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柳汀雪
1901年的一天,英國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的尼雅河畔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
這處古城的遺址便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距離長安(今西安)有8820裡。
整個遺址分布在尼雅河下遊的三角洲上。它以兩米多高的佛塔為中心,南北長25公裡,東西寬7公裡,周圍有寺廟、民宅、窖址、墓地、果園、林帶、道路、水池等二百多處遺蹟。有480戶人家,全國3600人,整個精絕國有兵500人,設有精絕都尉、左將,驛長各一人。
或由於戰亂,或由於嚴重的沙化,這座古城在公元前3世紀就被掩蓋在大漠黃沙之中了。
唐玄奘前往印度,路過精絕國遺址,描述道:「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裡,至尼壤城,周三四裡,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
其後,在舊中國的土地上,美國人亨廷頓、日本橘瑞超等人先後對其進行發掘。大量封存千年的文物,被英國人、美國人、日本人帶走。
所幸,這片土地上的遺產並沒有全部被外國人拿走。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組織了科考隊,對尼雅古城遺址展開挖掘,最為驚心動魄的,是在1995年的秋天……
一、科考發現實錄
一連數月,科考隊都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整個考察隊都有一種無比壓抑沉悶的氛圍,如果天氣再冷下去,他們的科考任務就要暫時停止了。
繼續往前,還有什麼希望嗎?誰也不知道。
但人往往不能不相信運氣,也不能不相信真誠。這一次,整個科考隊的念念不忘,讓他們長達6年的準備,終於有了迴響。
這次發掘足夠評當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他們發現了一座新的古墓,8號墓,整個考古隊都興致勃勃。
按考古工作程序,清理遺物時應層層照相、繪圖。8號墓的頂部上散亂些木棒,雜草,照相後清除雜草,便見到了木棺頂部覆蓋的毛氈毯,氈毯較厚,其上有花紋,但糟朽嚴重,一觸即破,清理時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處理完表層,大家準備好繪圖、攝影器材,馬上要開棺了。沙漠考古的特點是眼神要準,動作要快,因為風沙隨時都可能把清好的地方覆蓋,強烈的日照對文物也會起破壞作用。
經清點文物,發現墓內葬2人,女左男右,上蓋織物。女性左側有鏡袋,腳下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木盆裡有早已乾燥了的食物。男性腳下也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但右側有箭、箭筒、弓、弓囊,完整地顯示了當年下葬時的情景。
年代大體上相當於東漢末或魏晉時期。
墓中發現了一個自然樹枝形成的分叉,在新疆地區孔雀河流域距今兩千年的古墓中就已發現。
新疆古墓屢次發現木叉,經研究認為,木叉象徵宗教禮儀的意義,同巫術有關,稱之為「木祭器」。由於採用紅柳製作,並進一步推測與崇拜迷信紅柳的自然屬性有關。
1959年在尼雅發現的古墓中也發現木叉兩件,分置於男女屍體上,女屍上的木叉上裹著一件淡藍色綢的女外衣。尼雅3號墓女主人身旁也放置著木叉,並斜掛一件白綢披風。這在塔裡木盆地的古墓隨葬品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除了這些陪葬品外,最使人難忘的是,當時墓內屍體右臂上綁著一個色彩鮮豔的織錦。在沙土掩蓋中格外醒目。
隨著考古隊員呂恩國一點點地將這塊錦翻開、隨著他的手輕輕移動,織錦不僅逐漸顯露出鮮豔的藍、白、紅、黃、綠花紋,還陸續看到在藍底白色織出的漢文「國」、「東方」、「五星」等字。
最後完整的文字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場所有人非常震驚。
而更巧的是,考古的領隊是齊東方先生,名字與織錦文字巧合,也是考古史上一大美談。
二、神秘的漢代織錦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面積不大,呈圓角長方形。
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織錦為面料,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釐米、寬1.5釐米的白色絹帶,其中3條殘斷。
除了文字之外,藍色底子上,用鮮豔的白、紅、黃、綠織出豐富的花紋,其中有雲氣紋,虎、鳥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圈,象徵祥瑞與吉祥。它的配色為與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對應的白、青、黑、赤、黃色。
上頭還有一句類似讖語的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是什麼意思呢?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一語最早可見於《史記》:「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一句。
按照中國古代星相學和陰陽家的說法,歲星、熒惑、鎮星、太白和辰星五星如果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中,則對中原王朝有利。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中國古代星佔用辭,是古代先民觀察五大行星運行變化而歸納總結出來的佔辭術語。
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東方」是中國古代星佔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國」指黃河中下遊的京畿地區及中原,是一個地理概念。
「五星出東方」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於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現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即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於中國軍國大事有利。
由於五大行星周期性圍繞太陽公轉時間不同,從地球上觀察它們會合、會聚天象出現的概率小,所以它們各自的性質、亮度、形狀、大小、顏色等變化,以及經過或停留在廿八星宿或其他星官處的位置和聚合,就被佔星家們賦予了五星特殊的星佔學意義。
《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漢書·天文志》「五星分天之中。
古人將五星視為五行之精,天之五佐,佐天行德;現實關懷的是——戰爭勝負、王位安危、年成豐歉、水旱災害等政治、軍國大事。
漢元年(前202年)時,此五星同時出現於東方井宿中,被認為是漢朝興起的祥瑞跡象。
通過史學家對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發現古代中國人觀測到的五星聚會的理想周期為516.33年的認識是相當準確的。
(天文學家計算得出,木星、土星、火星,這三顆運行最慢的行星,平均會合周期是516.33年,如果條件有利,運行更快的金星和水星會在短時間內與它們會合在一起)。
這塊織錦上為什麼有這樣一句話呢?
三、西漢討伐西羌
在織錦上繡一些吉祥、祝福的讖語,是漢代和魏晉時期的慣例。
比如我們曾經出土過的另一件織錦上也有文字,「琦瑋並出中國大昌四夷服誅南羌樂安定與天無疆」。
有專家認為,織錦上的文字與《漢書·趙充國傳》記載了西漢王朝的一次討伐西羌的戰爭有關。
理由是漢宣帝曾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星佔術語教條地用在了督促、鼓勵對羌人的作戰的詔書裡,可見當時的天文星佔對漢帝國軍國大事決策所起到的作用。
在漢代,有很多能徵善戰的良臣猛將。但廣為人知的只有李廣、霍去病、衛青等,有太多像趙充國這樣的人被掩蓋了。
趙充國,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最初為騎兵,後來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因為善騎射而進入御林軍。
漢武帝時(公元前99年)他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擊匈奴,被匈奴圍困數日,當時缺衣少糧,人困馬乏。眼看貳師將軍就要全軍覆沒了,趙充國帶領壯士百餘人突圍陷陣,李廣利和大軍才解圍而出。
憑几百人,在數萬人的圍困中解救貳師將軍,可見趙充國的勇敢謀略。然而真正讓人見識到他領兵打仗本領的,卻是漢昭帝時期,攻打西羌的戰役。
漢元康三年時,先零、罕開都是西羌種族,各有酋長,因彼此互相攻擊而成仇家。後來匈奴聯合其他羌族,互訂盟約,解除仇恨。
漢昭帝聽說了這件事,年過七十的趙充國毛遂自薦,被漢昭帝派到了金城。
趙充國到了金城,徵調一萬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擊。他便趁夜派三個營士兵先悄悄渡河,渡了河後,立刻紮營防備羌人來犯。
果不出趙充國所料,羌人天亮之後,派了數百騎兵,在漢軍左右出沒騷擾。
趙充國卻下令制止追擊敵兵:「我軍兵馬剛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擊羌騎,攻擊羌人要以消滅他們為目標, 區區近百羌騎,不必著意貪求。」
趙充國一面派騎兵去偵察四望和陿(xiá)中兩地,發現其中並無羌人出沒。
於是趁夜引兵到洛都,召集各部將領,安撫人心:「我就知道羌人不善用兵,如果他們調派幾千人防守四望和陿中,我軍哪能向前推進呢?」於是向西推進到西部都尉府,日日饗宴軍士,士卒都希望為他效力立功,羌人好幾次前來挑釁,趙充國都下令堅守。
趙充國連日不出,昭帝非常著急,發詔書譴責趙充國。
趙充國上書請罪,剖陳利害,說:「臣聽說《孫子兵法》上說過:『善於作戰的人,能掌握敵人,卻不會被敵人所掌握』。現在羌人入寇,我們便應該整飭兵馬,訓練戰士,以逸待勞,才是致勝之道。依老臣之見,如果能先誅滅先零,即使不討伐罕開,罕開也自然會歸順;萬一先零已被誅滅,而罕開仍然不服,那麼,到正月時再進攻也不遲。」
昭帝接納了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於是率兵進攻先零,先零因居安日久,已鬆懈防備,望見漢朝大軍,紛紛丟下裝備,想渡湟水逃命,由於道路狹隘,趙充國只緊躡潰兵之後,徐徐驅趕。
有人說:「追擊先零逃兵,這正是建功的大好機會。」趙充國說:「這些都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可以過分逼迫他們。慢慢的追趕他們,他們便會沒命的逃走;但是如果逼急的話,他們或許會回過頭來拚命的。」
羌酋靡忘於是自動前來歸順,趙充國賜他食物後,仍放他回去勸曉其他的族人。很快,有一萬多名羌人請降,趙充國預料羌人會自行瓦解,遣回全部騎兵,並留下一萬名兵士守衛。
後來趙充國老病辭官在家,朝廷每討論邊防大事,也常常參與謀略。甘露二年去世,年八十六,諡號壯侯。
也有專家認為,這方「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跟段穎討羌前後事跡關聯;也可能與西晉時期討伐南羌密切相關。
四、精湛的織造工藝
漢錦是漢代絲織品中結構最複雜、工藝最繁多、藝術最華美、品質最貴重的品種,代表了漢代絲綢的織造技術水平。
漢錦的基本特徵,是由多彩的經線起花的,平紋重經組織,並通過組織的變化,在經向顯示出多種色彩的紋樣。它的基本結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的經線和一個系統的緯線以平紋為基本組織重疊交織而成。
根據經線系統的組合數不同,可以形成多重結構。如二重、三重、四重平紋型經錦,最複雜的五重平紋經錦。
在相同單位面積裡,重疊根數越多,經緯線緊密度越高,織物就越厚實、平挺,但織造的技術難度也相應增高。
技術難度最高的當屬五重經錦,結構的護膊面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突出體現在其經密大,絲線粗,且為五重平紋經錦結構,這是迄今為止出土漢錦中密度最高的織錦,因此被列為一級國寶。
要將它按原件的技術數據制定織物規格和裝造方案,需要進行探索性的研究。
2013年,複製漢錦的工程就等到了一個好機會。
四川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了一臺漢代提花機,中國絲綢博物館用2年時間復原了漢代一勾多綜式提花機,並復活了漢代的織造工藝技術。
若用束綜提花機來制織,束綜部分採取一線一綜下吊一根衢腳的方法是無法操作的,因為衢腳有一定的體積,必須採用雙吊跨穿的裝置工藝來解決矛盾,既減少了牽線數和衢腳數,又減輕了勞動負荷。
在素綜部分取用10片範,同時又增加4片棧,使綜密能在最大限度內達到最小,減少經絲的摩擦力。
織造時,由挽花工控制花綜,由織造工踏動腳竹控制素綜,一素一花交替提綜,用一把梭子引緯制織,對經密大,門幅寬的經錦,一般需要2個挽花工同時操作才行。
2000年趙豐先生根據紋樣研究,認為「五星」錦和「討南羌」紋樣圖案單個循環花紋,呈左右對稱,可以復原。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復原了三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分別藏於新疆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田地區博物館。
五、神秘預言
經天文家推算出,在30餘年後的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
天文考古學家、美國學者班大為(David W.Pankenier)在他研究中國古代五星聚的重要論文裡,曾激情地說過,伴隨2040年9月五星聚會奇觀同時到來的,很可能是中國再次走向繁榮和富強。
雖然,星運天象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但我們不妨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讖語,當做一種美好的祝願。希望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共同實現中國的美好未來。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