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很大膽的名言,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也只有先生敢說,敬佩!

2021-01-07 啟路文學

舊社會雖然已經過去,但舊社會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歷史了,而在近代舊社會,也只是指魯迅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都是非常痛苦的。魯迅之前是學醫的,他的志向就是要救人。後來發現人的心都已經麻木了,即便是救活了,他也只是一個死人而已,所以魯迅棄醫從文,想從根本出發,去改變人的劣根性,也就是思想。

所以魯迅這一生,都是拿著筆桿子在戰鬥,不畏犧牲,不畏強權,不畏舊勢力,他在自己的筆下,直言不諱,敢說敢當,用一雙黑夜貓頭鷹的眼睛,在睜著眼睛看世界。他把他們那個社會的所見所聞,都刻錄在了筆下,成了經典,成了不朽。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魯迅名言,也是魯迅一句很大膽的名言,我相信魯迅那個年代,也只有魯迅一人敢說這般話,這句話雖然誇張,但也是很多人事實的感想,也是很現實的社會給人們所帶來的痛苦,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文字如下:

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魯迅《朝花夕拾》

這句話魯迅是指當就當時他們那個年代,鬼子侵華,人們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內憂外患之下,也是指當時舊社會的黑暗,國家也很衰敗,老百姓求生都是一生奢望,生活無法繼續。

農民老百姓每天都是恐懼,擔憂中度過,所以魯迅很感嘆,他就用了著很誇張的描寫手法,揭露了再舊社會做鬼都難,表達了魯迅不畏懼強權和舊勢力作鬥爭,依舊大膽去揭露當時的舊社會現象。

有些網友把先生的這句話,用在當今,實在是不妥

見過有些網友讀完這段話,說放在現代都不會過時,那只能說那些網友估計生活過得也很苦不堪言,所以才有這般感想的念頭。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再苦,也苦不過鬼子侵華那個年代內憂外患還有漢奸。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人的苦,魯迅那個年代人的苦,無非是生如草芥,生死得不到保障,而且也沒有自由,天天都在擔驚受怕當中度過。而我們這個年代,讓很多人感嘆非常苦的,不過是太多人太執著追求物質生活,所導致他們生活過得也很苦。

他們一個月幾千元工資,也做白日夢要再城市裡買房子,所以天天糾結著,痛苦著,因為這個願望總是很難完成,沒法完成,接二連三的一些事情就會發生,買不起城市房子,就很難結婚,很難結婚,就完成不了傳宗接代大任,所以很煩惱,很苦惱。

我們這個年代改變還是很大的,社會進步也很大

但再怎麼煩惱和苦惱,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都是絕對自由的,也都能當家作主。沒有人敢威脅我們的生命,只要你有本事,就能賺錢賺個天翻地覆,沒有人說你是地主,也不會有人鬥地主,鬥富豪。那麼那些感嘆苦的人,可以說都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人,倘若有本事,他就不會為眼前的物質所煩惱了。

要知道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叫事情,也不叫煩惱,沒錢我不了不要。不去執著房子、車子、婚姻。順其自然,只要心態擺正過來了,每天活得開心快樂,活出了自己的人生精彩,相信他的另一半也就不經意間走來。因為你若盛開,蝴蝶自然。因為這世間還是有些人不會去追求物質生活,只在乎精神世界豐富。

所以文章末尾還是奉勸那些網友們,不要把先生的這段語錄,用在當今。因為當今的社會只會越來越好,不存在什麼黑暗。如今打老虎打的那麼厲害,還有掃黑除惡那個厲害,真是國之大幸,前古未聞。現在街上隨處都見不到流氓地痞,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所以說我們讀魯迅這句很大膽的名言,他當年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也只有先生敢說,敬佩!我們要學習的是魯迅這種精神,不畏強權和舊勢力,勇敢地堅持做自己的精神。

文/啟路/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緬懷最崇敬的魯迅先生
    12月15日清早,我已在魯迅先生的故裡遊覽,魯迅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一位偉大文學家。能成此行,足慰平生。記得我還在讀初中時,極喜歡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和《狂人日記》以及《紀念劉和珍君》。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連眼珠也不轉過去『』、『』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成為我和許多同學都非常喜愛的,常在寫作文中引用。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第一次用的筆名。
  •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句句精闢,值得一生回味的名言名句
    (魯迅)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魯迅有時也覺得寬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這話是怯漢所發明,因為他沒有報復的勇氣;或者倒是卑怯的壞人所創造,因為他貽害於人而怕人來報復,便騙以寬恕的美名。——魯迅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 魯迅去十年世後,郭沫若說了兩句意味深長的話,一語道破不和原因
    如果要給民國時期的文人拍一部《論罵人的藝術》的電影,魯迅先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男主角,先生的罵人水平可謂登峰造極,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那麼有主角就得有配角,這男二號自然也得是個能跟魯迅平分秋色的人來擔任,毫無疑問,郭沫若先生最合適不過了。
  • 魯迅最經典一句名言,僅33個字,卻道出了先生的偉大之處!
    但王多魚死黨算是說出了心裏面最真實的話,無疑也是揭露了當代許多人現在的心態。只要有錢,當什麼都行,哪怕不是人。所以當王多魚死黨說出了真話的時候,在座的各位都大吃一驚。因為很多人都喜歡講假話,而王多魚死黨卻說出了真話,這也是魯迅先生一直提倡的一句經典名言,僅33個字,卻道出了先生的偉大之處!在人人說假話的年代講真話;在人人麻木的年代擁有充實的心靈。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2020-08-31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那些魯迅的「段子名言」,「我說過這樣的話」,真的是魯迅說的
    如果你聽過一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可是又想不起來是誰說的,那麼就是我說的。--魯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成了「名句生成機」了,各種有趣的名言是層出不窮,讓人忍不住讚嘆「迅哥牛」!
  • 網友:魯迅&崔永元!
    01.魯迅,原來叫周樟壽,後來改名為周樹人,而「魯迅」是他的筆名,因為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的廣泛歡迎,故其筆名也被風靡流傳。簡介上評價他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但是我覺得他更是一名時代的戰士!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愛情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兩個人彼此有情,才能夠真正獲得幸福。遺憾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裡面有太多的犧牲品,對愛情有太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健全的思想,就按照父母之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舊社會的悲劇。
  • 六年級語文上冊二十六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筆記,收藏備用
    具體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逝世後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追悼他,向他致敬。表現了魯迅先生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魯迅與我談論《水滸傳》。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青少年。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魯迅妙語諷刺舊社會。
  • 魯迅先生在55歲時去世,他的臨終請求是真誠的敬佩
    魯迅先生,名周張壽,後改為周樹人,生於光緒年間,他的祖父曾是光緒王朝的官員,但後來祖父被辭退,父親病重臥床,家人甚至被他原來的望子成龍稱為「乞丐」,此時魯迅深刻理解了感受到的社會和人情。出於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尋求改變現狀的理想,在1989,18歲的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學習,因為只有海軍學校和礦山學校是免學費的,魯迅首先進入海軍學校,然而海軍學校的教學質量很差,教師往往不想進步,不學也不教新思想。因此魯迅後來進入了礦山學校。從那時起,魯迅收聽從首都到南京的新聞,從維新運動的失敗到北京的入侵,魯迅渴望找到拯救國家的方法。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魯迅逝世九周年之際,她情難自抑,寫下了這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3、時代背景:魯迅所處的時代,中國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當時社會黑暗,革命者沒有言論自由。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魯迅為了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創作了一篇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直插反動統治者的心臟,也因此受到反動統治者的迫害。
  • 魯迅先生的七句名言:「罵人都不帶髒字」,句句都是經典,都在用
    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經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和散文為主,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阿Q正傳》、《吶喊》、《彷徨》、《朝花夕拾》以及《野草》等等。魯迅先生的七句名言:「罵人都不帶髒字」,句句都是經典,都在用!
  • 魯迅作品越來越少,「去魯迅化」已持續10年,到底去了什麼?
    其實這個人我們也不陌生,他就是魯迅。魯迅出生於1881年9 月25日,逝於1936年10月19日。他的一生其實有過三個名字。最開始的名字叫做周樟壽,後來改名為周樹人,而「魯迅」這個名字,只是他1918年時發表《狂人日記》時所取用的筆名而已,也是他平時用得最廣泛的筆名。但恰巧正是這個名字,被後世的人們所熟知。
  • 愚昧年代的反對派畸零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巨人魯迅,其實只有1米6
    愚昧年代的反對派畸零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巨人魯迅,其實只有1米6。鬱達夫曾經這樣評價:魯迅,當我們看到了部分,他已經把握了全部。當我們好不容易把握住了現在,他已經看透了過去和未來。魯迅先生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有感
    初中課文裡有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讀過好多遍,全文語言平實無華,卻處處流露著真情,令我百讀不厭。魯迅先生的保姆長媽媽,是一個不識字的、矮胖的、又迷信繁文縟節,又愛切切察察、在背後議論別人的普通婦女。
  • 雪潮:說詩隨便說到魯迅先生
    說到魯迅的散文詩,也生發了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新認知。鄙人竊為魯迅先生就中國文化而言,最大的才華和貢獻,在於對幾千年中華民族的一整套封建東西認識的深邃和批判的犀利。時至今日,還幾乎無人可及。魯迅的小說,大都收集在三部集中。但憑心也就自己的水平而論,除了助威其批判性外,也開了圖解主題的小說不良之風。《狂人日記》之「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孔乙己》"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 了科舉制度的罪惡";《祥林嫂》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與摧殘。
  • 「去魯迅化」已有10年,魯迅作品被逐漸移出教材,究竟要去什麼?
    作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的文章影響後世深遠,除《狂人日記》之外,魯迅還著有《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每一本書,都深深地揭露了舊時代的黑暗和國人的劣根性。一句「老爺」,也讓閏土成為了是封建舊社會的「遺物」,但魯迅依舊沒有放棄衝破封建枷鎖的信念,文中最後寫道: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抓捕周樹人和我魯迅有什麼關係,魯迅名言得正譯、反解
    魯迅說當然以上這些圖片都是玩笑,好好閱讀魯迅的文章,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收穫,今天作者把收集的魯迅名言整理以下,作出一個正譯,反解的文章,供大家賞玩,(魯迅)正譯:下定決心,堅持到底,不怕犧牲,迎接勝利。反解:不撞南牆不回頭。11、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魯迅) 正譯:勇於承認錯誤,有當擔。
  • 魯迅先生名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是褒義還是貶義?
    魯迅在給許壽裳的回信中說:「《狂人日記》實為拙作,又有白話詩署『唐俟』者,亦僕所為。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後以偶閱《通鑑》,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種發現,關係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 學習領悟哲理名言之:打破陳規,勇於創新
    就是過於恐懼而不敢戰。—— 林肯這是我所分享的第二則林肯的名言,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這句話把人的內心挖掘的非常透徹,在人類歷史中,每一次發展都離不開大膽的革新甚至革命。大到治理一個國家,小到管理一座城市、一個企業,如果畏畏縮縮,因循守舊,怕因為走新路出問題,那麼老路也會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