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代還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行業。有人做代理,月入過萬;還有人去套路了幾十個代還平臺;有人感謝它拯救了自己;有人罵它是無底洞;有的平臺被查,還有的平臺光改名改了五六次。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詳細的講一下代還到底是怎麼回事:包括它的發展背景、代還的原理、以及怎麼套路代還平臺。
代還的發展背景:
全國的信用卡大概有7億多張人均0.5張,並且信用卡的發行量也一直在增加。2019年逾期半年未償還的金額高達900多億。所以有人說銀行在信用卡就在,信用卡在代還的市場就在。因為持卡人如果不按時還款就會有滯納金和還款利息,而這個代還就是只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就可以避免因為逾期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避免繳納滯納金,緩解資金壓力。代還的這個特點就使他擁有了巨大的剛需市場。
其實一開始這個信用卡代還大家是用POS機刷出來,再用儲蓄卡裡的錢還進去。以前線下有許多專門的代還機構在從事這項業務,後來有了手刷pos機,自己就可以套出來再還。
與傳統用POS機套出來再還不同,代還軟體相比而言在便捷程度和功能上還是有很大優勢,也不用設備,下載個APP,自動設置好還款金額就可以了。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前景。現在國內的信用卡總量還在快速增加,專門為信用卡服務的智能還款軟體也一直很火熱,去年11月份還遭到銀聯發布的整頓通知。銀聯發完不久,有的平臺就主動關停了相關的業務,但是也有的平臺換個馬甲繼續開整。
代還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信用卡出了當月的帳單之後,到最後帳單還款日的這段時間通常有20天左右的時間。而這段時間裡,不管你還幾筆,只要總額夠了,銀行就算你還清了。也就是說帳單日之後還進去的這些錢,都計算為本期的帳單還款。而刷出來的錢,則計算為下期的帳單。你在這段時間消費的錢,也就是刷出來的錢可以下個月再還。現在市面上的代還都是小額代還,比如說帳單是1萬塊就是把信用卡1000刷出來,再正常還款再消費反覆的操作十次就等同於本期的信用卡帳單已經還清。而消費的這個額度呢,就會到下期的帳單裡。基於這個原理呢,代還軟體一般收取一小部分服務費,利用帳單日和還款日之間的時間差,用5%餘額以上的資金與虛構交易的方式進行循環還款。無論是POS機,還是智能代還都是一樣的原理,只不過智能代還還多了一個空卡代還。一般餘額代還的話手續費會低一點,大概1萬塊錢七八十塊的手續費,而空卡的話是1萬塊錢100多點兒。
信用卡代還使用流程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下載註冊某個代還平臺的APP,或者是進入他們的公眾號。填寫信用卡的信息姓名、卡號、有效期、帳單日還款日,然後就可以制定計劃,包括還款金額、可用餘額、每天的還款次數、日期、消費地區等等。中間你想停的話也可以結束計劃。一般都會先扣掉手續費或者分幾次扣掉平臺會要求用戶的信用卡。額度要剩5%以上,有的同時還要求可用額度大於六百,一般根據提示操作就可以。
反套路:賺代還平臺的錢
這個可能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通俗講就是專業人士薅信用卡代還平臺的「羊毛」,利用的就代還平臺的空卡代還。
空卡代還就是平臺會按照你制定的款計劃,先替你存進去一點兒錢,然後再進行套出來再還進去的循環操作進行還款的。利用平臺會先存錢的漏洞,有的老哥就先浪費一個幾十塊錢的手續費,再把平臺的某一筆幾百塊套路走。有的老哥呢,會一個平臺用好幾張信用卡套,然後再把其他的平臺全部操作一遍,還總結出哪個平颱風控嚴?哪個卡沒有辦法限額?套出來以後是掃碼還是充話費,是鎖卡還是掛失?怎麼拼手速?這中間是有很多門道的。其實說白了就是拼手速,等代還平臺把錢打過來以後,直接限額鎖卡,或者是把它刷完直接立馬刷出來,讓他沒辦法繼續扣。
信用卡代還的危害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個人信息洩露,資金安全是沒有保障的,要知道代還平臺是租借的支付通道,隨時可以利用你的個人信息刷光你信用卡裡的錢然後跑路;第二點應該就是信用卡降額封卡的風險了,銀行不是傻瓜,一個月帳單用十幾次小額還,套現操作太明顯了,加上代還平臺為了利益瘋狂跳碼,銀行不封你的卡封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