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越來越熱,然後前兩天有茶友問我說天氣熱喝什麼茶比較好,甚至之前有人問我說喝什麼茶比較養胃,喝什麼茶會傷胃?其實這些問題都跟我們茶葉的茶性有關。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茶性,我們的茶葉其實是有寒熱之分的,包括涼性就是寒性,然後中性、溫性,這個茶性是由什麼決定?茶性的寒溫跟茶葉的發酵程度關係比較大,發酵程度越低,茶性就越大,發酵程度越高,溫性就越大。
我們6大茶類它的發酵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個也決定了它們的茶性是不同的。我們先來講一下我們經常喝的青茶,也就是烏龍茶,經查屬於半發酵茶,它是屬於中性的,就是不寒也不熱,所以它適合的人群是比較多的,基本上什麼樣體質的人都是可以喝的。但是大家要注意,烏龍茶裡面的鐵觀音它是因為加工方式不同,所以不同的香型它的寒熱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清香型和沉香型的這兩種是偏涼性的,可能對胃的刺激就是比較大,然後濃香型的炭焙型是偏溫性的,所以說如果胃不太好的朋友在選購鐵觀音的時候,就稍微看一下它們的屬性,然後再做選購。
第二個來講一講綠茶,因為它是不發酵的,所以它是寒性的,它就比較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比較旺的人來喝,也就比較適合說夏天來喝,因為不發酵,所以它的含的葉綠素就是比較多,然後胃寒的人就不太適合喝,因為胃寒的人喝了可能會引起腸胃不舒服。
第三個也是寒性的就是黃茶,黃茶是輕發酵的,它就是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但是它的性質還是跟綠茶大致相同,所以茶鹼,茶多酚的含量還是比較多的,胃寒腸胃不舒服的人還是不太適合喝。
然後來說一說白茶,白茶是微發酵的茶,所以白茶是涼性的,喝茶群體跟綠茶相似。所以如果你們要喝白茶的話,我建議你們喝存放三年以上的老白茶。因為白茶的存放時間越長的話,它的茶性會轉成微溫性的。我們也應該聽過一句就是講白茶的話,就是一年茶3年藥7年寶,就是因為白茶存放的時間久的話,查性也是會改變的。
最後來說一說這兩類都是溫性的茶葉,紅茶和黑茶,因為紅茶是全發酵的茶,黑茶是後發酵的,所以這兩類茶它的茶鹼茶多酚的含量會相對其他茶少一點,茶性就是比較溫和,他們比較適合就是胃寒,胃不太好的人去喝,但是如果上火的話,這兩類茶還是少喝一點。
雖然說喝茶的好處多,但是還是建議大家喝茶錢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茶性,這樣有助於我們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茶。這樣喝茶也就是更注意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