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體育電影這次能否"破風" 體育題材拍攝難度高

2021-01-08 華龍網

原標題:國產體育電影這次能否破風?

電影類型的多樣性是成熟電影市場的特徵。中國電影市場的體量在世界上已經數一數二,在電影類型的多樣化上卻頗為欠缺。其中一個長久不受重視的是體育題材電影。往上數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上世紀50年代拍的《女籃五號》了。近幾年來,有《翻滾吧!阿信》、《激戰》、《破風》等體育題材電影上映,雖然口碑表現都不錯,但都未能真正帶動起觀眾的觀影熱情:《翻滾吧!阿信》總票房620萬、《激戰》總票房1.17億、《破風》首周末票房約7千萬。令人欣慰的是,觀眾對體育題材電影的興趣和接受度都在提高,而接下來將有更多的體育題材國產電影將和觀眾見面。這其中就包括郭子健執導、鄭伊健等主演的羽毛球題材電影《全力扣殺》,以及陳可辛執導的體育傳記電影《李娜》。電影業內人士希望,《破風》等體育題材影片能夠像自行車運動中領騎的破風手,幫助後來的「隊友」創造有利條件,最終讓國產體育題材電影能夠在電影市場上衝線成功。

體育大國缺少體育電影

一部優秀的體育題材電影,通常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運動員積極向上的精神能夠通過電影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分享他們的激情與自豪。

放眼世界影壇,體育題材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湧現出《伯爾尼奇蹟》、《最長的一碼》、《洛基》、《賽點》、《一球成名》、《百萬美元寶貝》、《我愛貝克漢姆》等作品。這些體育題材電影幾乎涵蓋各個運動項目:足球、賽車、網球、籃球、拳擊、橄欖球、高爾夫等等。就連體育經紀人這個專門角色,都有湯姆·克魯斯出演的《甜心先生》可以作為代表。此外,這些體育題材影片不僅藝術價值得到觀眾和獎項的肯定,商業價值也不容小覷。其中不少影片的票房成績相當可觀,更不要說運動品牌的植入廣告費用了。

反觀身為體育和電影大國的中國,體育題材電影乏人問津。提起百年中國電影史上的體育題材電影,觀眾能說出來名字的也不過《沙鷗》、《女籃五號》寥寥幾部。觀眾近些年看過並且能叫得上名字的體育電影,也不外乎《一球成名》、《姚明年》、《激戰》、《翻滾吧!阿信》、《破風》這幾部,前兩部還是進口片。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壯大,喜劇片、青春片、公路片等電影類型逐漸分明,連綜藝電影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唯有體育題材電影不僅拍的人少,觀眾似乎也不太買帳。對比體育題材電影在好萊塢的輝煌,難怪有業內人士認為,體育題材電影是目前中國類型電影的價值「窪地」。

體育題材電影拍攝難度高

為什麼中國電影界對體育題材電影興趣缺乏?曾執導了《激戰》、《破風》的林超賢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缺乏賺錢的示範效應。電影工業是個商業世界,而資本是逐利的。必須要有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獲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大成功,資金和人才才會流向這個類型,才會有更多的體育題材電影湧現出來。就像《泰囧》成功之後,市場上湧現了很多的公路喜劇類型片,《致青春》的成功掀起了青春片熱潮。其次,相較於其他類型電影,體育題材電影的拍攝難度尤其大。如何讓非職業選手的演員具備職業運動員的專業度,如何保障演員安全,如何解決專業場地、設備等等,每一樣都困難重重。「體育題材電影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為了貼近角色,有時候演員必須要進行長時間的專業訓練,甚至要接近專業運動員的水準。這樣的時間成本,對於正當紅的演員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同樣的時間,他可以拍三到四部愛情片。拋開時間因素,運動電影對演員的傷害同樣令不少演員望而卻步。」林超賢因此非常感激《破風》裡彭于晏、王珞丹等演員的付出。除此而外,拍攝體育題材電影所需要的專業設備也耗資不菲。談及這許多困難,林超賢也感慨說,自己拍了這麼多年電影,只有這部是無法掌控的。

《破風》有望成為破風手

正如林超賢所說,國產體育題材類型電影想要乘風破浪,需要一個能賺票房口碑又好的榜樣。那麼《破風》能成為這樣的「榜樣」嗎?《破風》上映後的口碑不錯,但好口碑過多集中於電影業內,而且有不少是對其開拓類型電影的功勞提出表揚。例如知名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就寫道:「《破風》是內地院線類型的開疆拓土,這類題材只有林超賢在做,而且拍出競技的臨場感與緊張感,順暢又明確,讓觀眾跟著現場的刺激走,有些細節還讓人提心弔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說:「《破風》是目前中國最好的體育類型片,沒有之一。寫的雖然是小眾自行車手,但酷炫,陽剛,青春,勵志。」《破風》上映首周末約7000萬的票房並不算差,但沒辦法和上映已經3周的《捉妖記》相比。綜合來看,《破風》或許可以成為「破風手」,它已經為國產體育題材電影打開了局面,但未必能成為《泰囧》、《致青春》這樣榜樣級選手,衝線的工作還有待後來的「隊友」來完成。(記者楊蓮潔)

相關焦點

  • 體育題材電影《破風》:跌宕起伏的劇情盡顯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電影《破風》是在2015年的暑假期間上映的關於體育題材的影片,這部電影是由香港的林超賢導演執導完成的,不管是從電影的題材類型還是它本身的劇情來看,都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青春熱血片。然後,接下來就是看衝鋒手的發揮了,在騎行比賽接近最後關頭的時候,破風手在終點將自己所有的力量全都給到衝鋒手,從這一刻開始,就由衝鋒手完成最後的比賽,這就是騎行隊伍能否取得比賽冠軍的關鍵。
  • "破風"吹響類型片崛起號角 為運動題材電影"破風"
    難度高   成本、場地、演員安全 導演挑戰各種「不可能」   在中國,運動電影之所以乏人問津,是因為拍攝難度非常大。如何讓非職業選手的演員具備職業運動員的專業度,如何保障演員安全,如何解決專業場地、設備等等,每一樣都困難重重。
  • 《破風》上映一周票房過億 為中國體育電影"破風"
    原標題:《破風》為中國體育電影「破風」   《破風》海報   在上映一周後,《破風》的票房終於破億。儘管相比於上映首日票房就破億的《捉妖記》和《煎餅俠》而言,它不那麼顯眼,但在國產體育題材影片中已是佼佼者。
  • 《破風》熱映 華語體育電影能否坐上風口?
    原標題:《破風》熱映 華語體育電影能否坐上風口?   新華網南京8月11日電(記者)近日自行車運動影片《破風》上映,陳可辛宣布執導《李娜》,引發業內對體育電影的關注。相比於青春電影、抗戰神劇的泛濫,體育電影至今僅有百部左右規模,堪稱冷門。2022年北京申冬奧成功,朋友圈裡熱「曬」健身,是否將有助華語體育電影坐上風口?
  • 難得的體育題材電影《破風》如何看一部片子了解一個「行業」
    2015年暑假,一部由香港導演執導,兩岸青年演員主演的青春體育電影《破風》上映,以青春、熱血、激情、勵志交織撞擊所帶來的震撼,以及精良的製作、上乘的質感,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破風手的青春氣質。以小眾題材自行車競賽為切入的《破風》,那燃情的體育精神和對夢想的執著追尋皆是電影值得稱道的亮點所在。
  • 《破風》為中國體育電影艱難「破風」
    在上映一周後,《破風》的票房終於破億。儘管相比於上映首日票房就破億的《捉妖記》和《煎餅俠》而言,它不那麼顯眼,但在國產體育題材影片中已是佼佼者。「破風手」,高速騎行比賽中的奉獻型車手,在賽道中抵擋風阻,讓「衝線手」將體力保留至終點線前的衝刺。「衝線手」,最後集榮譽和關注於一身的贏家。「破風」是為他人作嫁衣。在這部影片中,運動的意義不只是勝利和健身,而是與他人的相互配合、成全。
  • 《奪冠》評價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為何佳作難尋?
    值得一提的是,《奪冠》的上映或許只是國產體育電影迎來全面爆發的一個開始,在《奪冠》後,另一部同樣由陳可辛執導、具有全民關注度的《李娜》也將在不久後正式與觀眾見面,從2014年執導《親愛的》後,陳可辛導演就一直在醞釀《李娜》的拍攝,而藉助《奪冠》上映所引起的關注度,《李娜》也有望再次掀起國產體育電影熱。
  • 電影《奪冠》,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體育電影嗎?
    雖然8億票房不盡如人意,但《奪冠》已然創造了國產體育電影的票房紀錄。從1934年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開山之作《體育皇后》,到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再到近年林超賢導演的《激戰》和《破風》,中國體育電影越來越走近大眾視野。
  • 體育電影,下一個風口?
    五月,文體不分家的體育圈傳來兩則「娛樂新聞」,桌球女王鄧亞萍進軍影視圈,拍攝一部以她個人傳奇故事為原型的傳記型網劇;另一則新聞是,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佟健將推出常駐花滑劇目,將花滑演出打造成電影效果。五月,足球題材國產體育電影《破門》也在院線上映,而在六月,講述傳奇美國花樣滑冰選手託尼亞的傳記電影《我,花樣女王》也將登陸大熒幕。
  • 很遺憾,《奪冠》不是我想看的體育題材電影
    很遺憾,《奪冠》不是我想看的體育題材電影
  • 體育回歸與文化開掘:我國體育電影發展進程探析
    電影《破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體育元素在影片敘事進程中擔當了核心角色,實現了體育類型電影中的本體「回歸」;不過,《破風》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體育電影面臨的困境,體育電影拍攝難度大、角色運動技能要求高,且容易受傷、投資不菲、票房難以保證等因素直接阻礙了體育電影的全面發展。針對此現狀,中國體育電影未來的發展應突出體育元素的主體地位,邀請體育明星本色出演、增強吸引力,努力講好體育故事。
  • 《破風》好口碑卻欠高票房 運動題材仍需普及
    相對之前坊間自發支持《大聖歸來》的「自來水」,這批支持《破風》的網友則給自己取名曰:自燃粉。   雖然從目前的票房看,《破風》已無力趕上《捉妖記》目前已超過20億元的國內最高票房紀錄,但是這兩部電影都對華語片的工業進步和類型創新創下了不可忽視的功勞。只是,運動題材《破風》相對於合家歡題材的《捉妖記》而言,需要的普及力度更大。
  • 電影評論:從《奪冠》看國產勵志體育電影的發展
    從《奪冠》這樣一部國產體育勵志類型的影片,能在國慶檔這樣競爭最激烈的黃金檔期中脫穎而出,勇奪探花,其實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認為,《奪冠》的表現,對於國產體育勵志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奪冠》能夠取得成功,題材的選擇很關鍵。
  • 體育題材電影5強,《摔跤吧爸爸》不在前3,第1名看完令人唏噓
    亞運會正在雅加達如火如荼的舉行,小編為你推薦5部體育運動題材的電影,第一名的可是影史經典哦。中國人民最熟悉的運動電影——《摔跤吧爸爸》但是他的套路是體育題材電影的常見套路,也就是社會底層的天才少年通過努力,一步一步取得運動上的成功,電影的情節推進一般是隨著一場比一場難度大的比賽展開,最終一定是以在主角在決賽中以弱勝強來收尾。當然本片還有觸及了印度社會男女不平等,女性可選擇的人生道路太過單一等等主題。英倫貴族範——《烈火戰車》
  • 《破風》:最燃的國產運動片
    8月6日上映的《破風》是一部主打運動元素的電影,它運動時的燃和《速度與激情》有一拼,《速激》的賽車戲很瘋狂,無論是爆破戲還是跳車都看的血脈噴張,《破風》也有這麼點意思,年輕的賽車手迎風而上,說它是最燃國產運動片不為過。
  • 運動題材能否挽救2020票房?
    而高數量的創作,卻同樣未誕生出一部代表作品。上述作品中,小成本的數字電影,電視電影是其主要創作形式。僅有《大灌籃》在周杰倫的名號下,獲得1.13億元票房。國產運動電影在中國首個奧運體育大紀事的背景下未能振興。時至今日,距離《體育皇后》上映86年過去了,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事上屢獲佳績。
  • 《破風》幕後拍攝故事 破類型片之困難刮運動旋風
    更重要的是,在人人都想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成為中國影市暴發戶的大環境下,從《激戰》到《破風》,林超賢單槍匹馬為華語運動電影的類型萌芽殺出一條生路,而在此前這是任何一個華語導演都不會想碰的題材死角。不久前陳可辛宣布執導李娜傳記,精明如他都開始將觸角伸向運動題材,亦可見其中潛藏的商機,但此類題材難拍人所共知,一兩個導演的努力仍舊改變不了現狀,仿佛現在國產科幻片的尷尬境地。
  • 錯過單車熱潮,無比心疼票房僅1億多的《破風》!
    《破風》錯過單車熱潮,也是國內體育電影整體孱弱 其實在《破風》之前,華語電影中也出現過品質和評價很高的自行車題材影片,2011年太合環球曾出品了影片《轉山》,該片豆瓣8.0,但這部文藝片在內地只取得了450萬的票房成績。2014-15年,內地市場迎來了大發展,票房也突破了440億元。但增長的票房和《破風》較好的商業片口碑並沒有給票房更好的加持。
  • 前進吧,中國體育電影!
    《奪冠》開啟中國體育電影新篇章,這會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2017年,陳可辛導演接到體育總局和電影局的邀約,拍攝中國女排的電影,今年國慶前,更名為《奪冠》提檔上映。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由孫瑜導演拍攝的《體育皇后》誕生到現在已經有將近90年的歷史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體育電影的第一個高峰期。
  • 「體育電影」或成行業新寵
    在世界範圍內,體育電影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體育電影是現實主義、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集合體。早些年,以《女籃五號》《水上春秋》《沙鷗》為代表的早期國產體育電影,大都以為國爭光、民族榮耀作為重要的敘事母題,承擔了許多或沉重或悲壯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