以來,我省已提前主動撤離避讓過火區域地災危險區群眾1843戶5513人,無一人員傷亡。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著力通過深入分析研判每個隱患點成災風險,結合實際逐點詳細制定防災預案和應急預案,逐點落實防災責任和避險防範措施。例如,西昌市將森林火災過火區域劃分為5個片區,設立5個指揮部,組建「網格化」防災責任體系;木裡縣在項腳、白碉分別成立指揮部,統籌相關力量。
火後泥石流與常規泥石流有一定差異,省、州、縣自然資源部門特意在汛前安排培訓,組織專業隊伍對鄉鎮和村組幹部、專職監測人員、受威脅群眾、施工人員等開展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火後泥石流隱患點至少開展了一次全覆蓋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
培訓中,郭朝明了解了火後泥石流成災的特點,學會通過聲音和雨情判斷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性,還反覆熟悉避險路線。這一切都在後來的避險轉移中學以致用。項腳村阿牛窩子組泥石流溝威脅範圍包括沿岸的6個村莊,每村都有一個監測員,多次避險中,他們互相協作,打了一場場漂亮仗。
6月9日16時28分,郭朝明發現遠處山頭突然被厚厚的黑雲籠罩,閃電不斷,判斷將發生大暴雨,可能會發生泥石流。2分鐘後,暴雨降落,泥石流伺機而動,上遊的監測人員彭德高等人一邊向上報告信息,一邊通知、組織周邊群眾緊急避讓。郭朝明接到信息立馬衝出家門,挨家挨戶敲門,大聲呼喊撤離口號。15分鐘內,全部人員撤離到了安全地點。17時10分,泥石流通過人口最密集的阿牛窩子集中安置點溝道,咆哮著衝進居民的房屋。
「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輕心。」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主汛期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暴雨的挑戰,防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月23日,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引發泥石流災害。涼山州自然資源局供圖
訪談
火後泥石流如何防治?專家建議——
提早布局應急治理工程
今年以來,全省共發生11起火後泥石流災害,呈現頻發、多發態勢,防災形勢嚴峻。
森林火災誘發泥石流的機率有多大?如何科學認識它?記者採訪了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高速鐵路安全運營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胡卸文。
規律:今年四川發生率達70%,火災後5年都高發
記者:森林火災與泥石流的關聯度有多大?
胡卸文:火後泥石流是發生在火燒跡地、與森林火災有關的一類特殊泥石流災害。我們收集了全世界森林火災易發區的數據,在美國,約35%-40%的火燒跡地會發生泥石流災害。我們從2014年跟蹤研究,不完全統計,中國的發生概率大概為50%左右,而今年四川的發生概率高達70%。
記者:為什麼四川的火後泥石流發生概率較高?
胡卸文:火後泥石流受到地形、巖性等地質條件影響。四川的森林火災主要發生在山區,山高坡陡,進入汛期,遇到短時強降雨,火燒區一旦有匯水條件就容易發生泥石流。另外,火後泥石流還與森林火災的強烈程度有關。火燒了以後灰燼蓋在上面,雨水衝刷下,就會形成坡面徑流,轉化為山洪泥石流。今年西昌、木裡等森林火災相對嚴重的區域都發生了泥石流災害,並且多次成災。
記者:火後泥石流災害的影響力有多大?災害會連年持續發生嗎?
【來源:川報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