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給予人的美感,大多就在於其彰顯本質的點睛之處,能夠突出這關鍵一點的人便是花道的大師。有人喜歡花團錦簇,大紅大綠;有人喜歡一枝一花,一枯一榮,前者難脫俗味,後者盡現禪意,誰是誰非,由人而論。——純道題記
川瀨敏郎,1948年生於日本京都,自幼師從最古老的「池坊」花道。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畢業後,前往巴黎大學留學,回國後不拘泥於流派,回到花道的原點自由創作。川瀨敏郎擅長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裡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簡約中有一份枯寂之美。他的花藝有著濃厚的禪意,常被人當作對四季更迭、時間流逝的一種冥想方式。
川瀨敏郎的「一日一花」行動,開始於東日本大地震後,當他有一天看電視新聞時,看到災區的廢墟上草木萌生、鮮花綻放,一副遲到的早春景象。最打動他的,是人們凝視著鮮花時的燦爛笑容。他於是以花為心中的曼陀羅來構思「一日一花」,他的心願是想供奉所有的鮮花。川瀨敏郎著力想詮釋「最高的技巧即沒有技巧」,在不留痕跡中傳達「素」之花極致的自然姿態。
從2011年6月開始,川瀨敏郎持續在新潮社網站上連載「一日一花」專欄,依據時節到山野裡找尋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並在網絡上連載。在尋尋覓覓中,他發現那些被鳥啄蟲蛀、瀕臨枯萎的花草,比美麗綻放的花朵更加引人入勝,更能讓他體會生命的無常、頑強以及執著。
路邊的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通過插花,竟然也能呈現出一種崇高的姿態,構成一種素美的精緻。一年四季366天,川瀨敏郎用感官上最乾淨簡約的方式,呈現生命最本質的元素。
在插花過程中,插花者本人也收穫了對生命的思考。廣受好評後彙編成一冊精美的圖鑑。圖鑑《一日一花》由浦睿文化出版發行,中文譯者為日本花道小原流教授和日本國家花卉裝飾一級技能師、在日華人花藝協會會長楊玲。
川瀨敏郎現已成為日本花藝大師,「自然野趣流」代表人物。他的插花傳承了日本傳統花道的精髓,但擺脫束縛,自由創作,發揮,進而充滿新意,又有著中國畫留白、線描之趣味。
川瀨敏郎不喜用繁盛花束,而偏愛淡素的一兩條花枝進行創作。在《一日一花》中,川瀨敏郎所用的花材,有信手拈來的路邊草花,也有踏遍原野採集來的珍稀花草、枝葉、樹木和果實。
川瀨敏郎對花器的選用極為考究,既有20世紀的玻璃細瓶,也有室町時代的金銅亞字形華瓶,還有希臘陶器,與花枝相映成趣,自然與手作之美盡出。
川瀨敏郎在《一日一花》的前言中寫道:「日本從古至今一直是一個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之邦,崇尚「素」之美的心情大概也源於此吧。在這樣花草環繞的生活中所衍生出的「投入花」便是「素」之花,即不添加任何人為因素、展現草木花自然姿態的插花。」
所謂「素」,即添一分則嫌多、減一分則嫌少的極致之美。川瀨敏郎接觸過的草木花雖然有限,卻讓他再次驚嘆於這片土地上孕育的繁花之豔麗和豐盈。同時,他也深深地感到插花的根本便是對大地的祝福。
川瀨敏郎的這部作品,帶著濃濃的禪意,425種來自山野的花草成為了視野中的主角,簡約中浮現一種枯寂之美。而在《一日一花》被中國大陸引進成書之前,其中的一些圖片已經在網絡上風傳。
日本的花道強調插花的線條美,使美麗的鮮花更溫馨、更富於哲理。插花人並不要求花的華麗與嬌豔之美,但求野趣自然簡樸。在日本,花道不是單純的插花,而與道德修養聯繫在一起,因此又被推薦為家庭主婦的「必修科目」,這是日本花道的突出特點。
花道對藝術造型非常講究,這也是花道藝術的精髓,它由象徵「天、地、人」的三條線作為基本格式,最高的一枝為天,也是整體花束的基礎,最低的一枝為地,中間的一枝為人,力求均衡和比例統一的造型美,充分體現出禪宗的「天人合一、寧靜致遠」思想境界。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的思想,始終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花道是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花道首先是一種道義,它從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開始,花道又揉合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藝術手段,給人以一種美的陶冶。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裡,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
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汙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
花道將花瓶、根莖、葉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內,形成線條、顏色、不同的鮮花造型,形態和質感為一體的和諧統一,它與各種質樸的陶器造型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而且多姿多彩,變化萬千!花道藝術,必須做到面、點、線呼應,就像一個藝術精品,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
由於茶道與花道的緊密相連,在日本花道花器的數量,僅次於餐、茶具。花道原本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佛事活動,早在唐宋時期,就有向佛祖供奉鮮花的習俗,這些習俗與佛教後來一併傳入日本。隨著佛教的傳入,花道已成為日本的一種傳統造型藝術,同時演變為許多的不同流派。禪,本無言,卻有無限的意義,無限的境界,就是要你的當下覺悟!
川瀨敏郎的的花道藝術無約定俗成的清規戒律,就看你當下是否「覺悟」,看你有沒有慧眼和禪心……禪,是每個人心中流露出的天然智慧,不須刻意修飾,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不同的人因生活經歷之差異,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所領悟的境界也各不相同。
川瀨敏郎不追求植物的華麗,也不注重插花瓶的名貴,只崇尚精神,「輕視物質、強調精神」就是一切! 不重形式而重精神是禪宗的審美理念。花道不追求物質上的富貴與豔麗,而注重於在粗陋與簡樸、甚至廢棄的材料中,抒發自己對人生認知的感悟,對自然美的獨到體驗。花道也不以美炫人,而是力求滲入自然深處,表示出純潔和簡樸。
在川瀨敏郎的花道藝術中,禪宗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它常運用藝術對比的手法,將自然界生與死,新與舊的矛盾,通過花道特有的語言表現出來,並引起人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川瀨敏郎受「無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禪宗審美意識的影響,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表現出平淡、含蓄、單純和空靈之美,這是禪宗美學把外在世界看成與內在活動相關照的一種擴展的反映。使觀賞者從這自然的藝術形態中體驗一種空寂的景象,品味出一種幽玄之美,既重視「心」的表達,張揚其精神表現,以從中尋求空寂的內省,保持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
川瀨敏郎的花道創作不是作秀,而在於是否對身邊季節變換的細微感受以及對周遭景物的關注,一個對生活樂觀向上的人,即便是一株殘枝敗柳也會喚起他的生命激情。川瀨敏郎常將石幽水寂、山鄉野趣等一些含有禪機的意象,巧妙地納入自己用殘枝敗葉構築的自由王國,追求一種自然清遠幽深的禪宗境界。
正如尼採對於自然之美的解讀一樣: 「最高貴的美是這樣一種美,它並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進攻(這種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覺把它帶走,一度在夢中與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後,它就完全佔有了我們,使人們的眼睛飽含淚水,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
川瀨敏郎的花道藝術深諳禪宗之理,將禪宗的簡素與自然、孤傲與幽玄,脫俗與寂靜以及非對稱的美學特性表現出來,就像一首凝練的詩!
川瀨敏郎在森林中尋找適合表達禪意的野生花枝
告讀者:《禪藝會》自2013年8月創辦以來,受到讀者喜愛,每天新加入讀者數以百計,單一課件內容最高閱讀量超過20萬人次;在禪修、佛教、藝術、生活四個內容方面精耕細作,以原創為本,突出個性化需求,但考慮到有些內容,如當代藝術、實用藝術、抽象藝術、人體藝術等方面內容與禪藝會主題並不十分貼切,因此決定推出《藝術臺》新平臺,歡迎愛好和從事藝術的讀者同時關注微信新平臺《藝術臺》。《禪藝會》在藝術方面將側重與佛教有關的內容,重點在於中國字畫和東方藝術;《藝術臺》則重點在於西洋藝術和其他不適合《禪藝會》的藝術資訊。關注《藝術臺》,請在微信通訊錄的公眾訂閱號欄中搜索「藝術臺」後,加關注即可。謝謝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