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配啤酒,世界盃讓中國人瘋狂一「夏」。不過,中國有一個省顯得很另類,這裡觀眾不瘋世界盃,也不吃小龍蝦。不賣關子了,說的就是臺灣省!
世界盃激戰正酣,大陸觀眾、商家陷入集體狂歡之中,不過在海峽的另一端,明顯要冷清很多,球迷熱情不高,商家也興趣缺缺。部分政客則不忘「蹭熱點」,借著世界盃炒起政治新聞。
小龍蝦加啤酒,炒熱了世界盃的觀球熱情。不過在臺灣,啤酒常有,而小龍蝦不常有。「我們這裡沒人吃小龍蝦耶!」新北市民王先生告訴導報記者,對於此物種,臺灣人並不熟悉,島內常見的是自美洲和澳洲進口的大龍蝦。
對於這場足球盛宴,臺灣觀眾的態度也相對「高冷」。王先生表示,世界盃(在臺被稱為「世足賽」)開賽後,雖然「跟風」看球的人多起來,但總體而言,臺灣的熱度遠不及大陸。商家興趣缺缺,以世界盃為噱頭開展行銷的並不多;觀眾熬夜看球的熱情,也不如大陸。
大陸觀眾隨時可看到免費的世界盃直播,相比,臺灣球迷想看球就沒那麼容易了。愛爾達今年以2億元(新臺幣,下同)的價碼,取得全部64場比賽的轉播權,但須付費收看。華視則以3000萬元的代價,購買了淘汰賽階段的轉播權。不過之前的小組賽,球迷就沒法看直播了。
世界盃在臺灣有些冷,其實並不奇怪。足球運動雖然在全世界很受歡迎,但在我國臺灣省卻是被「邊緣化」的運動。有人說臺灣是「足球荒漠」,並非空穴來風。
今年5月,國際足聯公布世界排名,中華臺北足球隊排121名,這已是史上最好的成績了,要知道4年前,曾一度跌倒182名,跟中國澳門隊相當。
大陸足球水平雖說也不高,但不妨礙廣大觀眾對球賽的熱愛。而臺灣就不一樣了。就比例而言,臺灣足球迷相當少,平常賽事的收視率也普遍不理想,世界盃時雖會高一些,但也無法看到大陸的項背。
就體育項目而言,臺灣人最愛的是棒球,其次的是籃球。在臺灣電視上,經常看到島內高中校際棒球賽、籃球賽的轉播,卻很少看到世界頂級足球賽事。
由於島內缺少發展平臺,臺灣不少足球好手「登陸」發展,其中混得最好的大概是加盟杭州綠城的陳柏良(上圖),他是首位進入中超的臺灣省籍球員。由於表現良好,他與綠城籤署了長達5年的合同,還被任命為球隊隊長。此外,陳浩瑋、溫智豪則共同效力於北京北控隊。
雖然島內觀眾對世界盃意興闌珊,但政客卻不忘「蹭熱點」刷存在感。陳水扁就在臉書帳號「新勇哥物語」上發文,慫恿蔡英文提出申辦世界盃的「宏偉計劃」,並稱此舉有助其連任。島內選舉竟扯到世界盃,也是醉了。
陳水扁還理直氣壯地聲稱,人口不到臺灣1/10的卡達都能申辦,臺灣不行嗎?!對此,島內網友狠打臉:臺灣的財力、足球水平能趕上卡達1/10嗎?別白日做夢了!
❖ 2002年世界盃塞內加爾隊
陳水扁借世界盃刷存在感可不止這一次,16年前在日韓世界盃上,當時還是臺當局「邦交國」的塞內加爾足球隊,獲得八強的好成績,扁「政府」邀其來臺打友誼賽。在記者會上,陳水扁大喊「2002年是臺灣足球元年」,結果隨後就爆發塞國球員在臺集體召妓醜聞,搞得臺當局灰頭土臉。針對這屆俄羅斯世界盃,綠媒也沒閒著,只不過他們不是忙著報導球賽,而是絞盡腦汁黑大陸。世界盃組委會把臺灣省的球迷證標為「臺灣(中國)」,綠媒對此如喪考妣,大肆「控訴中國打壓」。
一場比賽提下來,足球漏氣了,綠媒也賴大陸,並以「中國制用球頻破裂,球員怒一腳踢開」的標題大肆炒作。不過查證下來,這完全是移花接木的假新聞。
看世界盃就為了休閒放鬆,綠媒卻藉此蹭熱點,炒作政治新聞,精力都放在邪門歪道上,難怪島內讀者被帶偏了。
薛洋/文字
薛洋/編輯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