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將軍
提到阿富汗,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會想到"帝國墳場"這樣一個名稱。作為深居中亞內陸的部落國家,阿富汗曾屢次挫敗英國與俄國人的吞併圖謀,即使是世界公認的軍事強國美利堅,亦對活躍於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裝塔利班無可奈何,只得匆匆撤軍。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呼,可以說是貨真價實。
(阿富汗的美軍一部)
不過,如果仔細審視世界歷史,"帝國墳場"其實遠不止阿富汗一處,在徵服與反徵服的循環往復中,總有這樣一些世界上不起眼的"隱秘角落",利用空間的優勢來換取韌性抵抗的維持,從而擊敗甚至徹底拖垮帝國統治者。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盤點一下吧。
1、 西班牙
西班牙位於今天的伊比利亞半島,早在羅馬共和國擴張的時期,西班牙的地方土著就利用其多山的地形,同羅馬軍團周旋,給予對手不小的殺傷。到了近代,西班牙雖然在海上多次被英國海軍擊敗,但他們仍然維持了本土的安定。可是,讓西班牙國王沒能想到的是,一直以西班牙可信賴盟友自居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竟借用徵討葡萄牙為名,直接把西班牙國王軟禁起來,並改由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哥哥來當西班牙國王。
拿破崙的這種聲東擊西、算計盟友的卑鄙手段,本想達到進一步控制西班牙的目的,沒想到,卻激怒了西班牙的大小貴族集團。他們大部分回到鄉間的莊園中,組織起自衛武裝,通過遊擊戰形式來打擊法軍。
為了穩定西班牙的局勢,拿破崙不得不在策劃遠徵俄國的同時,抽調近三十萬法軍精銳來西班牙駐紮。當然了,這樣的做法無異於進一步削弱了本就四處樹敵的法國,而那三十萬法軍不但沒有把西班牙的遊擊隊徹底擊敗,反而被對方和英國威靈頓的遠徵軍聯手擊垮,狼狽敗出西班牙,反法聯軍趁勢攻入法國南部。徵服西班牙的失敗與拿破崙遠徵俄國受挫一起,埋葬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西班牙地區陷入包圍的法軍)
西班牙抗擊拿破崙入侵的這段歷史,不但讓法國人心有餘悸,甚至連後來在歐洲瘋狂擴張的納粹德國首腦希特勒都畏懼三分。二戰時期,希特勒曾試圖把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拉入軸心國集團,結果被對方婉拒,希特勒不滿,又試圖用軍事入侵威脅對方屈服,而佛朗哥則不慌不忙的列舉拿破崙在西班牙的失敗來暗示對方必將失敗,反將一軍。希特勒無可奈何,只得默認西班牙中立的事實。
如果說阿富汗是亞洲的帝國墳場,那麼西班牙,就是歐洲的帝國墳場。
2、 南非內陸
南非沿海地區一開始為開闢新航路的葡萄牙人佔據,後被"海上馬車夫"荷蘭人奪取,荷蘭人待了沒多久,英國為了鞏固自己的海洋霸權,又擊敗荷蘭人,佔領了南非沿海。作為競爭落敗者的荷蘭移民大部分不願返國,而是向內陸遷徙,形成了新的民族布爾人。
英國人之所以如此汲汲於佔領南非,是因為當時蘇伊士運河還沒有開通,從歐洲到印度洋,南非沿海開普敦等地區是必經之路。但是,到了19世紀末,英國人已經不滿足於佔領沿海城市,而是要進一步向南非內陸擴張,試圖兼併布爾人居住的區域。
英國人向內陸擴張,是看中了當時南非內陸的金礦和鑽石等資源,但是,在南非內陸安居樂業的布爾人,不願英國人把統治強加於自己頭上,於是,他們集結在由本族人建立的奧蘭治自由邦與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大旗下,抵抗英國的擴張。
(布爾人的騎兵遊擊隊)
倫敦當局習慣了勝仗,根本不把布爾人放在眼裡,英軍迅速推進,焚燒布爾人的住宅,劫掠他們的莊園,而布爾人則以牙還牙,組成遊擊隊,四處騷擾英軍,截殺英軍零散人員,就這樣,戰爭拖了快三年,英國人還是沒能徹底控制南非。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布爾人在保留自治權的前提下臣服於英國。
英國在與布爾人作戰中的失敗,明顯反映出英國當時在海外擴張已經達到極限。經過這場戰爭後,英國在海外的戰略逐步由積極擴張轉向守成,帝國有限的資源被拿來到處填補鎮壓地方叛亂的財政缺口,而緊隨其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讓本就不習陸戰的英國損失了大量人力資源,日不落帝國江河日下。南非內陸的戰爭,無疑加速了大英帝國的崩潰。
3、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部地區,它與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一起,佔據著從紅海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處,地理位置險要。歐洲的義大利王國在完成統一後,為了在非洲擴大殖民地,曾出動海陸軍入侵衣索比亞,想建立一個東非大帝國,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遭遇全軍覆沒的打擊,連帶賠付1000萬裡拉。歐洲國家向非洲國家繳納賠款,這在當時世界上還是首例。
義大利人一直為這件事耿耿於懷,到了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政權建立後,墨索裡尼又想入侵衣索比亞,報當年戰敗的仇,於是,數十萬意軍兵分多路,又攻入衣索比亞本土。義大利人自恃得到了英法的默許,衣索比亞人孤軍作戰,沒有外援會很快投降。可是,埃軍充分發揮主場作戰優勢,他們在海爾·塞拉西皇帝指揮下英勇出擊,殲滅大量意軍。前線損兵折將,讓墨索裡尼怒不可遏,為了達到讓對手屈服的目的,他除了把意軍參謀長派到前線督戰外,還使用了毒氣,最後,衣索比亞國都阿迪斯阿貝巴淪陷,義大利勉強取勝。
(疲於奔命的義大利侵略軍)
不過,義大利人的徵服只是表面上的,侵略者只能佔領少數城市和要隘,而衣索比亞廣闊的農村地帶則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抗意浪潮,意軍的處境,和數十年前的自己人相比,並沒有好到哪去。最後,在英國人的協助下,海爾·塞拉西皇帝率領兩萬遊擊隊戰士重返衣索比亞,這一次,義大利人不但丟失了東非的全部殖民地,還客觀上加速了國內法西斯政權的垮臺。義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丟失後不久,又丟掉了通往義大利本土的門戶西西里島,在盟軍將於義大利南部登陸的壓力驅使下,墨索裡尼被反對者解職軟禁,而若追根溯源,衣索比亞,無疑是埋葬義大利人帝國野心的墳場之一。
(未完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