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曹公此話一出,很多人不解其意,只有一人聽罷就回去收拾行李,然後被以動搖軍心處死,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應該都不陌生,這便是膾炙人口的"楊修之死",而被處死的人便是楊修。
在《三國演義》對於楊修是怎樣得罪曹操,最後被處死描寫得很細緻:
1. 改門事件:匠人們修建園林,曹操視察過後不說話,只是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匠人們不解,於是請教楊修,楊修參透說是曹操覺得門太寬,匠人們聽後忙將門改小,曹操看到後很高興,但是知道是楊修踩到底又不開心了。
2. 一口酥事件:曹操收到一盒進貢的點心,上面寫著"一合酥",曹操吃了幾口後便將酥盒給大臣們傳看,大臣們不解其意,唯有楊修拿起來便吃,還對大臣解釋說:
"這上面寫著人一口,這是丞相給我們的賞賜。"
曹操因為此事對楊修愈發不喜歡。
3. 夢中殺人事件:曹操疑心重,為防止睡夢中被刺殺,放出口風自己做夢好殺人,某天,一個侍衛為了給曹操蓋被子被曹操故意殺害,周圍人都相信曹操會夢中殺人,唯有楊修道破其中玄機,也讓楊修不能被曹操所容。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對於楊修之死的描寫,不過這與歷史是有很大出入的,因為《三國演義》是一本擁劉貶曹的書,作者羅貫中對曹操十分不喜,因此也將曹操塑造成一個嫉賢妒能的狠毒之人,但是在歷史上,曹操不僅不嫉賢妒能,反而是求賢若渴,對於人才,曹操多次在詩中表現出渴求,事實上曹操確實也是這麼做的,任人唯賢,怎麼會因為楊修比自己聰明就殺了楊修呢,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楊修之死,另有原因。
楊修之死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總結起來就是政治鬥爭。
造成楊修最後的死因是什麼?是他參與了奪嫡紛爭。
我們都知道,曹操有很多兒子,其中出色的更是不少,原本曹操比較器重長子曹昂,就連曹丕也在說,如果曹昂活著,絕不可能輪到他,但是問題就是曹昂死了,為救曹操而死,這下次,誰來接替曹操就成為了一個未知數,曹操那些有實力有野心的兒子都開始蠢蠢欲動,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曹丕和曹植,二人開始爭鬥,很多臣子開始站隊,楊修也不例外。
楊修屬意的是誰呢?自然是才行俱佳的曹植。自古以來,奪嫡之爭都是兇險異常的,而且楊修為曹植出謀劃策陷害曹丕,導致兄弟二人不和,曹操絕不會坐視不理,他不會對自己兒子做什麼,但不代表不會對楊修不滿,其實楊修已經犯了曹操的忌諱。
拋開奪嫡這件事,楊修的身份立場也是曹操不得不除掉他的重要原因。楊修出身高門,從他祖上一直到他父親那裡都是在漢朝為官,而且是擔任要職,如此背景,曹操也要忌憚幾分;不僅如此,楊修的母親還是袁術的女兒,無論是袁術還是袁紹,只要是姓"袁",就都是曹操的敵人,這也是楊修雖有才華但是卻一直做個小官的原因。
本來這樣的身份背景已經是"硬傷",楊修若是一心與曹操合作也沒什麼,站隊立場也不至於身首異處,但偏偏楊修的立場,或者說楊家的立場都非常明確——不合作。
楊家確實沒有明確反對曹操曹丕等人,但是在曹丕稱帝後,多次請楊修父親楊彪為官,都被楊彪拒絕,裝病不出,不得不說,從古至今,裝病這一招真是屢試不爽。
回到正題,在世家大族中,楊家這樣的做法絕不是個例,曹操執意要殺了楊修,也是警告楊家,警告那些世家大族,殺雞儆猴。
這便是"楊修之死",歡迎大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