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全面推行「路長制」、提高對農村公路的日常管養標準……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就加快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記者查詢發現,2006年我省就出臺了《關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14年後,緣何再次聚焦?「目前,農村公路發展形勢有了新變化,需要進行新一輪的管養體制改革。」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相關負責人說。
過去幾年,我省聚力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總裡程已超過29萬公裡、規模居全國第一,目前,全省鄉鎮、建制村均實現了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車,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交通脫貧攻堅戰打贏後,如何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接下來的重點。」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也明確,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根據《方案》,到2022年,我省要基本建立權責清晰、保障有力、齊抓共管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初步形成,路長制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管理養護體系健全,養護專業化、規範化、機械化、信息化建設效果明顯,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基本改善,抗災能力顯著提升,列養率達到100%,年均養護工程比例不低於5%,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佔比不低於75%。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完備、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全面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全面實現「品質高、網絡暢、服務優、路域美」的目標。
如何實現?該負責人解讀說,《方案》給出了具體「路徑」。
責任給壓實,有「人」來管養。《方案》明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職能和責任,要求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由縣、鄉兩級政府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擔任路長。這意味著,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將由行業主導向政府主導轉變。
資金有保障,有「錢」來管養。對於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從2021年起,財政資金按照不低於縣道10000元/年·公裡、鄉道5000元/年·公裡、村道3000元/年·公裡、橋梁隧道100元/年·延米的標準予以保障,其中,省級財政承擔30%,市級財政不低於20%,剩餘部分由縣級財政承擔。「僅此一項,省級財政每年支出將達到3.6億元。」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全省成品油稅費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養路費部分由定額補助調整為不低於資金比例15%,相當於投入更大。
管理要長效,有「機制」來管養。根據《方案》,農村公路管養情況要納入績效管理;省交通運輸廳將聯合省財政廳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辦法,考核結果和省級補助資金掛鈎。同時,鼓勵實行市場化管養,並通過信用評價機制加強市場監管。
《方案》還提出,積極發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日常管養,並充分應用數位化、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推動農村公路管理數位化、智能化。(記者 王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