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葉氏・葉氏志】閩東葉氏資料採集札記之四:古田縣

2021-02-18 葉氏宗親

點擊上面「葉氏宗親」加入葉氏大家庭

 長按二維碼關注葉氏宗親了解更多

據2008年戶籍統計數據,古田縣葉氏人口9338人。古田葉氏主要分布:城東街道雙山村太平洋、桃溪村、仕坂村、前山村;城西街道龍亭村、巴鬥村,鶴塘鎮上井邊村,鳳埔鄉平沙村,大橋鎮沂洋村、澄洋村,泮洋鄉新建村、建興村、芹石村、清水洋村,鳳都鎮石坑村、石峰村路下,黃田鎮及舊縣移民(南門)等。

  

鶴塘鎮上井邊村葉氏。上井邊村全村現有160多戶,在籍人口700多人,基本是葉姓人家。近幾十年來,遷出至國內約300人,到臺灣、馬來西亞有200-300人。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較多,代表性的有:400年前修建的「大厝」、楊公殿、大娘奶宮(陳靖姑臨水宮分廟)、石拱橋及十幾座明清三進二天井古住宅。

現保留的明洪武九年丙辰(1376)《玉井葉氏族譜》,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重修《南陽郡玉井葉氏宗譜》,民國二十五年(1936)再修《南陽郡玉井葉氏宗譜》。譜載:先祖於唐中和元年從浙江「契家奔富沙」,卜居「富沙東坤」。其孫葉鵠攜六子徙「懷安」, 葉鵠第六子元剛之曾孫邯(移居屏南白盛溪)、鎔(移居古田四十都郭洋)。鎔為本支先祖。譜序載:元末,陳賊興畔……茫然尋串古田三十七都浮婁(現古田大甲毗源)。濟生山、崗、陵,崗生鉞移居寧德仙湖橋頭。鉞之四代曾孫鎧娶曾氏,不幸早逝,復到古田浯際李家入贅,生三男(松、竹、梅)一女,與舅公家後移居臨地坑底園。後因松、竹早世,由梅扶植侄兒在附近的「玉井之邊」起屋定居。故本族尊葉鎧為玉井(今為上井邊)一世始祖。

上井邊葉氏衍發至今約600年,現傳22世,現存字輩: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鶴塘鎮上井邊村葉氏宗祠

 

 

大橋鎮澄洋葉氏。明朝有兩兄弟東山政山,據譜載弟政山公在閩縣白石頭開基創業瓜瓞綿延。兄東山公於明洪武四年(1371)在古田縣小東鄉四十六都紹南劍鋒(澄洋)開基創業,傳大郎公、三代璋公、四代文福文通公,始分兩支,文福公率子細才公轉三十九都張店雙澗境,傳景宣公、進宗公。進宗公於明正徳二年(1507)轉回澄洋創基至今已歷數百年20餘代。現村居2000餘人,外遷福州、南平、順昌、建陽和上海、天津、廣東、海南等地,僑居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各國,僅馬來西亞就有2000餘。砂拉越民都魯葉氏宗親是一支由福建省古田縣遷居馬來西亞的葉姓後裔,他們原籍是古田縣大橋鎮澄洋村。2007年7月,由拿督斯裡葉明逸等23人發起成立宗親團體——砂拉越民都魯葉氏宗親會。

澄洋葉氏曾多次修編家譜,由於地處農村、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致歷次編修都沒如願,舊文書各種記錄和家譜等沒能找到政山公子孫及東山政山公的上祖祖源。

大橋鎮澄洋村葉氏宗祠

 

 

古田南門葉氏。屬於屏南甘棠葉氏分支。明嘉靖三十年(1551),浙江慶元縣葉威(1525~1583)遷居古田卅一都甘棠(今屏南縣甘棠)。葉威生茂(1561~1630),茂生四子春琦、春瑛、春朝、春暘,四兄弟按照「天地人和」分徙四方。「天」房春琦傳向春,向春為把守杉洋總司,居官有功,遷古田南門村開基。房裔在1951年古田溪水電站建設蓄水而移居城內及建陽南村鄉五峰裡等地;「地」房春瑛其房下部分遷居屏南縣長橋,部分遷往古田;「人」房春朝遷居具體情況不詳;「和」房春暘(1602~?)生四子向秀、長秀、聯秀、蕃秀,長子向秀、三子聯秀遷居古田,二子長秀後代主要定居在甘棠村寨下;四子蕃秀遷往古田縣城附近(今古田水庫),其次子英友(1674~1750)於乾隆元年(1736)古屏分治前後在甘棠村洪橋頭建房並從古田回遷。

譜牒有:古本《南陽堂世系支圖》及1994年修纂的《葉姓家譜》。

甘棠葉氏字輩歌:

「天」房(春琦)

威茂春遇連正,元朝邦廷有昌

孝友為先祖訓永垂世澤,詩書克守仁文耀振家聲

「地」房(春瑛)

威茂春元連正,天方能世昌盛

克振奕寧利德行聲自揚,祖賢永居泰子慧久興祥

忠義傳家寶文明立國強,松源根甫旺福建慶澤長

「人」房(春朝)

待考

「和」房(春暘)

威茂春秀友標,世廷步有兆早

孝友為先祖訓允(永)垂世澤,詩書克守人(仁)文用(耀)振家聲

 

大甲鎮毗源村葉氏。約300人。

 

鳳都鎮石坑村葉氏。本支始祖葉永興,明朝為官,從江西隱居石坑,生有八子,七子傳芳。其墓安葬雙坑馬頭山,取馬形,故後裔認祖以「馬頭墳」為約定特徵。今居村葉氏600人。後裔有遷居浦城、建甌南雅鎮太平村、魯口村。行第為:永景弘世,廷文應起,必日長枝,玉逢……

 

城東街道(鳳都鎮)雙山太平洋葉氏。本支始祖祭六於清初從延平府南平縣高長裡吉溪大壩村遷居古田縣崇禮裡九都九保太平洋境。始祖祭六之前世系失考。祭六生有四子:長乃奴;次乃明;三乃招;四乃福。三子四子移居古田,長子次子仍在原地居住。祭六公和祖妣張氏都卒於南平,後來把祖妣骨骸遷葬古田。清初,葉乃招到雙山村魚山地方給人家放牛,後在黨上暫棲,繼後在太平洋定居,至今已傳17代,人丁近千口。

本村葉氏收藏有一卷4米長、抄錄於民國戊子年(1948年)的《百壽本派全圖》,記載著序及世系等。本支輩序為:祭乃長宗,君侯伯國,世大光明(昌),家有仕…… 

鳳都鎮桃溪葉氏。桃溪古稱鳳都七保,本支葉氏是雙山太平洋葉氏始祖祭六的第六代分支,前面五世祖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兩個村葉氏共同祭祖。

城西街道巴鬥村葉氏。據光緒十年《巴鬥村葉氏公婆簿》記載:本支始祖葉仁遅在明末(推測1570年)遷居四都三保大壠,第六世有興夫婦攜父世卿從大壠遷居八都溪坪村。繁衍至今大約在17世。

仁遅派下行第:仁文奉向世,有志學高強;啟士成家,宜孝義為本。自第11世開始的字行;傳賢治國,在詩書可安。

城西街道後山村葉氏。字輩排列:一世祖葉仕明—二世祖國字輩未知—三世祖葉昌能—四世祖葉恆貞—五世祖葉世海—六世祖葉祥森—七世祖葉余杰—八世祖葉時良—九世祖葉代德—十世字輩和—孝—友—萬—年—春。

 

鳳都鎮石峰路下村葉氏。屏南達善溪葉氏第27世葉珠珩(葉銅六派系)從達善溪遷徙路下,繁衍至今9世,約400人。行第為:珠正新為大,朝昌久太。

鳳都鎮後塘村葉氏。屏南達善溪葉氏第27世葉珠玳(葉銅六派系)從達善溪遷徙鳳都鎮後塘村,繁衍至今9世。行第為:珠正新為大,朝昌久太。

 

泮洋鄉芹石村葉氏。其宗祠利用祖屋改造而成。

芹石村葉氏宗祠

泮洋鄉清水洋葉氏。閩清下祝前洋葉氏第6世葉宗正於明嘉靖年間遷居清水洋。葉氏宗祠建於2000年,以葉天應等為首海內外後裔捐資建造。其行第為:宗應文長,克仕大潘,日正步高,升禮中謹…… 

清水洋葉氏宗祠

 

鳳埔鄉平沙村葉氏

泮洋鄉新建村葉氏

特別感謝葉芯宗親深入多個葉氏聚居村採訪!

感謝葉汝禎等宗親提供資料!

部分資料引用《世葉總譜世系卷福建版》。


讚賞

1、葉肇夫—一個淡泊名利、愛國、愛鄉、愛族、熱心公益的世界葉氏聯誼總會會長

2、全國各地最美葉氏宗祠大合集,快看看有您家鄉的嗎?

3、100多年前的葉氏祖訓字字珠璣,句句箴言!葉家人一定要看看!

相關焦點

  • 【福建葉氏・葉氏志】閩東葉氏資料採集札記之三:福安
    7月23日,省葉氏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葉氏研究》主編葉樹福在顧問葉德文的陪同下,到福安市葉氏聚居村進行《葉氏志》資料收集。同時得到福建葉氏福安分會高度重視與支持,執行會長葉蘇和、秘書長葉艇、副會長葉尚武、葉華生等宗親帶領下,一同深入到葉氏聚居村調研。
  • 【福建葉氏】平和葉氏開展評選獎勵「孝順模範」活動
    平和縣葉氏宗親理事會主要成員,專程上門授牌、表彰、鼓勵,提倡全縣葉氏宗親應向他們學習,孝順父母、尊敬老人,形成全社會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風尚。感恩孝敬,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準則。胸懷感恩之心,飲水思源,進而知恩盡孝不忘本,均乃中華孝道之本。敬孝不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更是當今精神文明的支柱和力量。
  • 【福建葉氏·動態】平和葉氏舉行盛大祭祖活動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是福建平和葉氏祭祖日,平和蘆溪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正壽公大型祭祖活動。
  • 【福建葉氏•人物】葉觀國及三山葉氏家族
    『踏浪不踏土』,坡公句。) (九七)勝絕西峰舊草堂,卅年小別徑全荒。不須更說前賢事,眼底榮枯似戲場。(西峰草堂在西峰裡,明曹能始故宅。國朝乾隆初年,同年陳大炳居此,極水木之勝,爾輩時時宴集其地,距今三十許年。宅已易主,漸就頹廢矣。) (四)三山葉氏家族 「三山」為福州別稱,因城內有於山、烏石山、屏山三山鼎立而名。
  • 【福建葉氏·閩臺視角】金門葉氏宗祠迎主迎匾
    ,以期成為宗族活動共同的場所,讓金門葉氏祖先共享春秋之祀,達成『開基六百年、大慶第一回』的共同願望。金門葉氏宗親除了金門城及沙美宗親來金較早,其餘都是後來陸續來浯,繁衍成族,金門葉氏宗祠,海納百川,容納各派,為金門葉氏總祠,所以各派來金的開基祖,於昨天點主,並在金門島舉行「迎主、迎匾」的儀式,其路線由沙美葉氏宗祠出發→環島北路四段
  • 【福建葉氏·閩臺視角】兩岸葉氏情——閩浙懇親團赴金門參加落成奠安大典
    懇親團團長葉寶來(世葉會常務副總會長、福建省葉氏聯誼會第一常務副會長)與陳縣長深情交流,葉寶來團長談到,兩岸葉氏本是同祖同根,更是血溶於水的親情,兩地的氏族文化交流應加更緊密,不論是政府層面和民間層面都要協同發展加強交流。陳縣長非常贊同葉寶來的看法,再次表達了歡迎葉氏懇親團到金門交流之意,同時說到金門與大陸就一水之隔,親情宗誼更加濃厚,希望葉氏懇親團以後多來金門進行文化交流。
  • 福建葉氏源流概述一
    其山地田禾載入萬善裡四都十甲葉大宗戶內,亦庶幾乎古瀨數百年相傳之基業賴以不墜,諸叔兄弟侄功亦不朽焉。 但祭典未備,祭品未充,今姑從約,便可輪流,逐年遞當。至於擴而大之,不得但祭典未備,祭品未充,今姑從約,便可輪流,逐年遞當。至於擴而大之,不得不望於後之賢者。是為記。
  • 葉氏宗族的遷徙與分布,葉氏必看!
    3、福建葉氏唐宋時期遷徙到福建的葉氏族人,不斷向周圍遷徙繁衍,仙遊古瀨葉氏徙居南安、德化境內,凌雲葉氏發源地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眉山鄉高田村。自葉迅遷居南安繁衍至今,後裔輻射海內外有十幾個國家,據統計至今已發展約五十多萬人。
  • 部分葉氏先祖遷徙情況
    其中眾多葉姓士卒,戰後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第二次在唐末。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光州固始王潮、王審知兄弟率眾起義,舉兵南下,中州地區的葉姓兵眾跟隨二王南下,在福建轉戰8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閩王國」,葉氏將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開族。當時以北方為主要聚居地的葉姓當不在少數,由於資料匱乏,其具體遷徙情況已無法得知。宋末是中原葉姓南遷的又一壯舉。
  • 《世界葉氏總譜》分享之:風俗通義
    葉公自葉而入,至於北門,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囯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盜賊之矢若傷君.是絕民望也,若之何不冑?」乃胄而進,又遇一人曰:「何為冑?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若見君面,是得艾也,人知不死,其亦無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而又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進之,與國人攻白公,白公奔山而逝,生烹石乞』迎反惠王,整肅官司,退而老於葉。及其終也,葉人追思而立祠。
  • 【葉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關於葉氏的遷徙情況只能從現存的一些譜牒資料中窺知端倪。據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南陽堂《葉氏族譜》記載,自葉公起,葉氏族人多代出河南。東漢時期葉氏族人的南遷始自東漢末年,始遷祖葉望。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陽堂《葉氏族譜》、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浙江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均視葉望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 尋根 ▋百家姓之--葉氏 家族起源族譜
    關於葉氏的遷徙情況只能從現存的一些譜牒資料中窺知端倪。據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南陽堂《葉氏族譜》記載,自葉公起,葉氏族人多代出河南。東漢時期葉氏族人的南遷始自東漢末年,始遷祖葉望。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陽堂《葉氏族譜》、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浙江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均視葉望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 「葉氏」個人簡歷大曝光,葉家人趕快收藏!
    葉氏族人的南遷始自東漢末年,始遷祖葉望,之後葉望後裔不斷向外發展,分別遷到了浙江、安徽等地。● 晉朝時期。晉永嘉之亂期間,中原人士紛紛南奔,並有大量百姓逃難過江,在這次南遷浪潮中,中原葉氏族人當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 葉氏宗譜字輩三次次整理,全國各地葉氏字輩,(帶尋親問祖、聯繫方式)葉氏宗親有更多請關注留言
    福建省福建葉氏字輩:【祖聖日月長、盛興學發達】福建南安葉氏字輩:【顯克文子、於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貽孫謀福建周寧葉氏字輩:【洪常作承志、德建章宏宗清】福建浦城縣臨江鎮長崗村葉氏字輩:【青山英達、光勤心加、培植榮華、望久傳】福建廈門市同安縣葉氏字輩:【子翌鎮世、善萬端天、賢榮詔爾、文章教友、如恭寬信、敏惠仁慈】福建沙縣高砂鎮衝厚村葉氏字輩
  • 【三山葉氏】葉觀國故居
    國朝乾隆初年,同年陳大炳居此,極水木之勝,爾輩時時宴集其地,距今三十許年。宅已易主,漸就頹廢矣。)(四)三山葉氏家族 「三山」為福州別稱,因城內有於山、烏石山、屏山三山鼎立而名。三山葉氏原居福州府福清縣東高山,清順治初葉觀國曾祖葉學楨遷居省城,為三山葉氏之始。
  • 雲南鹽津葉氏之[南陽堂]
    傳 承 | 研 究國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譜▼
  • 【福建葉氏·閩臺視角】到金門授匾 遊沙美觀光
    在九月八日,金門葉氏宗親聯誼會理事長葉天仁、會長葉長茂等人,到省會葉公堂申請設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葉氏委員會金門分會。經省葉氏委員會會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成立金門分會。他讚美金門葉氏宗祠,是金門一道即輝煌又壯麗的人文景觀。她潛在豐富的葉氏祠堂文化,凝聚葉氏宗親的心血和智慧,反映葉氏兒女承先啟後、尊祖敬宗的信念,體現葉氏文化血脈相承,發揚光大精神。他希望金門葉氏分會所有葉氏宗親,開啟新的徵程,為努力完成祖國統一來吹響前進的號角,為譜寫與時俱進的葉氏文化新篇章,為實現現代美好生活而同心同德,並肩攜手,不忘初心,共謀發展,為圓新夢,繼續奮鬥!
  • 葉氏祠堂對聯(通用版),葉氏後人趕快收藏!
    此聯為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上聯典指北宋葉濤,字致遠,宋朝處州龍泉人,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登進士乙科,後以龍圖閣侍制提舉崇禧觀,任直學士時王荊公贈詩中有「蓋傳累葉」之句。下聯典指北宋·葉祖洽,邵武人,宋熙寧初年進士,時郡庠(學府)一石榴樹未到時令,先結二實,人謂吉祥。榜發祖洽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應「郡庠石榴,先結二實」之兆。
  • 廣東肇慶葉氏源流淺析
    ,乃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六、 高要河臺近松村葉氏,其開基祖為葉桂發公,其上祖九十三世應紳公由福建遷來廣東歸善縣(今惠陽)陳田裡,九十七世桂發公由歸善遷高要河臺開基立業後,後裔分支又遷廣西荔浦,至今二百年左右。七、高要河臺德坑葉氏,其入粵始祖為存瓊公,由福建遷入紫金開基,生一子大海,海公生三子,向實,向榮,向華。
  • 葉氏在春秋
    葉氏起源沈諸梁(公元前548年-公元前459年),沈(酖zhen)尹氏名諸梁,字子高(待查羋熊氏族裔)。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虞丘子,字子桱受官沈尹<太廟祭祀官>,沈尹桱為「沈尹氏始祖」與岐山季載姬沈子國族裔無關),私封地在葉(今河南葉縣南舊城),在葉地治水開田,頗具治績。曾平定白勝任公之亂,擔任楚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