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15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2月14日報導,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節日之一的情人節,教皇弗朗索瓦一世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接見兩萬名新婚夫婦,雖然這樣的活動還屬首次,但西方情人節的起源卻可追溯至公元270年左右。
現代情人節由古羅馬民間習俗中的牧神節演變而來,牧神(Lupercales)乃古羅馬信仰中監管牧羊人的神,專管男女受孕一事。每年2月13日至15日間,修士們都會聚集在羅馬帕拉蒂諾山(Palatin)上,舉行盛大慶祝晚會。在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的婦女們則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求羊皮鞭抽打到她們。人們相信這樣做會使她們更容易生育。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習俗也逐漸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公元495年,教皇節拉斯一世(Gelase 1er)認為牧神節過於粗俗放蕩,進而將之廢除,並以紀念殉教者瓦倫丁為由,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聖瓦倫丁節,也就是今天所熟知的情人節。情人節也由最初對殉教者的紀念,逐漸轉變為情侶間互相表達愛意的節日。
參加此次活動的新婚者主要來自義大利,其中也有300名法國人,他們在聖彼得廣場等待聆聽教皇的教誨,當然這一教誨必然是基督教教義的體現。2013年10月份,弗朗索瓦一世就曾對「什麼是婚姻」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對於基督教教義中有關婚姻的規定,人們似乎早已不是那麼在意。羅馬教廷曾就「牧師在你的婚姻中扮演什麼角色」以及「你對於婚前同居有何看法」這兩個問題向教眾進行調查。源於德國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傳統意義上牧師可能會在教眾婚姻遇到難題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現在看來,牧師在人們婚姻中扮演的角色並沒有那麼重要。
而對於婚前同居問題,幾乎所有夫妻都表示在舉辦婚禮前已經同居,現在這種方式已成為婚禮前的一個正常過程,有助於增進情侶雙方的感情,並考驗雙方的感情是否穩固,是否能夠真正地步入婚姻殿堂。(實習編譯:劉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