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風》幕後拍攝故事 破類型片之困難刮運動旋風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破類型片之困,難刮運動旋風

  導演林超賢從車友會好友那裡拉來自行車以及裝備贊助。

  很多觀眾覺得彭于晏和王珞丹「不來電」。

  竇驍的形象和演技也成了影片遭詬病的一大原因。

  NO.493

  《破風》 70分

  觀影時間:8月7日

  觀影地點:國瑞城百老匯影城

  觀影人數:20人

  由林超賢執導,彭于晏、崔始源、竇驍、王珞丹主演的《破風》,於8月6日18時以2D、IMAX格式在國內上映。新京報邀請30名讀者一同觀看了這部影片,並就片中觀眾關心的各種問題專訪了導演林超賢。「這次我最想表達的就是破風手的犧牲。那種光榮可能比衝線手更大,因為你會很快樂,可以克服內心的一種原罪」,別看林超賢是個警匪片專業戶,但聊起天來其實更像是個哲學家,充滿了積極的正能量和無處不在的人生感悟,也很願意以影像的方式分享給觀眾。

  亮點

  觀感體現酣暢淋漓的運動之美

  電影也許真是門賭客的生意,如果沒有2013年金像獎十項提名的《激戰》,《破風》也不會有今天這樣慷慨的投資。林超賢醞釀了十五年的自行車電影,終於得以應運而生。僅從比賽戲份來看,類型的成熟度已經相當之高。首先,影片在臺北高雄、香港中環、義大利雪山、韓國釜山、騰格里沙漠、上海外灘等歐亞兩洲十城取景,以陸空多維式拍攝展示出風格迥異的各地美景,主人公、主持人、觀眾三者之間視角不斷切換,觀眾在主持人的講解中對比賽章程有了科普性的了解,並跟著他們的目光去解讀一場場比賽和主角們的境遇,由在運動員的呼吸、心跳聲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情緒緊繃,再藉由大全景航拍和面部特寫得到全知全能的掌控感,鏡頭切換流暢自然,想觀眾之所想,並且永遠都比他們快一步,這種酣暢淋漓的觀感在華語電影中著實少有。

  更重要的是,在人人都想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成為中國影市暴發戶的大環境下,從《激戰》到《破風》,林超賢單槍匹馬為華語運動電影的類型萌芽殺出一條生路,而在此前這是任何一個華語導演都不會想碰的題材死角。不久前陳可辛宣布執導李娜傳記,精明如他都開始將觸角伸向運動題材,亦可見其中潛藏的商機,但此類題材難拍人所共知,一兩個導演的努力仍舊改變不了現狀,仿佛現在國產科幻片的尷尬境地。

  【幕後製作】 投資+贊助+《激戰》成功=《破風》

  新京報:據說這部戲你準備了十五年,怎麼會這麼久?

  林超賢:想法是在2000年就有了,當時很想拍攝一個自行車的電影,因為從來沒有這樣的運動題材,但確實很難找投資,就沒再想下去。

  新京報:當時腦海裡有大概的故事框架嗎?

  林超賢:有,但完全不一樣,因為要拍這種題材,其實只有一個機會,就是拍很低成本的小品故事才行。所以當時是想讓故事發生在一家自行車店,主人公們在那裡相識。

  新京報:現在的《破風》可不算一部「小品」了?

  林超賢:對,這次能拍成應該是《激戰》帶給我的空間,畢竟讓我對運動題材有一點信心。但這次的成本真的很高,自行車、還有所有的裝備都是找來的贊助,兌換成現金差不多要2000萬,一般投資人都不願把錢花在這些裝備上,因為他們覺得對觀眾沒有什麼大的感覺。

  新京報:現在給影片贊助的運動器材公司,是怎麼找到的?

  林超賢:是緣分。因為我是自行車會的,我們有個會長就是做自行車衣服生意,他知道我一直想拍自行車的故事,很支持。電影裡用到的1500套衣服,折合400多萬的成本價,全都是他幫忙,還有頭盔、眼鏡、鞋這些裝備也是他找來贊助。最重要的是,戲裡主角最後到義大利參加的世界一級隊就是他贊助的,幫了很大忙。

  遺憾

  人物單薄缺少戲劇張力

  在高速騎行下,自行車手需要突破空氣阻力以達到最快速度,車隊中的「破風手」就起到打亂對手節奏以助本車隊中「衝線手」獲勝的作用。仔細想來,這個專為他人做嫁衣的存在,確實有些淡淡的苦情色彩。獎盃只有一尊,但破風手連為自己爭取的機會都沒有,是大局戰略中必須自我犧牲成全他人的角色。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境設置,才會有三位男主角在「衝線手」「破風手」這對矛盾間來來回回波瀾起伏的轉化空間。兩位破風手,彭于晏飾演的仇銘及竇驍飾演的邱田,渴求渡往「衝線手」的對岸,前者是為了向拋棄自己的母親證明,後者則是為了突破心臟供血不足的生理限制,而崔始源飾演的鄭知元,雖然已在衝線手位置,但他的動力卻是和後起之秀的仇銘一較高下。能看得出導演有心刻畫三人不同的心境轉變,並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了仇銘身上,可惜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想把這些戲劇性的線索全部交代清楚並非易事,三人像是拍了一張失焦的合影,誰的臉都沒看清楚。

  此外,不同於後期可以特效的動作片,抑或是可以靠顏值面癱強撐的愛情片,運動電影應該是最考驗演員準備「硬」功課的題材之一,彭于晏為了演好角色用半年時間體驗運動員生活,訓練及拍攝中更是騎行超過11萬公裡。這樣的高強度訓練,體力、精力兩方面能都撐下來的男演員少之又少,更不要說那些把心思都放在如何修煉蛇精臉的女演員們。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入選高門檻,限制了演員的選擇範圍,於是,相較於險象環生的自行車比賽,影片的情感戲部分略顯力不從心,男女主角CP匹配度竟然還不如弄假成真的綜藝節目高,至於崔始源和歐陽娜娜飾演的車隊助理陳意蕎若有似無的曖昧,幾乎都沒有正面展開。

  【導演評論】

  從個人犧牲過渡到團隊成功

  新京報:賽事的場景有多少是演員自己完成的?

  林超賢:可以說有八成多都是他們自己完成。因為很多地方拍攝都要封路,比如第一場是在高雄最中心的地方劃了13公裡的一圈,所以封路時間一定不會給你太長,我基本上天空在拍,地上有十幾臺攝影機一起拍,無論演員在哪,一定有一個機器在抓拍他們。所以這次選演員,尤其是女演員很難,好在王珞丹的體能可以,她也不怕曬黑。

  新京報:運動電影往往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在《破風》中似乎沒太搶眼的角色?

  林超賢:這次我最想表達的就是破風手的犧牲。他們都情商很高很有團隊精神,可以把自我和自私排在身後,追求的是如何在團隊裡面把自己做到最好,那種光榮可能比衝線手更大,因為你會很快樂,可以克服內心的一種原罪。這也是我選破風手作為我這次電影主題的原因。怎麼可以讓一個團隊成功?就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可以放下自己,去為這件事情做犧牲,這是最偉大的。

  ■ 觀眾VS導演

  評語:每次看見王珞丹和兩個小鮮肉談戀愛就覺得畫面違和感太強,怎麼看怎麼不適應,不過她的身形和膚色騎自行車確實很合適,也許導演更在乎後者吧。(70分)

  評語:彭于晏怎麼看怎麼帥,但一到竇驍和王珞丹的二人戲,就像是跑到臺灣取景的大陸偶像劇。希望導演可以把戀愛戲的水平修煉到他的警匪戲或者動作戲的高度。(69分)

  林超賢:其實拍這部片子最難的就是找演員,跟他們都不是談故事,而是你有沒有時間來克服體能問題。所以這次最重要不是演技,是他們的精神和毅力。為什麼會在戲裡兩個男生都說喜歡堅毅型?因為他們都知道什麼是最艱難的,看到有女生可以做得到,他們就會特別敬佩。有一種愛其實不是外表,是愛她的堅毅,愛她奮鬥的精神,會互相欣賞,我就放在這個點上。

  評語:滿懷期待地走進影院,為了彭于晏滿滿的肌肉和林超賢的成功轉型,可是看完之後覺得五味雜陳,文戲武戲水平差距懸殊,本來很燃的騎車比賽被不溫不火的感情戲熄滅。(66分)

  評語:三個男神的個人戲份沒有重點,最後誰的故事也沒講清楚。但整體來說,片中的正能量還是值得鼓勵,一場場比賽太驚險刺激,不懂自行車也會看得很投入。(75分)

  林超賢:東南亞從來沒有自行車比賽的電影,就算外國電影也可能很久之前才有一部。雖然我拍電影這麼多年,但還是有太多事我不知道怎麼解決。這次拍這個題材,我要學的東西也很多。如果說賽車場面拍得好,那應該感謝裡面的運動員,電影裡演員旁邊的大部分都是真的運動員,因為我需要他們在裡面,一方面可以保護演員,一方面可以帶隊形以及整隊人的速度,保證安全,動作電影的危險係數大家都可以去判斷,做很多準備、有替身,但自行車比賽呢?什麼都做不到,只是希望不要發生很嚴重的意外。因為他們身上不可能放任何護具,一群人騎出去,速度很快,都不知道誰會發生意外,一個人倒下就會牽連到幾個人都倒下。所以這些運動員就是演員的破風手。

  【導演感悟】

  從騎車聯想到商業電影成敗

  有一陣子,我也是在人生很迷惘的階段,所以很想去做一些運動把自己打開。認識一幫朋友帶我去騎車,第一天去就是上很斜很斜的坡。差不多說起來也十幾二十年了,當時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應付得來,不認輸想騎上去,結果騎到一半就撐不下去了,想想放棄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我從來沒有騎過,真的就放棄了。騎車跟其他運動很不一樣,比如說跑步跑慢一點還可以繼續下去,但是騎車上坡的話,沒有那個動力就不能再走,只要把腳放在地上,別人就會超過你。突然我覺得人生很像一條充滿難關的上坡路,永遠都是上完一個坡,還有另外一個坡在前面等你,如果我現在放棄的話,就永遠都走在別人後面。

  比如說我們拍電影做導演,輸多幾次以後就越來越艱難,最後可能要離開。在我內心覺得電影圈也是一樣,是一個論輸贏的商業世界。

  【堅持運動】

  下部戲拍跳水,演員誰敢約?

  這次拍《破風》讓演員吃了不少苦,我相信他們的體能現在不比運動員低。一場真的比賽最長5到6個小時,但是我們每天要拍10個小時。有天拍衝線,需要彭于晏在一條1.5公裡的橋上追人,我一整天都在拍這場戲,而且每一條都是他從橋頭騎到底,每一條都是從頭開始。所以他每天都要全力去衝,體能確實不比運動員差。其實我自己蠻喜歡運動,比如說拍《激戰》是因為我很喜歡拳擊。《破風》就是我對騎車感興趣。雖然不是每一種運動都可以拍電影,但我還是很想拍,因為拍這種正能量確實很享受。

  如果可以,下一步拍跳水吧,我很喜歡看跳水,尤其是中國跳水運動員很厲害,唯一遺憾的是演員應該很難做到。(記者 田穎)

相關焦點

  • "破風"吹響類型片崛起號角 為運動題材電影"破風"
    《破風》電影主演之一彭于晏。   由林超賢導演,彭于晏、竇驍、崔始源、王珞丹、陳家樂、歐陽娜娜、連凱等當紅明星主演的首部熱血青春大片《破風》已於8月6日全國上檔。影片上映以來,口碑一路飆升,在各大電影網站評分佔據同檔期電影之首,被譽為中國電影良心之作。更多的觀眾和業內人士盛讚其對中國電影的巨大貢獻,運動題材電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吹響了華語電影類型片崛起的號角。
  • 《破風》曝榮譽版海報及視頻 揭秘幕後拍攝數據
    日前,片方曝光一支《破風大數據全宇宙版》視頻和一款「榮譽版」海報,其中揭秘的幕後拍攝數據令人震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訓練和拍攝過程中,身為小鮮肉的彭于晏、竇驍、崔始源等人都搏命訓練、出演。同時,主演彭于晏還被任命為2015環法自行車賽大中華區親善大使,將赴巴黎為車手們助威。
  • 國產體育電影這次能否"破風" 體育題材拍攝難度高
    電影業內人士希望,《破風》等體育題材影片能夠像自行車運動中領騎的破風手,幫助後來的「隊友」創造有利條件,最終讓國產體育題材電影能夠在電影市場上衝線成功。就像《泰囧》成功之後,市場上湧現了很多的公路喜劇類型片,《致青春》的成功掀起了青春片熱潮。其次,相較於其他類型電影,體育題材電影的拍攝難度尤其大。如何讓非職業選手的演員具備職業運動員的專業度,如何保障演員安全,如何解決專業場地、設備等等,每一樣都困難重重。「體育題材電影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為了貼近角色,有時候演員必須要進行長時間的專業訓練,甚至要接近專業運動員的水準。
  • 《破風》不是破傷風
    林超賢的單車運動大片《破風》橫空出世後,我們可以這樣說:和《破風》相比, 《衝線》簡直就是《轉山》。美國有《壯志奪標》《告別陰霾》、日本有《單車小霸王》、英國有《蘇格蘭飛人》、法國有《人生環回賽》、臺灣有《小卒戰將》《練習曲》,但這批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是講述哪個年齡段男人的勵志故事,單車都難免淪為擺設。
  • 《破風》好口碑卻欠高票房 運動題材仍需普及
    原標題:《破風》為運動片新類型「破風」 兩年後,林超賢再拍《破風》,又將目光轉向自行車運動,同樣走的是熱血路線,但演員和受眾更偏年輕化。   一難:演員難找   運動題材對演員的體能和技巧要求極高。當初林超賢拍《激戰》的時候便對主演張家輝和彭于晏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魔鬼訓練,兩人落下滿身傷痕,張家輝小指從此無法正常屈伸。
  • 官方揭秘大數據 《破風》一馬當先領跑八月檔
    由林超賢執導的首部華語青春熱血大片《破風》即將於8月7日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該片由彭于晏、竇驍、崔始源、王珞丹、陳家樂、歐陽娜娜、連凱等明星出演,堪稱今夏「有顏有肉」第一片。日前,片方曝光一支《破風大數據全宇宙版》視頻和一款「榮譽版」海報,其中揭秘的幕後拍攝數據令人震驚。
  • 《破風》,這是一部以汗水、嚴謹、專業的視角做出的真電影
    運動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很少有的自行車競速運動,開場前一半拍得還是很熱血的,三人實力合作下擊敗強敵贏得比賽,結果後半段大家為了衝線手的榮譽,和完全可以忽略的感情線拼個你死我活。最後我以為會來個再次協作贏得比賽的戲碼結果也沒有。取是能力,舍是境界。另外,彭于晏還是很帥滴這樣算下來的話比坐輕軌要節省時間,還避開了擁擠的人群。
  • 《破風》熱映 華語體育電影能否坐上風口?
    原標題:《破風》熱映 華語體育電影能否坐上風口?   新華網南京8月11日電(記者)近日自行車運動影片《破風》上映,陳可辛宣布執導《李娜》,引發業內對體育電影的關注。相比於青春電影、抗戰神劇的泛濫,體育電影至今僅有百部左右規模,堪稱冷門。2022年北京申冬奧成功,朋友圈裡熱「曬」健身,是否將有助華語體育電影坐上風口?
  • 《破風》為中國體育電影艱難「破風」
    在上映一周後,《破風》的票房終於破億。儘管相比於上映首日票房就破億的《捉妖記》和《煎餅俠》而言,它不那麼顯眼,但在國產體育題材影片中已是佼佼者。「破風手」,高速騎行比賽中的奉獻型車手,在賽道中抵擋風阻,讓「衝線手」將體力保留至終點線前的衝刺。「衝線手」,最後集榮譽和關注於一身的贏家。「破風」是為他人作嫁衣。在這部影片中,運動的意義不只是勝利和健身,而是與他人的相互配合、成全。
  • 體育類型片爆發前夜:究竟什麼樣的電影能夠破圈?
    與此同時,早早便定檔2020年大年初一的《中國女排》,更是大大為運動類型影片提振,後續《李娜》和《中國桌球》等影片相繼會在2020年與觀眾見面,加深了運動類型影片在市場上曝光的機會。作為該類型影片的急先鋒,拳擊類影片《父子拳王》率先出擊,定檔2019年12月13日。蓄勢待發的運動類型影片,隱約中透露出破圈之兆。
  • 《破風》的熱血,是演員們拼老命換來的
    (這才是正常的畫風)拍戲艱辛「流汗流血不流淚」說回影片本身,這部林超賢導演的最新作品的幕後故事非常豐富(阮經天、彭于晏、陳家樂)其實《破風》在開拍之初,原來的演員陣容是彭于晏搭檔阮經天。(在上海拍戲的時候,陳家樂又摔了。)
  • 彭于晏很少有人看過的高分電影《破風》
    阿信》都是很棒的作品,今天就來說一下彭于晏主演的,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的一部高分電影《破風》。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源便是空氣阻力,一般稱為「風阻」,而「破風」,就是用騎姿、裝備、團隊配合等多種方式,儘可能地減小騎行中空氣阻力,達到更高的運動效率和速度的行為。破風手其實就是自行車比賽冠軍的幕後英雄。
  • 《誤殺》曝幕後工作照 陳思誠柯汶利聚焦類型片
    《誤殺》攝影指導張穎《誤殺》監製陳思誠、導演柯汶利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的懸疑犯罪電影《誤殺》今日曝光一組幕後工作照,記錄了主創在拍攝現場的專注創作一刻,監製陳思誠與導演柯汶利相對而談,全身心投入的狀態極具感染力。據悉,影片將於2019年12月上映。
  • 賽車競技電影:彭于晏《破風》有志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
    2015年上映的電影《破風》是由林超賢執導、彭于晏、竇驍、崔始源、王珞丹、陳家樂聯合主演的青春熱血片。該片講述了四個年輕人加入單車隊頂級賽事,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來自友情與愛情、名利與犧牲、個人與團隊抉擇與考驗的故事。
  • 《破風》票房近九千萬 王珞丹自認「第三者」
    而戲中黃詩瑤的原型人物黃蘊瑤也發微博力贊《破風》還原單車手的真實生活,感謝導演和演員為拍出這好的影片所付出的一切。同時,片方也曝光一支幕後花絮,講述「王珞丹變身女漢子,焉能辯我是雌雄」的幕後故事。她爆料說王珞丹是抱著拼命的心態在拍《破風》。導演林超賢也多次在採訪中稱,之所以選擇王珞丹,是因為「她不怕摔、不怕曬、不怕『毀容』,我見了很多女演員,沒人願意冒這個險,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訓練、拍攝,只有王珞丹願意。」竇驍也在現場笑稱:「在戲裡,我和丹丹一樣,都是身殘志堅。」
  • 彭于晏、竇驍崔始源上演《破風》之旅,荷爾蒙爆棚!
    體育運動電影,它的類型定位明確,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而且具備了可以賣座的動作和情感元素,為什麼還是不太愛拍體育片,因為以目前的商業片的工業水準,想要呈現出一部好的體育題材電影,它要比愛情片喜劇片付出的更多,讓投資人、電影人望而止步。林超賢作為國內體育運動題材商業片的開墾者,不論是《激戰》還是《破風》,在觀賞性和藝術性上都令人驚喜。為了詮釋好角色,導演和演員也是煞費苦心。
  • 《破風》義大利拍攝 導演偷閒攜彭于晏遊米蘭
    由英皇電影與恆大電影聯合出品青春熱血愛情電影《破風》,日前與國際接軌,前進義大利拍攝數場重要一級單車賽事。 網易娛樂9月26日報導 由英皇電影與恆大電影聯合出品青春熱血愛情電影《破風》,日前與國際接軌,前進義大利拍攝數場重要一級單車賽事,忙碌拍攝行程中,導演林超賢、
  • 「拍電影像在打仗」,這部紀錄電影揭秘《金剛川》拍攝幕後
    在這背後,是全劇組常駐5000人不遺餘力的日夜奮戰,最終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一部精誠之作。 12月11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這部紀錄電影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同時片方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
  • 運動電影如何「破風」:外殼高還原 內核反英雄
    運動電影如何「破風」:外殼高還原 內核反英雄 時間:2015.08.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輝 分享到:
  • 竇驍為《破風》點燃青春 性格多面引期待
    三位主演彭于晏、竇驍、崔始源悉數亮相,「幸運餅乾兄弟」再次合體,聊到拍攝時的艱苦歷程,三人紛紛感慨隊友似戰友,默契感爆棚。作為今夏最燃的電影,竇驍憑藉熱血中不乏柔情的邱田一角獲得好評無數,張力十足的表演也引發觀眾極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