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產體育電影這次能否破風?
電影類型的多樣性是成熟電影市場的特徵。中國電影市場的體量在世界上已經數一數二,在電影類型的多樣化上卻頗為欠缺。其中一個長久不受重視的是體育題材電影。往上數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上世紀50年代拍的《女籃五號》了。近幾年來,有《翻滾吧!阿信》、《激戰》、《破風》等體育題材電影上映,雖然口碑表現都不錯,但都未能真正帶動起觀眾的觀影熱情:《翻滾吧!阿信》總票房620萬、《激戰》總票房1.17億、《破風》首周末票房約7千萬。令人欣慰的是,觀眾對體育題材電影的興趣和接受度都在提高,而接下來將有更多的體育題材國產電影將和觀眾見面。這其中就包括郭子健執導、鄭伊健等主演的羽毛球題材電影《全力扣殺》,以及陳可辛執導的體育傳記電影《李娜》。電影業內人士希望,《破風》等體育題材影片能夠像自行車運動中領騎的破風手,幫助後來的「隊友」創造有利條件,最終讓國產體育題材電影能夠在電影市場上衝線成功。
體育大國缺少體育電影
一部優秀的體育題材電影,通常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運動員積極向上的精神能夠通過電影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分享他們的激情與自豪。
放眼世界影壇,體育題材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湧現出《伯爾尼奇蹟》、《最長的一碼》、《洛基》、《賽點》、《一球成名》、《百萬美元寶貝》、《我愛貝克漢姆》等作品。這些體育題材電影幾乎涵蓋各個運動項目:足球、賽車、網球、籃球、拳擊、橄欖球、高爾夫等等。就連體育經紀人這個專門角色,都有湯姆·克魯斯出演的《甜心先生》可以作為代表。此外,這些體育題材影片不僅藝術價值得到觀眾和獎項的肯定,商業價值也不容小覷。其中不少影片的票房成績相當可觀,更不要說運動品牌的植入廣告費用了。
反觀身為體育和電影大國的中國,體育題材電影乏人問津。提起百年中國電影史上的體育題材電影,觀眾能說出來名字的也不過《沙鷗》、《女籃五號》寥寥幾部。觀眾近些年看過並且能叫得上名字的體育電影,也不外乎《一球成名》、《姚明年》、《激戰》、《翻滾吧!阿信》、《破風》這幾部,前兩部還是進口片。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壯大,喜劇片、青春片、公路片等電影類型逐漸分明,連綜藝電影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唯有體育題材電影不僅拍的人少,觀眾似乎也不太買帳。對比體育題材電影在好萊塢的輝煌,難怪有業內人士認為,體育題材電影是目前中國類型電影的價值「窪地」。
體育題材電影拍攝難度高
為什麼中國電影界對體育題材電影興趣缺乏?曾執導了《激戰》、《破風》的林超賢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缺乏賺錢的示範效應。電影工業是個商業世界,而資本是逐利的。必須要有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獲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大成功,資金和人才才會流向這個類型,才會有更多的體育題材電影湧現出來。就像《泰囧》成功之後,市場上湧現了很多的公路喜劇類型片,《致青春》的成功掀起了青春片熱潮。其次,相較於其他類型電影,體育題材電影的拍攝難度尤其大。如何讓非職業選手的演員具備職業運動員的專業度,如何保障演員安全,如何解決專業場地、設備等等,每一樣都困難重重。「體育題材電影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為了貼近角色,有時候演員必須要進行長時間的專業訓練,甚至要接近專業運動員的水準。這樣的時間成本,對於正當紅的演員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同樣的時間,他可以拍三到四部愛情片。拋開時間因素,運動電影對演員的傷害同樣令不少演員望而卻步。」林超賢因此非常感激《破風》裡彭于晏、王珞丹等演員的付出。除此而外,拍攝體育題材電影所需要的專業設備也耗資不菲。談及這許多困難,林超賢也感慨說,自己拍了這麼多年電影,只有這部是無法掌控的。
《破風》有望成為破風手
正如林超賢所說,國產體育題材類型電影想要乘風破浪,需要一個能賺票房口碑又好的榜樣。那麼《破風》能成為這樣的「榜樣」嗎?《破風》上映後的口碑不錯,但好口碑過多集中於電影業內,而且有不少是對其開拓類型電影的功勞提出表揚。例如知名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就寫道:「《破風》是內地院線類型的開疆拓土,這類題材只有林超賢在做,而且拍出競技的臨場感與緊張感,順暢又明確,讓觀眾跟著現場的刺激走,有些細節還讓人提心弔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說:「《破風》是目前中國最好的體育類型片,沒有之一。寫的雖然是小眾自行車手,但酷炫,陽剛,青春,勵志。」《破風》上映首周末約7000萬的票房並不算差,但沒辦法和上映已經3周的《捉妖記》相比。綜合來看,《破風》或許可以成為「破風手」,它已經為國產體育題材電影打開了局面,但未必能成為《泰囧》、《致青春》這樣榜樣級選手,衝線的工作還有待後來的「隊友」來完成。(記者楊蓮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