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項目,其實比的就是輸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有時候更像是扯淡的一句話,上了球場就是為了贏,不贏還比什麼賽?那麼獲勝的唯一手段就是得分,不斷的得分,讓分數摧殘敵人的防線,讓分數使對方望風莫及。那麼得分的主要渠道就是投籃。同學可能運球很棒,傳球意識很好,防守腳步也很靈活且穩健,但是試想一下,如果不能得分?……那畫面太美我不敢想。
今天教授主要說的就是投籃。首先我們說的是投籃的基本原則。
(在之前的《籃球是個技術活》欄目中已經詳細的講過投籃的基礎姿勢,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平臺下方籃球教學裡面選擇觀看。)
原則之一,儘量標準的固定姿勢。
籃球運動中的標準姿勢,是在這項運動的發展和進步中經過無數前輩的總結而設計出的最適合發力,最符合人體工程學,最能有效得分的動作。如果同學掌握了標準的姿勢,通過不斷的鞏固,命中率根本不是問題。那麼教授之所以說「儘量」,是因為非職業球員中,很多愛好者沒有時間或者精力去日復一日的練習和鞏固一個動作,而且受限於身高,力量,協調性的要求,每個人的動作都不會相同。只要儘量標準,找到自己發力的位置能很舒服的出手就OK了,不用苛求必須100%的正確。
原則之二,要有拋物線。
很多同學不在乎這一點,甚至還有同學和教授爭辯說「麥蒂的投籃也沒什麼拋物線,不一樣很準嗎,我幹嘛練習這個?」其實這就是誤區所在。當拋物線形成後,球和籃圈之間可能接觸的面積變大,那麼自己更容易進球。而如果老是貼擦著籃筐進球,那麼對於一般野球場上的業餘球員來說難度就會很高了。但是拋物線根據每個人的上肢力量的大小不同,所造成的弧度也不僅相同,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力量不足非要追求大弧度的拋物線,那就像熱氣球一樣——直上直下了。
原則之三,學會正確的發力方法。
正確的投籃應該是全身做一次力的傳導,從腳踝到手腕,這樣不但能增加協調性,而且能節省體力並且提高命中率。
原則之四,出手時有一個手指離開球時自然而然的撥球動作。
為了讓籃球有一個輕微的旋轉,主要是降低空氣阻力以及固定籃球行進路線。而且手指最後離開球也能保證籃球是「撥」出去而不是「推」出去的。
以上是基本四原則,知道了這四原則基本上已經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掌握了初步技巧教授才能繼續講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