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述:向登星
記錄整理攝影:陳 立 嚴奉江
醉美清江 攝影譚明智
「清江,在我們景陽境內,叫景陽河,一條河把景陽分隔成了江北、江南兩部分。一條河就是一道天塹,融入了景陽兩岸人民幾多辛酸、幾多血淚。兩岸老百姓出行都得繞行幾公裡或者幾十公裡,趕到鍾渡口,坐划子船過河。景陽河上原來有三個渡口,解放前由大戶人家置買或捐贈一塊地,僱一位艄公,將土地交其耕種,不負擔租佃,專門負責義務運送渡河的往來行人。我們老百姓過河都得將就船渡子,或給點銀元錢幣,或帶點農家土特產,在說不盡好話的情況下,船渡子才讓你上船。河對岸的渡口是在斜對面,由於江流湍急到不能直行到對岸,如果是從江北到江南,從渡口上船後,船渡子先要沿河岸向上遊劃出五百到一千米,然後向對岸划去,靠岸時船已被江流強行帶到了下遊一公裡開外的地方了,接近或剛好到達河對岸的渡口。相反,從江南到江北也是這樣,船渡子船篙一點,划子船借著清江的水勢,順流而下,在浪尖上起伏,漂到下遊五百米到八百米的地方才接近河對岸。船渡子拼命搖船,調轉船頭將船劃入淺水區,再迎著浪頭,劃回到鍾渡口的斜對岸。乘客才下船。」
醉美清江 譚明智攝
「枯水期還好,往往在夏天,一遇到梅雨季節或是下暴雨的時候,清江河水猛漲,波濤洶湧,渡口就停航了,十天半月沒有一個準信。要是哪家有急事,就急死了當家的。也有不要命的,只要給船渡子多給點錢,本事高的船渡子就接下這冒險的活路。船渡子叉著雙腳『釘』在船頭,手拿撐杆,喊一聲「坐穩啦!」便將船撐離碼頭岸邊,駕著划子船,載著客人,沿江邊向上遊划去。當你聽到船渡子喊 「抓緊啦!」那就是船要橫過清江了,只見船渡子放下撐杆,緊握船槳,拼盡全力向對岸划去。可是船卻不聽使喚被江流衝向下遊,船渡子就把槳劃得飛快。船上的人都屏住呼吸,即使渾身被船槳激起的水浪打溼了衣褲也不敢吱聲,不敢在裡面亂動,生怕掉入江中。在清江的波峰浪谷中穿行,那種沒有任何安全設備,僅僅靠徒手抓緊船舷、貓著腰隨著划子船時而躍上波峰、時而跌入浪谷的驚心動魄,你永遠也體會不到。那時的划子船真像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的一片樹葉,坐船人也不受控制地隨划子船起伏,如果有誰不抓緊船舷,不讓自己和船融為一體,隨時都會被拋入江中,葬身魚腹。這種心都提到嗓子眼的緊張情緒直到船靠岸邊、人爬上岸去才鬆一口氣。因此,汛期過河那是聽天由命,命好的安全到達對岸,命不好的就命喪清江,也時不時傳來船毀人亡的消息。曾經有一對新婚燕爾的官店青年回家探親,正遇清江河上漲大水,城裡姑娘不習慣山路,在江邊大石頭上上船時,腳下一滑,掉入洶湧的洪流中,男青年見狀沒加思考就躍入江中去救人,結果雙雙被捲入江中。等同船過渡的人反應過來,江上已經不見他們夫妻的蹤影,只見波濤滾滾......」向登星老人沉浸在往事的煙雲中。
「有一條好船、有一座橋,能安全、方便、快捷的過河,就成了我們景陽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向登星捋著鬍鬚,深情地望著清江。
曾經的划子船
如今的遊船
1959年,建官公路修通,結束了景陽沒有公路的歷史。縣人民政府在鍾渡口下遊二公裡遠的河邊修建了車碼頭、建造了過渡用的躉船,由公路段負責管理。縣人民政府每年都在清江漲水之前,把景陽、官店兩個鄉鎮急需的化肥等生產生活物資提前運送過去。枯水期,江水淺了,船不能渡車過河,兩邊的車輛開始以接力的方式運客、載物,極大地方便了兩岸的人民以及官店的老百姓。但遇汛期及枯水季節,輪渡依然不能運行,且躉船主要是用於擺渡南來北往的車輛。有急事的人又只好說好話,依然出高價錢,冒險坐划子船到對岸,然後爬陡峭的摩河雨坡(地名),走崎嶇的羊腸小道,到尖石包(地名)趕每日一班的客車繼續前行。如果沒趕上當天的那班車,要麼冒險坐小船回家,第二天再早早地過河去等班車;要麼爬山坡、翻景陽關、過長槽繼續步行三十幾裡山路到花坪過夜,第二天早上在花坪趕車。
躉船碼頭的修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景陽、官店人民出行的問題。
在景陽河上建一座大橋,成了景陽河兩岸人民千年的夢想。
景陽河上第一座鋼索道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省、恩施專署和縣人民政府就曾動議修建景陽河大橋,縣政府幾次成立了修橋指揮部。據說,地區交通局的一位權威橋梁工程師建議修轉體橋,但因修橋跨度寬、高度高、難度大而未獲通過。景陽河大橋屬於省管橋梁項目,前後幾次動議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施被擱淺。
到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1987年底,時任縣委書記張齊斌、縣長田發剛在省政府開會時,偶爾打聽到清江隔河巖水電站修建了一座索道橋,可以滿足大卡車通行,橋的壽命可以管30年。會議結束後,二位立即驅車趕往清江隔河巖水電站實地考察了索道橋。回到建始後,立即召開了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專題會議,進行了研究決策,決定縣政府自籌30%的資金,爭取省交通廳立項。縣交通局立即向州、省交通部門申請,順利得到省交通廳的支持,獲得批准。建始縣人民政府於1987年下半年開始動工,歷時兩年半,於1990年6月1日竣工,在景陽河上架起了歷史上第一座鋼索道橋。鋼索道橋由48根鋼索連接而成,長210多米,距清江河床125米,橫跨在景陽河上。
徒步行走在索道橋上跟走鋼絲一樣刺激
通車那天,官店、景陽兩岸幾萬群眾自發地走了幾十公裡山路趕來觀看通車典禮,清江兩岸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鞭炮陣陣。縣人民政府專門組織了運化肥的車隊,通過景陽鋼索道橋,浩浩蕩蕩地送往官店。時任官店鎮委書記的劉銀昌用三輛140汽車,組織官店民族中學一百多名學生,到景陽河看大橋通車典禮。
據說,這是「亞洲第二高索道橋」,橋面寬闊,橋體用數十根粗大的鋼纜拉著,中間每隔十來米便套著鋼材質地的防風坨,以防止橋身晃蕩,橋面用厚木板橫豎交錯地鋪了四五層,就像鐵路上的枕木,最上層車行道像軌道一樣,縱向鋪著厚實的木頭。車行道雖寬,但只能單向行使,不能對向行駛。因此過橋的車輛都很自覺的,上橋前先觀察對面有無來車,如果對面來車已上橋,自己就在橋頭耐心等候對面的車輛駛過索道橋,自己再上橋過河。那個時候經濟不發達,人們也蠻窮,也沒有幾個人買得起車,索道橋基本上還夠用。橋面車行道兩側還鋪設了人行道,外沿有鋼絲扶手,5米開外還有幾組鋼纜拉著,通過橋架仿佛把整座橋抬著似的。這纜與橋面之間是大片的空白,看起來特險,纜上刷了防鏽的黃油。偶爾有人為了顯示膽量,便從上面走過對岸去,猶如走鋼絲的雜技演員,惹得行路人停步注目,心也隨之懸在半空,膽量一般或是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是絕不敢嘗試的。
這三個敢在索道橋中央擺poss的小朋友如今已跨越清江逐夢去了
夏天,這橋是景陽人最好的去處。每到黃昏,這裡便會聚集許許多多的人,坐在橋邊,涼風習習,遠山朦朧,漁火閃動,河面像灑了一河碎銀。偶爾有車輛通過,橋身晃蕩著,車輛在橋上行駛發出咔嚓咔嚓的響聲,如火車在鐵軌上運行,這聲音與清江河奔騰咆哮的濤聲合奏出一曲美妙雄壯的交響樂在峽谷迴蕩,經久不絕。也有一對對戀人,無言地依偎著。夜闌人靜的時候,月亮從山邊升起來,照得橋上的一切亮晃晃的,如夢似幻……這橋真的非同一般。
鋼索道橋成了景陽河上的一道風景線,也初步實現了兩岸民眾的橋之夢。隨著時間的推移,鋼索橋的不足日漸顯露。如鋼索因強度變化、車輛超限運輸等因素,導致鋼索下垂嚴重超標,車行橋上晃蕩得越來越厲害。在通行十七年後的2007年,鋼索橋全面禁行。在得知這座橋將會由一座新橋代替後,當地不少老百姓專門來此拍照紀念,其中有3個年齡在5至6歲的小朋友是表姐弟,於2005年5月專門結伴來此拍攝紀念照。15年過去了,如今,這三小朋友已遠離故鄉,跨長江、越黃河,到外地上大學去了,他們經過的橋太多太多,但在他們童年的夢中也許會有這座橋的影子。
一座漂亮的現代鋼拱橋如長虹臥波飛架景陽河
隨著湖北省清江水布埡電力工程的開工建設,景陽河鋼拱大橋於2005年3月1日正式動工,總投資5884萬元,2008年1月正式通車。一座長518.08米,淨跨度260米,寬11米的鋼拱結構大橋橫跨清江。景陽河大橋是建始縣「天二」公路改造升級的一項控制性工程,也是景陽移民遷鎮的標誌性工程,是恩施州水布埡電站移民復建重點工程,是連接景陽河鎮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這座現代化的大橋不僅徹底解決了景陽河兩岸民眾過河的後顧之憂,而且對景陽、官店兩個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美麗的彩虹橋已成為景陽一景
鋼拱結構的景陽河大橋似一道燦爛的彩虹,橫跨在清江之上,在碧綠的清江水映襯之下熠熠生輝,成為景陽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一座新地標。也許是景陽人的橋之夢,人們又把鋼拱結構的景陽河大橋親切地稱為「景陽河彩虹大橋」。如今,划子船、躉船、索道橋早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歲月留痕,它們定會銘刻在景陽河兩岸民眾的心田裡,鐫刻在建始縣交通發展歷史的長河中。
當人們閒談起景陽的變遷時,人們總忘記不了景陽河上的划子船、躉船、索道橋和如今的鋼拱彩虹大橋。(編輯蔡楚)
【來源:建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