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灣區基建投資恢復最快!專家:產城融合拉動地產

2020-12-26 瀟湘晨報

「1-6月,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出口和基建三個指標中,唯有基建包括房地產的投資增長是正的。」「過去靠工業園區開發推動廣東工業化發展,而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將是由『產城融合』帶來新的人群開始聚集,帶動城市升級。」上周末,一場名為「致敬城市逐光人」的灣區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會上多位專家表示,產城融合將成為影響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在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和產業發展的帶動下,區域內的土拍市場表現活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國 300 城住宅用地成交同比下降 5.4%的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9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卻同比增長 96.7%。

疫情下粵港澳大灣區土拍好於長三角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整個城市群或將迎來萬億級的基建投資。「這次疫情是很大的考驗。」廣東省房協專家委主任委員黎振偉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大灣區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基建投資已經恢復了正增長。「恢復最好的就是土地買賣,6月成交已經超過去年12月,說明大家還是看好房地產。」

「未來在大灣區,輕軌,地鐵,高鐵等各種層次的交通織成一張網,分割出新的生活區域、工作區域和交際區域, 這將重新架建我們的生活 。」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在會上表示,過去靠廣東靠工業園區推動工業化發展,但現在,則是以產城融合帶來產業和城市新的組合,形成新的人群開始聚集,帶動城市升級。

中指院的數據顯示,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住宅用地供求規模仍然出現了明顯增加。前6月,全國 300城各類用地共推出 10.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1.5%。其中,住宅用地前推出 5.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僅1.0%。但在灣區城市群內,住宅用地推出面積增幅超1倍。

成交方面,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同比分別下降 27.2%和 16.4%;長三角成交增長14.7%,而大灣區城市群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卻增長高達96.7%。

人口增長+產業帶動,廣州白雲區引龍頭房企布局

不過,黎振偉提醒,房地產的發展總是和城市發展相關,疫情下,區域發展的分化更加明顯。「上半年,不是所有城市的房地產業都恢復的很好。在大灣區內有三個地方增長特別快,分別是東莞、惠州和廣州。而熱點區域板塊則分別是東莞中堂、長安和廣州的白雲及番禺智慧城。」

他表示,人口、產業和基礎設施對房地產的影響非常大。「我注意到,2019年廣州各區居住人口增長表現不一,其中白雲區增加最多為6.53萬,番禺次之增加了5.08萬人,而最差的區才增長了2400人。」

「產業更代表了區域未來的發展實力。「他談到,白雲江高鎮目前是省級中心鎮和廣州市首批重點建設五個中心鎮之一,集聚了王老吉、白雲電氣、歐派、廣鋁、霸王、白雲清潔等一批知名企業。

在論壇當天,龍光集團廣清公司運營總經理李廣松對外透露了龍光集團的品牌戰略布局。據他介紹,公司將在廣清片區布局高端的天系產品、精品玖系產品以及現代系產品。而最新曝光的玖系產品,就選址白雲江高鎮。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龍光擁有土地儲備總貨值已達9340億元。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龍光位列82名,排名較去年提升66位。

南都記者 伊曉霞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何為都市化的產城融合?杭州灣新區引爆大灣區都市圈「裂變」
    壹 產城融合, 引爆大灣區都市圈「裂變」 「大灣區」、「大都市圈」、「大城市集群」……近年來頻頻出現在政府規劃、省地市規劃中的拉風字眼,成了吹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風口」,替代了曾風光一時的「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
  • 現場|中集產城引戰故事與張一平的「產城融合不是產業地產」
    「這和傳統開發業務的機制市場規則是不一樣的,因為中集畢竟是傳統製造業為主,所以已經下決心不想做傳統房地產了,想做產城融合。」 不過,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早於2013年9月16日,中集產城就開始探索產城融合業務。彼時,應深圳市城市更新需求,中集集團與東莞市政府達成全面合作,分別將南方貨櫃廠、坪山車輛廠遷址至鳳崗、望牛墩。
  • 產城融合的黃金時代,張家港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在哪裡?
    02 | 貳2019年7月,張家港攜手國企綠地,開啟沙洲新城的產城結合發展道路,甫一開局,綠地的一舉一動就與張家港多個區域的未來息息相關。這就是我們近年來時常聽到的對於「產城融合」這個名詞真實的定義。「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僅58%,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產城融合」是目前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
  • 產城融合造新城,新10年金地致力於成為綜合型城市服務商和產城融合...
    幾年前,就曾有研究機構預言,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將由住宅地產、商業地產、產業地產"三分天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本面下,房地產市場傳統開發業務天花板效應日顯,產業地產的地位逐漸凸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大做強產業地產,是金地集團從開發商到城市產城運營商轉變的關鍵戰役。
  • 中信證券明明:疫情如何影響地產?
    核心觀點疫情過後,房地產成國民經濟中恢復最快的行業之一。但從全局視角和後續發展來看,也會面臨區域冷熱分化,融資邊際收緊,疫情反覆擾動的問題和風險,料未來因城施策的特徵將體現得更加明顯。預計樓市過熱的風險不大,地產投資全年有望維持穩定的增長。開發投資加速。
  • 產城融合綠色發展的懷來樣本 環京區域投資價值分析
    近年來,圍繞綠色生態發展和產城融合兩條主線,懷來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創新發展之路。交通:率先融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公路方面,京藏、京新、京禮三條高速縱橫通達,40 分鐘直達北京中關村軟體園;鐵路方面,境內京包、豐沙、大秦、沙蔚等4條鐵路穿城而過,特別是2019年底開通的京張高鐵,出京首站在懷來境內設東花園北、懷來兩站,設計時速350公裡,最快24 分鐘直通北京,並與北京地鐵13號線無縫對接,融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公共運輸方面,北京市郊鐵路S2線、880公交均開通至懷來;機場建設方面,
  • 產城融資:國內產業地產融資模式全盤點「下」|產城白皮書26
    從對試點項目的要求來看,區域城投、市場化的物流地產商、部分具備條件的產業地產商,均將在本次政策中獲益。公募基礎設施REITs使得相應產業資產從「投-融-管-退」的整體思路上構建了可持續的閉環。轉變了傳統的「住宅覆蓋持有板塊投資」的算帳模式,這也使得產城、產業園相關資產獨立性更強,必將從中長期深刻影響產業地產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 「新基建」發力!從一季度經濟指標看火炬區動力變革
    整體而言,受外部經濟環境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山市創新發展「火車頭」火炬開發區2020年開局戰備受挑戰,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不過,在復工復產「黃金四條」等政策扶持下,整體指標呈現好於預期;工業生產逐步恢復,從全面復工向全面達產過渡,憂中有喜。其中,火炬區一季度的「新基建」明顯發力,5G產業布局加速、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企業的技術及產品研發也亮點紛呈。
  • 產城人融合,廈門同翔高新城崛起
    開發建設五年來,完成固投超475億元,落地產業項目37個產城人融合,廈門同翔高新城崛起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郭偉 陳智明)目光投向廈門島外東北部,一個產城融合的高新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
  • 「黑色系」期價觸底反彈,新基建能否拉動用鋼需求?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推進,下遊需求回升支撐黑色系價格短期反彈。不過,近期受疫情影響,黑色「五兄弟」螺紋、鐵礦、焦煤、焦炭、動力煤都市場表現不甚理想。Wind煤焦鋼礦指數已從年初的高點633.41下降至當前的558.71,累計跌幅12%,最低曾於4月3日下探至531.34。
  • 衡陽高新區:產城融合 推進宜居新城建設
    目前,衡陽高新區基本形成了「一區兩園四城」的發展模式(「一區」即衡陽高新核心區,「兩園」即白沙工業園、白沙軍民融合產業園,「三城」即衡山科學城、深圳科技城、華夏幸福汽車產業新城),也是衡陽市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2017年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二方陣,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初見雛形。
  • 張平:美國為什麼不加大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呢?
    於是就有中國網友提出,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基礎設施趨於老化,為什麼不通過基建拉動經濟,增加就業?對此,專家們認為,雖然美國很多的基建已經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但美國的基建質量還是不錯的,至今還能使用,現在只需要正常維護就可以了。
  • 徐州鼓樓區舉辦2020產城融合發展項目推介會
    中國江蘇網1月14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邵俊子 攝影 孫井賢)1月13日上午10點30分,2020徐州鼓樓產城融合發展項目推介會暨集中簽約儀式在蘇寧凱悅酒店舉行。來自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土地儲備中心等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國內百強地產企業代表等150餘位客商和嘉賓相聚鼓樓,共享商機、共謀發展。活動上,徐州市鼓樓區區委書記龔維芳致辭,區長羅德清主持,副區長吳蘇偉作產城融合發展項目推介。蘇寧置業集團副總裁、蘇寧置業集團投資開發管理總部執行總裁陳豔,中南高科產業集團高級副總裁武興華作為企業代表發言。
  • 洞見學院「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的第一場雪來的恰逢其時,「瑞雪兆豐年」,也為洞見學院「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搏了好兆頭!   1月7日,由洞見學院、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聯合主辦「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
  • 第一太平戴維斯:滬港專家共議「後疫情時代」地產投資風口
    提要:國際房地產顧問第一太平戴維斯今日中午於香港及上海舉行兩地連線直播「大咖對大咖——」後疫情時代「的地產投資風口」。五位地產界專家坐鎮滬港兩地,以中英雙語探討行業走向,並即時解答網上提問,吸引亞太區數千名觀眾及多家傳媒參與。
  • 世界名城目標下的轉型樣本:產城融合再造美麗杭州
    地產、商業、金融的青睞,讓這裡的「顏值」從「城鄉結合部」變為了「城市新核」。  用杭州市委常委、餘杭區委書記徐文光的話說,「以倉前(街道)為例,伴隨著未來科技城蓬勃興建、夢想小鎮拔地而起,創客紛至沓來,村民『跑步』進城。」  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在杭州各個角落,產城融合的實踐比比皆是。
  • 中化學交建集團安慶產城融合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正式籤訂
    6月30日,中化學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體牽頭人與安慶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訂安慶產城融合項目投資合作協議,中化學交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蘇中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汪萬勳,副總經理、總經濟師張小匯,安慶城投公司董事長沈軍
  • 《特色小鎮暨產城融合評價標準》第二次研討會在...
    小鎮,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核心在於生活服務和產業運營,綠城小鎮要去房地產化,要實現產業運營和地產銷售雙輪驅動的模式。麓湖社區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鄺寧分享了在共創中成長的未來社區,講述了麓湖生態城社區自治的探索,從陌生社會到熟人社會,通過社群運營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共建和社區自治,作為產城一體規劃的生態新城,麓湖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創建一種機制,引導一種共識,助推一種環境,激發一座城的公共精神。
  • 蔣煒:疫情之下,新基建如何帶動經濟復甦?
    近期國家抓住疫情背後的智能時代變革的機遇,順勢而為,密集部署推進「新基建」。以「新基建」為重要抓手加快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對未來創新驅動型發展所需要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布局。「科技基建」加碼符合當前科技環境,也是國家建設智能化健康社會的關鍵。 記者:在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中,傳統基建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那麼,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哪裡?
  • 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與萬通地產籤署投資合作備忘錄
    福州新聞網5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劉舒)11日,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擬對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福建省數字福建雲計算運營有限公司增資入股。雙方將基於自身優勢達成深度合作,未來就數據中心、大數據開發應用、5G+影視渲染、產城融合等戰略方向展開全面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