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沒幾天了,IRONMAN Taiwan的比賽也已經過去3周了,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總結回顧自己的首場大鐵之旅,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是懶。趁著周末,趕緊坐下來寫一下。
IRONMAN是一項很tough的運動,畢竟對一個人的耐力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而回望我的首場大鐵之旅,雖已盡力,但也不覺艱苦,因為有家人朋友的加油助威,我樂在其中,享受比賽大概就是我這個樣子吧。你看,其實大鐵也沒那麼遙不可及。
從澎湖回來之後,我的腦海裡不時會徘徊著《外婆的澎湖灣》的旋律。我想念比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想念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想念澎湖的美景美食,想念澎湖當地居民的熱情與友善。的確,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備戰
事情還要從去年說起,在廈門完成首場IRONMAN 70.3後,我便把2018年的目標定到了完成一場IRONMAN,況且2018年還是IRONMAN40周年,很有意義。打怪升級,可能是我一貫的風格,當年完成半馬後,我迫不及待地想挑戰全馬,而在完成50公裡越野後,我就馬上把目標定到要完成100公裡。
距離我們最近的IRONMAN比賽就是在臺灣澎湖舉行,很多人還在猶豫報哪場比賽的時候,我就已經交好報名費了。報完名,就真正有一個目標了,可以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了。
早早就把澎湖定為首大鐵之地
我也知道,大鐵不是70.3乘以2那麼簡單,不練肯定不行,況且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我不懷疑自己可以完成大鐵,但與其在比賽中痛苦地堅持,不如我設定一個成績目標,讓自己更有動力,比賽時稍微好過一些。
耐力運動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和跑馬拉松一樣,你平時練得多,在比賽中就不會那麼痛苦,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成績目標,而你平時都不怎麼跑,上去就跑馬拉松,誰難受誰知道。
大鐵,遊泳3.8公裡、騎車180公裡後,再跑一個馬拉松。除了馬拉松,前兩個項目的距離,我都從來沒有完成過,特別是騎車。180公裡,如果以每小時30公裡計算,意味著我要在自行車上度過至少6小時,所以自行車訓練成了我的重中之重。
Zwift,和全世界一起騎行
自行車,用功率來訓練最科學。確實,考慮到騎完自行車,還要跑一個全馬,只憑感覺騎,到跑步階段必然會崩。為此,我買了一本《自行車功率訓練》,還買了一個邁金功率騎行臺,給電腦裝上了Zwift這個虛擬騎行軟體。
說到這裡,我得給大家安利一下Zwift了,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騎行軟體,很多鐵三大神像Jan Frodeno、Sebastian Kienle、Lionel Sanders,還有職業自行車手都在上面訓練,雖然是虛擬騎行,但你可以體驗和全世界車手一起在倫敦、紐約、因斯布魯克等城市騎行的感覺。
Zwift裡還有很多訓練計劃和賽事活動,我基本就是按照軟體的訓練計劃來騎行的。當然,Zwift是收費的,差不多每個月扣100元人民幣,如果我好幾天不騎,會有虧錢的感覺,這也給我更多訓練的動力。
室內騎行有個好處,可以邊騎邊看電視或者電影,你不用考慮路況和安全,只需要雙腿機械運動,到前往澎湖前,我已經在Zwift上騎了超過3000公裡,不敢說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的提升,但至少這些裡程給了我基本的信心。
早起集體訓練的日子很快樂
只在騎行臺上訓練,而不上路訓練,也是不行的。很感激廈門有一幫一起練鐵三的兄弟,從7月起,只要不出差,我基本都會參加「大鐵約練群」的周日長距離騎行訓練,你們見過凌晨4點的廈門嗎?我們見過,3點的都見過,叫醒我們的,不是夢想,而是對自己和兄弟的承諾。從80公裡到100公裡,再到160公裡,和兄弟們一起訓練,也就不覺孤單乏味。
8月19日,用差不多5小時騎完160公裡,我對自己的信心就更足了,比賽目標可以定到6小時騎完180公裡了。騎車似乎不是問題了,遊泳也得練起來了。仗著自己有遊泳底子,我有大半年沒有進行遊泳訓練,基本都是騎車和跑步。
海韻臺是我們遊泳訓練的基地
進入8月,遊泳必須練起來了,每周二四六一早,小孫都會開車接上我去海韻臺遊泳,當然,早起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候,他會放鴿子,有時候,我會放鴿子。其實我一直在期待他起不來,這樣,我也能躺回床上再睡一會兒。
算下來,我一共去了14次海韻臺,差不多每次遊2000米,經常一起訓練的還有速博單車的黃老闆、小魚,我們4個都是報名了澎湖大鐵的人。而報名了巴薩大鐵的塔哥、阿蔡、一哥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在海裡撲騰。每次海遊,狀態都還不錯,遊完感覺體能也還挺充沛,遊泳的信心也有了。
因為把大多數時間和精力花在了騎車和遊泳上,跑步的時間就少了很多,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職業運動員,除了訓練比賽,還有更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鐵三最有魅力的部分。
備戰期,我的平均月跑量沒超過100公裡,但因為騎車也能鍛鍊心肺功能,感覺自己的跑步能力並沒有下降太多,9月16日的北京馬拉松,正好在澎湖大鐵前3周,算是對自己的一次測試,3小時41分完賽,還算滿意。
出發澎湖前,我的首場大鐵目標成績也就漸漸清晰起來,遊泳1.5小時、騎車6到6.5小時、跑步4.5到5小時,再算上換項的時間,我應該可以做到sub13。
賽前
備戰花了那麼多筆墨,其實也是為了強調備戰的重要性。比賽是一天的事情,但為這一天,你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更加值得紀念。
很快就到了出發的日子,因為比賽是10月7日,正值國慶長假,10月1日,我便帶著爸媽一起前往澎湖,先玩幾天再說,也算提前適應比賽場地,同行的還有小孫一家。
觀音山「海爾兄弟」提前試水
澎湖縣是由64個島嶼組成的,海風不小,當天晚上,我和小孫就跑到了遊泳項目所在地觀音亭去看了看,西瀛虹橋內的海水還算平靜,出去的海浪就顯得比較大了,而且這裡的浪不是一波一波來襲,而是被風吹得毫無規律可循。更讓我們擔憂的是颱風康妮的逼近,如果颱風來襲,不僅會影響遊泳,自行車賽段也會變得非常危險。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穿上膠衣下水試遊了,海風還是很大,浪也不規則地亂拍亂打,這和海韻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和小孫也不可避免地喝了幾口海水,幸好這裡的海水還算乾淨,沒有特別難受,但我們也很清楚地知道,原本被我們視為最有信心的遊泳賽段,已經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難題了,在海裡與浪裡搏鬥,必然會消耗很大體力,在時間上也會有所損失,更多人可能會因此被撈。
七美島的雙心石滬
自行車賽道也要提前熟悉一下,我們租了輛車,把馬公、白沙、西嶼都逛了一遍,邊玩邊了解了一下路況,總體來說還好,就是起伏比較多,另外海上各個角度吹來的風,對每一位參賽選手也是一種考驗。
因為去的早,我們還把北邊的吉貝,南邊的七美、望安玩了一遍,也見到了著名的雙心石滬,充分感受了澎湖當地居民的熱情與友好。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會從入住的安一大飯店走到中正街上覓食,其中馬中美食是我們的最愛,我回來算了一下,差不多在那吃了5頓飯之多,每次我都吃麵,畢竟賽前要多補充碳水嘛。因為去的次數多了,跟老闆和老闆娘都熟絡了很多,下次大家有機會去澎湖,一定要去品嘗一下。
賽前一天在馬中美食補充碳水
澎湖人民的生活很悠閒,業餘文化生活也很豐富,短短的幾天,我們就親身參與了澎湖的踩街遊行、最美海灣沙灘音樂節、風箏節等活動,還在觀音亭聽範逸臣唱歌,看滿天的煙花,我挺羨慕澎湖人民的,幸福感實實在在地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賽前3天,黃老闆、小魚等廈門鐵協的大部隊也到了,請黃老闆幫我最後檢查調試一下自行車,一切就緒了。好消息是康妮往北方去了,不會過多影響澎湖,壞消息是比賽當天的風依然會很大。
照例賽前定妝照
賽前一天看標鐵比賽,感覺還是風還沒那大的,但一想到第二天風力會升級,就不禁擔心。把自行車放進轉換區後,趕去聽運動員賽前技術會,果然,賽事總監提到,遊泳賽段存在變化的可能,如果風浪太大,可能會讓大家只在灣內遊400米,也有可能讓大家直接從自行車賽段開始比賽,但這都不是我和小孫、黃老闆想看到的,因為我們不想之前的早起被浪費。
遊泳
賽前一天睡得倒是很安穩,雖然差不多3點就起床了。安一大飯店特別貼心,為了我們這些參賽選手,特意把早餐時間提前到了4點,走進餐廳,每個人都表情平靜,餐廳內也顯得很安靜,幾乎沒什麼人說話,的確有一種大戰將至的感覺。
考慮到比賽6點才開始,我沒有提前穿上膠衣,不想讓身體憋得太難受,從安一大酒店走著就能到起點,當然,我們要先去T1換項區,為自行車做最後準備,給車胎打滿氣、把水壺裡的水灌滿、把碼錶裝到車頭。雖然天還沒亮,但轉換區早已熱鬧非凡,我也開始慢慢興奮起來。
準備出發,信心滿滿
走出換項區,很多選手在穿膠衣,我想走到起點再說,反正時間還挺充裕的。從換項區到遊泳起點也就幾百米的路,但我們卻聽到了最不想聽到的消息,主辦方通過廣播通知,由於風浪太大,出於安全考慮,遊泳賽段縮短為400米。
或許我的運動人生總會留有一些遺憾,比如首個全馬沒獎牌,首個大鐵不完整,那又能怎麼辦呢,只能接受這個事實,把這場不完整的比賽比完,當然,有選手在抗議後退賽,也有選手聽到這個通知後,轉身就把自行車推走了。每個人對這項運動的理解和認識都是不同的,我可以理解他們的選擇。
比賽推遲1小時開始,每個人都在遊泳出發區等待著,因為只遊400米,我決定不穿膠衣了,小孫和黃老闆也把膠衣脫了。隨著職業組的出發,我們這些年齡組選手的出發時間也臨近了,我一直很期待和大鐵選手們站在起點的那一刻,在賽前,我就跟黃曄說過,我想體驗村上春樹所描述的那種感覺。
慢條斯理地下水出發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裡有過這麼一段描述,寫的是他站在鐵三比賽起點時的感受,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想想看,選手幾乎都有工作有家庭還有生活,還得日復一日地完成遊泳、自行車和長跑的訓練——是相當劇烈的訓練。這些當然要佔用時間、耗費精力。以常識來看,這很難說是正經的生活。被視為怪人、奇人,也怪不得別人。即便算不上「連帶感」那樣了不起的東西,但是我們之間,就像晚春飄蕩在山峰間的色彩淡淡的煙靄,淡然地有一種類似溫情與認同的東西。當然,這是比賽,毫無疑問地要爭奪勝負,不過對於一般的鐵人三項選手,說他們參賽是為了爭雄奪冠,不如說是確認這種認同感——這煙靄的形狀及色彩——的儀式,其意義更為重大。」
起水後和家人打招呼
站在起點,我身邊站著小孫、黃老闆、小魚,他們都是我最親密的訓練夥伴,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但我確實感覺到了村上春樹所描述的煙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都在與生活苦戰,但這一刻,我們在一起,一起挑戰一項在大多數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比賽,那種我們是同類人的認同感,確實讓我們的聯繫變得非同一般。
400米,沒什麼好說的,就是遊,風浪確實不小,下水不久就被灌了一口水,最後100米迎著太陽遊,看不清起水點的浮漂,還遊歪了一些,9分多鐘起水,不過癮,與家人打個招呼後,就奔向T1換項區了。
自行車
T1換項區在中正國小,拿到換項包,更衣帳篷裡早已人滿為患,找了一張椅子坐下。其實遊400米,沒消耗太多體力,但我還是按照原定的補給計劃執行,先是吃掉了能量膠,又拿出能量棒,慢慢啃起來。
比我遲出發的黃老闆和小孫也先後進入更衣帳篷,相比動作迅速的他們,我實在是太慢條斯理了。後來聽黑練哥說,補給應該在車上吃,在換項上,我確實還是太缺乏經驗了,遊泳9分鐘,換項10分鐘這事,估計這事也就我能做出來了。
澎湖賽道風景美如畫
我幾乎和黃老闆同時把車推出換項區,從此他就一騎絕塵而去了,而我知道自己不能心急,我把這180公裡自行車騎行當作遊戲,就像我在家裡騎行臺上騎Zwift一樣,不管我超過誰,誰超過我,我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功率來騎。
澎湖的自行車賽段景色很不錯,基本上我們要騎遍澎湖三島的每個角落,才能把距離湊到180公裡。而對於我們這些參賽選手來說,有幾個很嚴峻的挑戰,高溫暴曬就不說了,賽道起伏較多,補丁、減速帶多,造成的振動較多,每一次都是對屁股的考驗,還有就是從海上吹來的四面八方的風。
可能是太陽眼鏡的作用,我在騎行的過程中倒也不覺得有多曬,另外風也大,身體感覺還不錯。按照原定計劃,我會在每30公裡吃一根能量膠和吃一次鹽丸,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剛騎到30公裡,我吃完能量膠,吃了兩顆鹽丸,還沒來得及把鹽丸放好,一次振動,整包鹽丸就被振落在地了。
騎得很專注也很賣力
車速不慢,我也不想停下來倒回去撿鹽丸耽誤時間,就這樣,一直騎到了92公裡的特殊補給點。幸好我在特殊補給包裡放了4顆鹽丸,而且我提前在水壺裡裝的是寶礦力水特,才沒有在騎車的前半段就因為電解質流失而抽筋。到了特殊補給點,我停車吃鹽丸,又吃能量膠和能量棒,還喝了可樂,其實還有兩塊蛋糕,實在是熱得有點吃不下了,我才繼續上路,中間耽誤了差不多又有10分鐘,真有點酒足飯飽再上路的感覺。
自行車賽段最讓我期待的是騎澎湖跨海大橋,這幾天,港珠澳跨海大橋通車了,但澎湖跨海大橋曾經也是亞洲最長的跨海大橋。事實證明,這段路也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去程,大順風,簡直是要飛起來,時速可以達到四五十公裡每小時,回程就爽了,頂著風騎,200W左右的輸出,時速也就能達到十四五公裡每小時。
推車進換項區,正好遇見老爸老媽
黃曄和純真騎著租來的摩託車在自行車賽道邊不時出現,一會在跨海大橋看到她倆,一會在特殊補給點看到她倆,為我們這些廈門鐵人加油拍照,也給了我們更多的動力。一天下來,她們也比了一場大鐵,不比我們輕鬆。
因為鹽丸吃得不夠,最後30公裡,我的大腿也出現了要抽筋的跡象,這讓我有點慌張,我儘量不再喝水,而只喝寶礦力水特,還好,最後也沒有抽筋。小孫就沒有我幸運了,在躲避前面的摔車時,他的大腿就抽筋了,導致他的成績受到很大影響,而黃老闆也出了狀況,在關鍵的轉彎點,他騎錯了方向,導致他多騎了差不多10公裡。
用時6小時16分,我終於騎完了180公裡,來到T2換項區,老爸老媽早早在換項區的入口迎接我,讓我倍受鼓舞。
在這180公裡的騎行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想,這樣一個賽事能做到不封路,真的要感謝把守在每個路口的志願者和交警,更要感謝澎湖人民的耐心配合與理解。所以,我想,要在大陸地區落地大鐵還真是挺困難的,因為180公裡自行車肯定是要封路的,哪個城市又可以把一整天的時間拿出來給到一場比賽呢,畢竟馬拉松關門時間是6小時,而大鐵是17小時。
跑步
「我不是我自己,我是跑步機器人。」這是我在跑步賽段對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這句話,讓我得以把最後的馬拉松距離扛下來。
進入T2換項區,我又開啟了我慢條斯理的換項過程,先是拿出水來喝幾口,然後又是一套標準動作,吃鹽丸吃能量膠吃能量棒,因為天氣比較熱,也可能因為長時間有氧運動,我的胃口並不是很好,所以能量棒變得有些難以下咽,所以只能細嚼慢咽。
咬著後槽牙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
等我換下鎖鞋,換上特步競速160跑鞋,很多在我後面進入更衣帳篷的選手都已經開始跑步了。最後一看,我居然用了差不多15分鐘時間換項,以致於他們都以為我在換項區裡出什麼事情了。
鐵人三項,跑步決勝。在不久前結束的KONA世錦賽上,也是這麼個定理,跑步最強的人拿下冠軍,同樣,跑步不崩的話,成績也不會太差,但最後的跑步才是對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最大的考驗,需要對自己進行很多心理暗示。
離開換項區,我對自己說,幹就完了。貪吃蛇的賽道設置,讓選手們在5公裡左右的賽道上來迴轉,好處是我們會37次經過補給站,也可以不斷地和朋友打照面。
看到攝影師還是要保持笑容的
我差不多是下午2點開始跑步的,當時澎湖烈日當空,氣溫正高,主辦方也很貼心,在補給站設置了大水桶,還有小朋友幫選手們澆水降溫,所以我在第一次經過補給站時,全身上下就被澆透了,雖然鞋子也溼了,但體感特別好。
我們廈門鐵人中,黃老闆一馬當先,看得出來,他的狀態很好,配速還能保持在530左右,而我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在爭取4個半小時完成,所以也沒有那麼拼。一進補給站,我就喝可樂,這一招我在跑越野時屢試不爽,畢竟又可以補糖,口感又很爽,喝可樂成了我跑下去的動力。
路上看到很多選手健步如飛,還有幾個女生也跑得飛快,我是相當地羨慕,真希望能跟上他們一段,但我也知道,自己對跑步的付出沒那麼多,現在這個速度才是我的真實水平,當時我就意識到,我這輩子可能沒辦法KQ了,這幫人太厲害了,在騎完180公裡自行車後,還能把馬拉松跑進4小時。
跑步賽道要跑4大圈,前兩圈回去,都見到了老爸老媽,每次看到他們,都想跑快點,早點到終點。他們也是不容易,差不多一整天都在賽道上呆著,看我們比賽,為我們加油,或許親情也是IRONMAN經歷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吧。
官方照片,碰巧爸媽也出現在了圖裡
終於熬到了最後一圈,不被黃老闆套圈,不被小魚追上,成了我格外的動力,讓我堅持跑了起來。黃老闆的實力就不用說了,最後他差不多4小時跑完,而小魚則是我們廈門運動圈裡的魚神,雖然是個女生,但她真的很強,HK100就比我快,今年還在臺東大鐵拿過年齡組冠軍,不久前剛從UTMB回來。在路上,我也和小孫同跑了一段,我跑第4圈,他跑第2圈,跑完前兩圈時,一直沒有看到他,我還擔心他出什麼狀況了,聽說他跑出去了,才放心,我知道他完賽沒問題的。
澎湖的夜幕已經降臨,燈光也亮了起來,最後,我用時11小時32分06秒完賽,衝過終點前的那一小段路,我又險些抽筋,跟在廈門IRONMAN 70.3衝線時差點抽筋的感覺如出一轍,看來人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真的很奇妙。
珍貴的衝線瞬間
高舉雙手衝過終點線,聽到主持人高喊:「LIN KUNYI, You are IRONMAN.」還是激動了一下,但我知道這次不算數,我要真正徵服的大鐵在下一場。
當然,在家人的陪伴和見證下,完成了自己的首場大鐵之旅,我的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從心底裡湧了出來,也為自己感到驕傲,感謝過去半年努力的自己。
結尾
鐵人三項是一項個人的運動,但也是一項需要夥伴的運動,在備戰和參加大鐵的前前後後,廈鐵協和黑練的兄弟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同事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可能沒有辦法在86歲時還能完成大鐵,但我還會繼續把鐵打下去,直到打不動的那一天。
IRONMAN Taiwan,我的首場大鐵之旅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朋友們,我們下一場比賽見。
我的廈鐵協隊友們都順利安全完賽了,獨臂鐵人的故事,請戳福建無臂小哥毅力驚人,近日臺灣澎湖圓夢大鐵!
學習鐵三知識、報名鐵三比賽、購買鐵三裝備一站式服務
敬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