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遵教育協作新圖景:「線上」結對幫扶,成就「雙方共贏的事」

2020-12-27 新華網上海頻道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吳振東、駱飛)一堂八年級生物課,講的是「給蘇州河做體檢」。上課前,授課教師上海市同濟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錢君打開視頻軟體,讓遠在1700公裡外的貴州省赤水市文化中學30多名學生同步聽課。課上,錢君和貴州學生進行了順暢的互動。

  「最大的收穫是視野上,就像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文化中學校長譚立維想到,蘇州河邊的微生物實驗,赤水河邊也可以做。「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更加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路徑。近年來,上海、遵義兩地持續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下的「育人策」。在線下交流因疫情受阻情況下,今秋新學期始,兩地間「一校一課表」遠程教研教學機制有力「補位」,推動教育幫扶向著全覆蓋、精準化、可持續邁進。

  經驗輸出開上「高速路」

  「吳校好,我們有線上教研互動相關問題向您請教。」開學後,赤水市元厚小學校長何中遠,迫不及待地向結對校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發去信息。很快便收到回覆:「期待儘快收到你們的需求,我們共同制定教研互動方案。」

  2013年,滬遵兩地建立扶貧協作機制。多年來,上海中小學校主要以送教上門的線下方式對遵義學校進行結對幫扶。而今,面對教育需求日漸多元及線下人員交流因疫情受阻的實際,兩地達成共識:將結對幫扶主陣地搬至線上,探索切實有效的遠程教學教研互動新路子。

  「上海教師不遠千裡,面對面、手把手地帶教這裡的教師,效果固然好,但覆蓋面畢竟有限,要想那些更為偏遠的山區學校不掉隊,線上幫扶應該成為重要的補充。」遵義市委常委、副市長,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幹部聯絡組組長尼冰說。

  對症下藥才能提升幫扶實效。據了解,這一幫扶新機制通過「一校一課表」開展,即受助校根據自身短板提出需求,上海結對校匹配相應資源,兩校形成個性化「課表」,明確開展教學教研互動的目標、任務、頻次等。

  赤水市旺隆小學校長雷輝華形容,過去自己像一塊海綿,到了上海學校就要抓住一切機會「吸收」辦學理念、教學管理、教研製度等方面經驗,但「容量」總有盡頭。「現在一根網線,可以隨時向上海取經,心就定了很多。」

  更多教師表示,如果說過去的結對幫扶是靠幾位上海教師「走山路」,如今這項工作則是走上了「高速路」。

  線上「急診」提升教師獲得感

  走進教室,擁有6年教齡的旺隆小學語文教師張青梅略有些緊張。聽她上這堂課的,還有身處屏幕另一端的上海市中遠實驗學校的三名資深教師。

  課後,上海教師向她提出建議:教案還可以做得更仔細、教學節奏還能把握得更好、情感拓展還可以更加深入。

  「以前我去上海,相當於看『門診』,現在我線上就能看『急診』了,教學上的不足我可以馬上改進。」張青梅說。

  錢君的視頻實驗課上,聽課的「學生」還有赤水市教育局幹部和文化中學的十餘名教師。「學到了生物課進行課後拓展的方法」「過去總覺得西部地區困難多,做實驗就想著實驗室裡有什麼,其實走進日常生活就會發現更多的教學資源」……課後,教師們也交流了體會。

  目前,遵義市共有近360所學校開展了與上海學校的「一校一課表」結對幫扶工作,內容涵蓋教學管理、學科教研、學生活動組織、創新課程構建、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更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網絡「湧」進曾經難以觸達的偏遠學校。

  「上海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高,我會把這些理念融進我的教學中。」一名村校教師說道。

  「讓結對幫扶成為雙方共贏的事」

  對「一校一課表」模式點讚的,不只是受助學校的教師。

  「這項機制降低了上海師資赴遵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不僅交流更為通暢,精準性也大大提升。」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徐瓊說。

  在吳蓉瑾看來,雖說幫扶的理念是「遵義所需,上海所能」,但上海教師也從中受益良多。「當地老師對事業發展的追求,對每個孩子的關注程度,都值得上海老師學習。」

  兩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使「一校一課表」工作加快推進。一方面,上海學校把自身最優的課程、最好的課堂傾囊相授——「性別教育」特色校上理工附小與結對的遵義市湄潭縣湄江四小開展同課異構等工作,聚焦留守兒童自我防範意識、性別平等意識培養,幫助形成湄潭性別教育精品課程。另一方面,遵義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課也豐富著上海師生的學習體驗。

  不久前,支教遵義的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教師侯惠俊通過網絡,把赤水市丙安古鎮的紅色歷史向甘泉學校師生作了一場直播。「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有責任把這裡的紅色歷史告訴上海孩子,也希望在孩子們心裡厚植上海與遵義這兩座紅色城市的情緣。」

  「成功的幫扶不是一方的單向付出,而是兩地師生的共同成長、攜手共贏。」尼冰說。

相關焦點

  • 「一根網線」牽起滬遵教育協作新圖景
    2020年11月17日,赤水市文化中學學生在線與上海市同濟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學生「同上一堂課」。受訪者供圖新華社貴陽12月17日消息,上海與遵義相距上千公裡。然而,依託於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兩個城市多年攜手發展,形同比鄰,對口幫扶成果豐碩。如今,「一根網線」又牽起滬遵教育協作新圖景。
  • 校校結對見真情 上海揚帆學校與湄潭特教學校結對幫扶
    為了能進一步促進這些特殊兒童的社會性和人格健康發展,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背景下,上海楊浦區揚帆學校與我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進一步做到「幫到實處、扶到點位、同心協作、共同提升」。「這幾天楊浦區的專家團隊對我們進行評估知識的講解,對我的啟發特別大的,在今後,我們也會根據學生評估結果和能力的需求,寫一份康復計劃,平時課堂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康復,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韋姣是湄潭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老師,這幾天,她一直跟著上海楊浦區支教團學習,幾天學習下來,感到受益匪淺。
  • 延慶區四套班子領導赴海澱區考察對接結對協作工作
    得知該企業自動駕駛測試場景還缺少高速、低溫等內容,穆鵬說,中關村延慶園要以海延協作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與海澱園的合作,積極為高科技產品提供應用場景,在助推首都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延慶力量。隨後,延慶區海澱區交流座談會在親切熱烈的氛圍中召開,與會雙方分別介紹了本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結對協作工作開展情況,並進行了座談交流。
  • 【東西協作】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嶗山區與協作地攜手前行
    扶貧先扶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針對協作地優秀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嶗山區專門組織優秀老師組成支教團隊,分赴甘肅隴南和貴州安順進行支教。近幾年來,嶗山區依託整合教育資源,探索與協作地建立教育扶貧制度,組織中、小學、幼兒園與協作地39所學校、幼兒園建立手拉手結對關係,有效提高了當地中小學教學、辦學和管理水平。千裡支醫,大愛無疆
  • 滬遵協作結碩果:遵義殘疾創業者在新電商年銷5000萬元
    滬遵協作,是東西部協作扶貧的典範之一,近年來在民生、教育、產業、人才等多個領域結出碩果。公司迎難而上,將直播作為助銷利器,在拼多多上推出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助推當地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今年8月,貴州黨政代表團前往拼多多考察,拼多多CEO陳磊表示,將與貴州圍繞農特產品等加強合作,雙方一起「拼出前景」。今年9月11日,在滬遵扶貧協作第十一次聯席會議上,拼多多與貴州省政府籤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與遵義市政府籤訂《扶貧助農合作協議》,進一步助力「黔貨出山「是合作的核心方向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順義與沽源強化協作結碩果
    順義區 沽源縣 對接幫扶座談會在黨中央的部署下,北京市順義區對沽源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幫扶,順義區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勞務協作及人才培訓等核心工作,積極主動與沽源縣聯繫對接,努力做好京冀扶貧協作文章,雙方深化合作交流
  • 市工商聯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雲南會澤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
    市工商聯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雲南會澤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 2020-05-16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情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曲」——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自此,貴州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上迎來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強大「戰團」,將崇山峻岭的貴州和沿海發達城市緊密相連。2019年,東西部協作再上新臺階。貴州與對口幫扶城市持續專班化、項目化深化協作,聚焦精準、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強基礎、扶產業、促旅遊、支教育、助醫療、育人才、接勞務,以東部之優補貴州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後發效應,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格局。
  • 海安紫石中學赴略陽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協作幫扶活動
    連日來,江蘇海安市紫石中學赴略陽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協作幫扶活動。海安紫石中學名師專家團隊在略陽郭鎮初中與老師一起交流座談略陽兩河口初中、郭鎮初中是江蘇海安市紫石中學的教育協作幫扶學校。10月17日至20日期間,紫石中學名師專家團隊在副校長趙俊的帶領下,通過深入兩河口、郭鎮初中和部分學生家庭,詳細了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鄉村學生生活狀況、校園文化建設、教育脫貧等重點工作情況後,經過友好磋商,達成一致意見,分別與兩校續籤了教育結對幫扶合作協議。
  • 幫扶少數民族同胞脫貧!黃埔街召開結對幫扶對接座談會,探討致富路
    ,10月14日,黃埔街組織召開結對幫扶對接座談會,與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陸永佳,歸蘭水族鄉黨委書記許強等一行,深入交流東西部扶貧協作經驗做法,探討進一步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相關工作事宜。雙方根據歸蘭水族鄉發展制約因素,對地區發展導向、優化產業布局、打造歸蘭文旅精品、農特產品銷售出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杭州開元商貿職業學校到麻江職校進行教育教學結對幫扶活動
    12月7日至9日,浙江省杭州開元商貿職業學校唐慧英(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黃靜(行政副校長)、應玲(教科室主任)、傅暉(教科室副主任、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負責人)、王欣(電子商務專業負責人)、朱江麗(數學教研組)一行六人到麻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幫扶活動。
  •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嶗山禮縣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4月20日,青島市嶗山區與禮縣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了嶗山區—禮縣東西扶貧協作對接會,雙方主要負責同志就進一步深化東西扶貧協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接,共同協商今年東西扶貧協作各項工作。5月12日,嶗山區發改局副局長張子超帶領工作組一行12人來禮縣調研對接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 跨越山海情相連 傾力幫扶心相印——東西部協作助桐梓教育發展行穩...
    近年來,桐梓縣教育發展取得喜人變化,教學成績節節攀升、教學環境大提升……這得益於桐梓縣緊緊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聚焦短板問題,以黨建為引領,推動該縣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還記得我們新學校投入使用時,附近的村民都圍在學校周邊觀看,教師、同學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 教育幫扶「南山模式」碩果纍纍 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在廣西...
    五大行動打造教育精準幫扶的「南山模式」南山教育對口支援、扶貧協作的三個地區,基礎條件和發展態勢、工作任務有所不同,教育幫扶呈現出一定特殊性,如何更好地結合地方實際做到因地施策,是讓政策有效落地的一個重要手段。南山區將教育扶貧供給與實際需求進行精準對接,通過五大幫扶行動,讓教育幫扶既治標又治本,助推三地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切實提高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
  • 中山結對幫扶的昭通市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二是對口雲南省昭通市大關、鹽津、綏江、永善4個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肇慶、潮州的全部貧困村、貧困戶達到脫貧出列標準;結對幫扶的昭通市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山扶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 省內精準扶貧方面主要是做到「三個全面」: (一)幫扶責任全面落實。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建陽連江山海協作教育對接活動在建陽舉行
    建陽連江山海協作教育工作對接活動啟動及籤約儀式現場 為貫徹南平市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加強教育合作,積極承接和落實閩東高水平中小學到建陽區開展結對幫扶,11月19日至20日,建陽連江山海協作教育工作對接活動在南平市建陽區舉行
  • 中俄青年創客「雲平臺」落成,廣州—秋明線上結對
    記者18日從團市委了解到,近日,中俄青年創客「雲平臺」落成 ,廣州和秋明兩市線上結對並展開企業合作交流。 12月17日下午,廣州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項目代表方曉達觀摩了上合組織青年創業國際孵化器2020項目推介會,學習創業青年國際交流經驗。
  • ...德宏州人社局赴上海市青浦區人社局參加滬滇勞務協作總結交流...
    為進一步強化德宏州與青浦區兩地勞務協作,實現青浦區對口幫扶德宏州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工作的有效、持續開展,紮實推進滬滇勞務協作逐年更上新臺階。2020年12月8日中共德宏州委組織部副部長、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漾湖率隊一行四人組成德宏州勞務協作工作組赴上海市青浦區人社局進行滬滇勞務協作總結交流座談會。
  • 同心築夢 共奔小康——廣州市白雲區·黔南州平塘縣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9年全國首家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創建的「中國兒童健康管理1+N工程」項目單位落戶平塘,有效助推全縣兒童健康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有效提高全縣母嬰健康水平。2019年貴州省首屆「粵黔兒科高峰論壇」省級醫學繼續教育學術會議在平塘召開,向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各醫療機構兒科、中醫科、兒童保健科近500名醫務人員傳授臨床救治經驗。
  • 寶安幫扶都安大化 探索協作扶貧新路
    自結對以來,寶安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創新精準的扶貧工作模式,發揮工業大區的優勢,堅持以政府引導為主,集合全社會力量,多層次對兩地進行幫扶,走出一條寶安特色的協作扶貧新路。 據了解,寶安與兩縣結對以來,累計投入粵桂扶貧協作資金5.0824億元,其中社會幫扶資金9383萬元。截至目前,都安縣累計脫貧3.01萬戶13.28萬人,大化縣累計脫貧1.88萬戶8.7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