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讓瑤鄉實現強鎮與富民共進、美麗與發展共贏,雖然目標已經確定,但心裡感到責任重大,要把十八大精神學習傳達貫徹落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真抓實幹、不懈努力、攻堅克難、堅持到底!
「我是一名來自欠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代表,是一個正宗的『瑤妹』。去北京之前我就期盼著,十八大是否會對我們少數民族地區有一些部署、政策。」這次盛會沒有讓趙丹丹失望,十八大報告對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發展都作出了詳細說明。趙丹丹也期望能按照十八大報告的路徑,把家鄉建設成「美麗瑤鄉」。
現場 「首日封」手信受追捧
「國家這次有沒有出臺更好的惠農政策?」、「有沒有針對少數民族發展的計劃?」、「會場裡是什麼樣的,中央領導是怎麼選的?」剛回到家鄉的趙丹丹就被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圍了起來,詢問十八大的情況。趙丹丹耐心地回答問題,將十八大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人。
趙丹丹說,十八大報告的內容非常貼近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十八大報告涉及民生的篇幅非常大,許多關於農業、教育、少數民族發展的大政方針完全滿足了我們的期待。」
這些信息讓趙丹丹和瑤鄉人民備受鼓舞。「這是對少數民族地區最好的政策,回來以後,我要和大家一起學好、用好,努力工作,解決瑤族同胞生產生活上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不惜一切努力,讓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我有信心把貧困落後的村莊建設為幸福的瑤寨!」
趙丹丹還帶回來了一些十八大首日封送給親朋好友。「首日封是十八大的見證,我希望親友跟我一樣,銘記這個難忘的時刻。」
回顧 對少數民族地區扶持給力
「一直以來,國家、省、市對少數民族地區給予了很多扶持。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這些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數民族同胞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很多人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幸福。」趙丹丹說。
尤其是近三年來,全省開展「雙到扶貧」工作,讓趙丹丹的感受尤為明顯:鄉親票子多了,房子蓋起來了。鎮裡面的貧困村今年全部能達到脫貧指標,村集體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目前,必背鎮結合乳源「打民族牌、走生態路」的發展模式,在東莞市鳳崗鎮及市縣部門「雙到」幫扶下,成立了瑤繡協會,許多瑤族婦女都拜瑤繡傳承人鄧菊花為師,成為瑤繡協會的繡娘;必背村「瑤爽酒」作坊有了,瑤山臘肉生產基地也建起來了,實現了商品化。如今,鎮裡辦起了10多家「瑤家樂」,長桌宴尤其吸引遠道而來的遊客,下一步鎮裡將引導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加大瑤族特色文化推介力度,打響必背「世界過山瑤之鄉」的品牌。
但由於起步晚、基礎差等客觀原因,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仍較為落後。「雖然和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有了奔頭。」
展望 貫徹會議精神擦亮民族牌
必背鎮風景秀麗,青山綠水下依山而建的吊腳樓民居亭亭而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充滿風情的瑤族文化,都是必背鎮發展生態民俗旅遊的天然優勢。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概念,用了大量篇幅闡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提到了『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這都與目前瑤鄉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趙丹丹說:「現在已經有很多部門給我發出了邀請,讓我宣講、傳達十八大精神。在這個過程裡,我既是宣傳者,又是十八大精神的實踐者。」
「十八大報告裡面有很大篇幅提到生態發展,這是瑤山的希望,希望有更優惠的生態補償政策落實到少數民族聚集的山區,這是對少數民族地區最好的政策,我要和大家一起學好、用好,讓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趙丹丹說,今後將在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在保護青山綠水的同時整合旅遊資源,擦亮「民族牌」,建設美麗瑤鄉。
「我相信,有了政策的扶持以及十八大精神做指引,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我們民族地區的鄉親們會得到更多的實惠,日子會過得更加幸福。我工作的瑤鄉就能早日實現強鎮與富民共進、美麗與發展共贏的目標。」對於未來,趙丹丹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