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川瀨敏郎的侘寂美學

2020-12-22 東方插花

Q:提到「侘寂」你想到什麼?

A:一個寂寞的宅人大叔?

是 侘(chà)寂(jì),不是宅寂好嗎。

「侘寂」=侘び(WABI)+寂び(SABI),是一種日本的美學思想。從日式茶道到和果子,從懷石料理到無印良品,從安藤忠雄的建築到川久保玲的服裝,都能看到侘寂之美的影子。

「一件事物在時間中逐漸變得殘缺,直至消失的過程中呈現出的種種自然形態。侘寂美學是以此為美。一件事物先喪失掉形狀輪廓,再分崩離析,消失不見,侘寂之美凝視的是事物要回歸的本源。」——《造物有靈且美》赤木明登

今天為大家呈現的,是日本花道大師川瀨敏郎的作品。川瀨先生的插花經過歲月的磨礪,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樸。他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以一種極致的方式,通過花道,在「醜」中尋求美,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義。

下面一組生活中的投入式插花,是川瀨先生巧妙搭配孤寂的寒菊與高潔的臘梅,以「侘寂」之姿結束隆冬臘月。

寒菊是觀葉植物,與貧弱的枝條相比,最好選擇繁葉的枝條

寒菊的選枝,不要使用剪子,要用手來折。折的時候,如果根處留有表皮,就會影響水分吸收

再一次將枝條的根處折斷,除去表皮

這是展示鋒銳而伸展的蠟梅枝條的範例。單純的線條,襯託著蠟梅與寒菊那黃色花蕾的搭配,營造出寒梅傲雪待新春的意境

蠟梅的曲枝上搭配寒菊,插於葫蘆花筒。作為掛花,將枝頭向上是技巧

蠟梅的選枝與梅相同,要選帶花蕾的枝條。一氣沖天的伸展線條,是欣賞點之一

與其他觀枝植物不同,蠟梅和梅喜歡彎曲的枝子重疊在一起,成「交叉枝」

大幅度彎曲著的蠟梅枝條上,花蕾與開著的花相鄰。很想表現這種意外的有趣姿態

寒菊與蠟梅。這種孤寂的姿態,是臘月搭配的基本規則

蠟梅與白侘助茶花,與漂亮的山茶花相比,還是樸素的白侘助茶花更適合歲暮之花

在寒菊、蠟梅中添加水仙,就成為傳遞新春的一種象徵

在寒菊、蠟梅中搭配上棉花,創作出一幅清新的雪景

將寒菊和蠟梅插於古舊桶中。在十字架(固定花)的空隙中,插上大小花枝,花姿並不顯得單調

將長枝以及頭重枝安放、固定的技巧是:把枝的根處斜剪之後再插

用寒菊固定好腳下基礎,這樣一來,就看不出橫伸的蠟梅枝不穩定了。這個花姿完成了,但是……

要是覺得有些寂寞的話,添加上茶花,就會更加引人注目

一插上茶花,花的重心下降。所以加上蠟梅的立枝,這樣就取得了上下的平衡

「『自然、空靈、沉靜、樸素』的禪宗美學觀是日本人美學的原點,川瀨先生插花作品中的枯寂感正是表現了日本人的這種『恬靜和空寂』的審美意識。先生追求『人與花一瞬間的相遇』之美。可以說,他用花體現了『一期一會』中所含的意圖:珍惜每個瞬間的機緣。」——《四季花傳書》

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評論功能開通,可對本期內容進行評論交流。

—— END ——

專注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相關焦點

  • 川瀨敏郎的花道藝術
    花卉給予人的美感,大多就在於其彰顯本質的點睛之處,能夠突出這關鍵一點的人便是花道的大師。在《一日一花》中,川瀨敏郎所用的花材,有信手拈來的路邊草花,也有踏遍原野採集來的珍稀花草、枝葉、樹木和果實。花道不追求物質上的富貴與豔麗,而注重於在粗陋與簡樸、甚至廢棄的材料中,抒發自己對人生認知的感悟,對自然美的獨到體驗。花道也不以美炫人,而是力求滲入自然深處,表示出純潔和簡樸。
  • 川瀨敏郎:日式花道的意境
    因為按川瀨的花道理論,你從許多枝中選出的那一朵花,其實是你自身的肖像。 日式花道提倡一種精神:「待花如待人」,從一個人待花的態度上能看出他如何待人待己。千利休以美為至高無上信仰,他的世界裡,為了美,一切皆可讓道。上面這則軼事裡千利休不過是摘盡一枝梅花,揉碎花瓣,在另一個更有名的「秀吉去利休家賞朝顏」的故事中,千利休拔掉滿園朝顏,只留一朵莊嚴奉於茶室,以此向秀吉呈現侘寂之美。
  • 川瀨敏郎:我的「一生一花」仍在繼續
    近日,圖鑑《一日一花》由浦睿文化出版發行,譯者為日本花道小原流教授、日本國家花卉裝飾一級技能師、在日華人花藝協會會長楊玲。  作者川瀨敏郎是日本花藝大師,「自然野趣流」的代表人物。他的插花傳承了日本傳統花道的精髓,但擺脫束縛,自由創作,發揮,進而充滿新意,又有著中國畫留白、線描之趣味。他不喜用繁盛花束,而偏愛淡素的一兩條花枝進行創作。
  • 插花藝術的精髓,川瀨敏郎先生的素人之花!
    編者言:本文節選自川瀨敏郎先生為日本青幻舍編集部著的《京都日常花》所作的序,圖片皆來源於此書。書中所擇之花,均來自日本京都地區,一個處處瀰漫著雅文化和侘茶文化的地方。通過書中的一些圖片,以及在川瀨敏郎先生的解讀下,一起跟隨體驗四季流轉下,京都特有的自然風情以及豐富妖嬈的文化內涵。
  • 萬物有靈,從精神世界感悟日本生活美學!
    日本和歌、茶道、花道,甚至日本文學、枯山水庭園等,都充斥著日本美學神秘廣博的意蘊。可以說,不懂日本美學,你將無法真正欣賞日本文化。禪宗給日本人美學意識極大的影響。原本在無的世界,衍生出來的美學意識是侘寂,也就是荒涼、閒寂和枯淡。這是一種來自思想的孤獨。
  • 什麼是侘寂美學?
    有人認為,侘寂是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01 起源日本美學四大概念之一—— 侘寂理念.侘寂美學的哲學觀受到道家以及禪宗的激發,而心靈狀態則源自於唐宋時期詩詞與水墨畫裡蒼涼、極簡的氛圍。而「寂」日語音為"sabi"指的是「孤寂」,「凋零」的意思。
  • 侘寂美學是什麼?
    侘寂於日本美學,如空氣之於日本人。當你看到這個詞,你也許覺得陌生。它是什麼意思?簡單地說,侘寂美學,是一種不完美主義的美麗。它明白萬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所以它不與時間相爭。它不但不爭,它還很欣賞,很珍惜。奇怪的就是這樣子,它反而贏得了超越時間的美。
  • 看似"破舊"的侘寂,居然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在中國或東方的禪宗美學中的侘寂不是一種裝飾風格而是一種心境創造某種氛圍的狀態寂被普遍認為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的茶道,花道,文學等幾乎一切和審美有關的事物都受到其很大的影響。新事物從生到無,從無到生,我們不能貿然就認定它是在逐漸生成,還是走向衰亡,侘寂美學是接受漸漸消逝生命、接受無可避免的審美態度。
  • 芒草の侘寂
    在花道中,芒草一直被看作是「令人深思之物」。芒草是與華麗和可愛無緣的質樸花草,前人將「人生的秋天」疊放在它的身影上。如果要說平凡,沒有比這個比喻更能彰顯其平淡無奇的了。本段節選自川瀨敏郎先生《四季花傳書》一書,編輯自花道。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評論功能開通,可對本期內容進行評論交流。
  • 侘寂美學,了解一下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的侘寂美學。侘寂美學對日本文化有多重要?可以類比希臘神話在西方審美中的地位。/wabi sabi),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一些建築大師就很痴迷於侘寂美學, 從細節中,我們能感受到那種不加修飾的原生態美感。(材料多用原色木材,天然石材,混凝土結構,搭配一些斑駁有歲月感的軟裝,返璞歸真的美感油然而生。)看似陳舊單調,實質具有「低調、含蓄、樸素、簡潔、灑脫」 的氣質。
  • 傳承古典日本美學|何謂侘寂(わびさび)?
    看到「侘寂」兩字,或許很多人都感到陌生,如果你去問日本人,十有八九也是一臉茫然。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
  • 現代侘寂美學空間
    在家居空間裡,「侘寂」體現為用最簡單的材料,最少的雕琢實現應用。如果僅拿物質和精神描述,侘寂是「很少的物質,很多的精神」,是「背後的東西,要比眼前的多」「感覺到的,要比實際的豐富」追求完美,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動力。但生命不可能完美,殘缺是其本質。
  • 超凡脫俗的「侘寂美學」是何種藝術?
    今天聊聊最近盛行起來的「侘寂美學」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現在大多用在室內設計裝修上,那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呢?「侘寂美學」是源於日本禪學的一門藝術。它的本意是「不完美的美」,是「簡陋的美」,即外在粗糙,內心完美。
  • 日本花道——小原流
    15 世紀之前,花道還只是宮廷寺廟的「專利」,後來由於建築形式的變化,佛像由巨大的寺廟移到了一般住宅的壁龕掛軸,使得供花形式上以「立花」作為欣賞對象而成立,最終發展為日本獨特的傳統藝術——花道。花道的確立,始於室町時代(1336 開始的約 100 年間)中期京都六角堂的僧侶,由於居住在六角堂池畔的僧侶們朝夕去佛前供花,僧侶們被稱為「池坊」,於是這成為日本花道鼻祖的稱呼。
  • 侘寂風,自然禪意美學
    侘寂風格刻意規避浮誇繁雜的裝飾,而在不規則、不完美以及拙樸中展現事物本質的美。它摒棄物質而著重於精神層面,賦有智慧與深度、安穩與平和的精神氛圍。侘寂的核心是把空間儘量的簡單化,再用飾品提高空間視覺感。對於細節控朋友來說還可有一些弧線的發揮,例如拱面,會增加建築的線條感。牆體同色,即牆地選擇接近的顏色,這樣的設計尤顯質感。
  • 日本花道的起源
    左圖:「當世諸流生花図」,歌川豊広;右圖:笠松紫朗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供花的記述。池坊流是花道的創始。池坊的歷史既是花道的歷史,雖於漫長歲月中諸多流派脫離池坊另立,但池坊一 直被公認為花道的本源。
  • 領先世界1000年的宋朝美學,莫非即是日本侘寂美學的祖師爺
    撰文 | 海上的以琳圖片 | 網絡日本美學裡,繞不開一個詞——侘寂。它仿佛是日式審美的總綱,亦是理解日本文化、藝術和日常的關鍵詞。侘寂,正是從茶道至俳句,從藝術理念到生命意識的獨特日本美學。在生活裡,我想亞麻是最接近「侘寂」的材質。外在質樸,內在謙和。亞麻材料本身有著非常令人舒適的功用性,吸溼、透氣、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