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為新中國、為黨培養人才的學校,學生如果不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如果沒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那麼它是不成功的,培養的學生也是不合格的。」
■ 黨委書記沈大明
9月29日,在上海商學院舉辦的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紅色基因 商道使命」主題黨課上,師生演繹的開國初期老校長的第一堂黨課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師生。
作為一所商科應用型高校,上海商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成立的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充滿紅色基因的學校。
開國初期,老校長的第一堂黨課,為學生植下了為人民服務的種子;在校訓的薰陶指引下,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祖國建設者和接班人;抗疫期間,「上商三代人」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經歷不同,但信念是相同的:貢獻黨、相信黨、認同黨......
傳承紅色基因,從第一堂黨課開始。
挖掘校訓紅色資源
上海商學院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校訓即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1950年,該校的前身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剛剛成立時,提出的第一個校訓是 「忠誠、樸實、廉潔、勤能」八個字。這是對新中國自己最早培養的稅務幹部的要求。
這個校訓引領著該校一路前行,培養出了一批批為新中國經濟工作服務的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有了新的歷史使命,就又有了新校訓。
現在學校的校訓是「厚德博學 經世濟民」。
■ 校長唐海燕
「昨天的上海商學院,曾是新中國紅色稅務幹部的大熔爐,今天的上海商學院,已經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踐行者;明天的上海商學院,必將是新徵程偉大復興的圓夢人!這些都是校訓告訴我們的!希望校訓走入你們的心靈,激勵你們前行」。示範黨課中,文法學院教師黨支部書記王進莊副教授動情地對學生說。
講好紅色故事今年年初以來,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上商人臨危不亂、眾志成城,在疫情中以自身的方式和行動顯示了擔當與作為。
情景劇「抗疫三代『上商人』」,真實的演繹了三名年齡、經歷、個性不同但有著共同信念的上商人在抗疫中的感人經歷,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感召力、影響力與向心力。
今年93歲的馮國樑老先生是學校第一代「創業團隊」成員,共同參與了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的創立,親歷解放上海戰役,作為軍隊財經幹部,開著十輛大卡車,載著人民幣進入上海。
今年面對疫情,雖年事已高仍不失英雄本色,主動到居委會為抗疫捐款兩萬元,令人感動。
文法學院青年教師王巖在做小語種專業防疫志願者過程中,親眼目睹了黨組織和黨員的感人事跡,深受觸動積極要求入黨。藝術設計學院2017級學生楊揚同學在做防疫志願者過程中,與一批五六十歲的老黨員志願者朝夕相處。老黨員們不僅身體力行衝鋒在前,而且經常說,作為老黨員,要為大家多做點事,才能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黨。楊揚深受感動,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校黨委書記沈大明在導課中指出,上海商學院70年的辦學歷史,就是一部秉初心擔使命與國同行攻堅克難的創業史,是一部賡續紅色基因、深耕商科教育的奮鬥史。
「黨課通過深入挖掘、展示豐富的校史資源,並與「四史」學習內容緊密結合,生動再現了學校從創立初期的篳路藍縷、到新時代嶄新面貌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示範黨課的教育引領功能。」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