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彩頭、掙回票頭|遍地英雄下夕...

2020-12-23 瀟湘晨報

松港街道下村村位於霞浦縣城郊北部,2017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同年底,黃小紅作為省派駐村第一書記赴任下村村。

在跟村民交流的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村民他們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文化生活比較貧乏,部分的群眾還有等靠要的思想。所以我當時意識到扶貧必須扶智,文化必須先行。

黃小紅

黃小紅髮揮選派單位福建省委統戰部和民盟福建省委會的優勢,實施「文化脫貧工程」項目,舉辦農民油畫培訓班,建立起了一支農民油畫隊,讓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彩頭、掙回票頭」。兩年多來,下村村共舉辦油畫培訓班27期,培訓農民200多人,創造作品4000多幅,發放認購款18萬多元。

福建省畫院國家二級美術師

黃民輝為學員作示範

下村村油畫隊先後參加了中國世界遺產文化主題(福州)博覽會、第二屆全國農民畫展,還舉辦了「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暨文化扶貧農民油畫成果展」,吸引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家和熱心人士加入到文化扶貧的活動中來。在黃小紅的積極推動下,下村村整理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並啟動編纂《村志》,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村子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油畫成果展

(未來)打造一個叫作農民油畫館,還有黨史教育館,還有一個民宿,這樣的話呢以後就為下村今後的文旅產業做一個鋪墊。計劃打造一個寫生基地,讓更多的藝術工作者來到下村、住在下村、留在下村。

黃小紅

和下村村一樣,福安市毛家坪村、柘榮縣花坪村、屏南縣嶺裡村等貧困村也都深挖知青文化、紅色文化、孝德文化等資源,打造黨建扶貧展示館、孝德文化主題園等,結合傳統村落修繕保護,形成「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亮點,探索出一條「文創+古村」的鄉村復興模式。

柘榮縣富溪鎮花坪村知青文化館

寧德蕉城區金涵鄉上金貝村是純畲族村,近年來,上金貝村著力打造「畲家寨」景區旅遊品牌,一座座黑瓦白牆的民居依山而建,不少村民經營著食雜店,銷售畲家烏米飯、粽子等畲家食品,遊客在觀賞畲村美景、感受畲族文化的同時,可以體驗畲族飲食文化。

以前我們村的村財比較薄弱,2007年的時候我們村村財是零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自從2007年我們村作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開發以來,這些年我們村進行畲族文化保護,發展畲族特色,使我們村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2019年我們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21000,村集體收入從原先的零收入到2019年的12萬元。

寧德金涵鄉上金貝村

黨支部書記蘭春華

阮曉東是畲族文物收藏愛好者,上金貝村投入100多萬元,計劃依託阮曉東收集的文物,建設畲族文化展館。

現在我們準備在上金貝村成立一個百鳳呈祥館,我們下一步展示的有木雕、有石雕、有銀雕、有服裝,品種比較齊全,讓大眾了解一下畲族的文化多彩跟畲族文化的多樣性。

阮曉東

如今,上金貝村已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擁有中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多塊金字招牌,這個曾經落後的畲家村寨正走出一條獨具畲族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截至目前,寧德駐點村中有15個村列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8個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1個村入選第七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

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聯合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歷史印象志

《遍地英雄下夕煙》

記錄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前赴後繼,奮力拼搏的八閩兒女

以智慧和勤勞

滋養閩山閩水的繁茂

找尋脫貧攻堅的密鑰

總策劃 | 趙林、阮怡

執行監製 | 孫世慶

記者 | 寧德臺楊佳斌、張帆、周軍

音頻製作 | 李昂

微信編輯 | 王華雨

百集系列報導《遍地英雄下夕煙》播出時間:

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每晚22:30連續播出

【來源:福建新聞廣播FM1036】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彩頭」
    長沙村和下村村都是資源豐富、物產眾多的地方,不僅有紫菜、牡蠣、花蛤、縊蟶、青頭蟹、梭子蟹及各種經濟類魚蝦,有名的「霞浦灘涂跳跳魚」也產自這裡,文化脫貧工程的實施,給長沙村和下村村帶來了新的機遇。在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和省各民主黨派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文化脫貧工程由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和福建省雕刻家藝術協會聯手推出,經多方籌集資金30餘萬元,為農民油畫創作提供授課師資、繪畫工具和材料,並舉辦農民油畫培訓班。
  • 放下的鋤頭拿起難
    放下的鋤頭拿起難■鐵 坑勤敏居官,是職分所當然。肩上挑著擔子、扛著責任,就必須遠離疲疲沓沓、松松垮垮,牢固樹立「此心不敢不盡,此身不敢不勞」的意識。否則,豈不成了公堂木偶?天天扎在莊稼地裡,日曬雨淋便視若平常。
  • 放下鋤頭吟詩作賦!看看這群農民寫出了怎樣的詩?
    槐樹詩社社員在田野間創作詩歌(肖姍姍 攝) 文/川報觀察記者 肖姍姍 拿起鋤頭,耕田翻地;放下鋤頭,吟詩作賦。
  • 他們跳崖、買棺材,都只為了這件事∣遍地英雄下夕煙
    糖、洋油的價格卻不斷上漲,農民遭遇商人操控的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剝削,終年勞苦,依舊貧困。農民一旦借了這種「閻王債」,就難以翻身,不得不賣兒賣女。因此,土地革命一開始,廢除高利貸就成為組織、發動群眾的最有力口號之一。1929年10月到11月,在中共閩西特委的倡導下,永定縣太平區、豐田區,上杭縣北四區創建了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
  •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五集 安身立本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五集 安身立本 2021-01-16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二集:此心安...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二集:此心安處是我家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了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請看第二集《
  • ...總臺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10月...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於今日(10月28日)起在綜合頻道每天21:00檔播出,農業農村頻道每天20:30檔播出。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於今日(10月28日)起在綜合頻道每天21:00檔播出,農業農村頻道每天20:30檔播出。
  • 「關注」《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四集:對望青山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四集:對望青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新華社鄭州7月8日電  題:放下鋤頭  張婷婷出生在確山縣雙河鎮的農民家庭,從小喜歡音樂,可在她印象裡,當時就讀的小學裡唯一的樂器就是一架腳踏琴,整個鎮也沒有一家琴行。  曾經,確山縣的老百姓,也沒幾個人熟悉提琴。但如今,這裡年產提琴約40萬把,造出了中國80%的手工製作中高檔提琴。  農家山鄉竟成了洋氣的「提琴之鄉」,這變化要從第一批丟下鋤頭到北京提琴廠打工的確山農民說起。
  •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 第五集 安身立本
    央視網消息: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11月1日晚播出第五集《安身立本》。
  • 拿起農具為生活、放下農具唱生活!這支合唱團唱出了農民的精氣神
    脫貧摘帽,農民的腰包鼓了,還需文化引領、讓大家的精神也富起來。拿起農具為生活,放下農具唱生活。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有一支農民合唱團:村民們白天幹完繁重的農活,晚上練習大合唱。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登上了城市裡的大舞臺,合唱演出也多次獲獎。
  • 臨桂五通農民畫又火啦,畫作銷東協!
    中新網桂林 9 月 11 日電 題:廣西臨桂五通農民畫:洗淨泥手拿起畫筆 畫作銷東協五通是廣西桂林市臨桂區的一個千年古鎮。自明朝始,當地農民即以繪製門神、財神等掙錢養家。抗戰時期,各類戰地圩集畫展在這裡播下了藝術的種子。上世紀改革開放的春風,催生了這塊熱土的藝術種子生根、開花、結果。
  • 父親說鋤頭是農民的命
    王衛詩歌五首作者:王衛 圖片:網絡父親和命父親說鋤頭是農民的命他握了一輩子的鋤頭老了,鋤頭躺在父親的身邊連同開荒的地如被保護的文物一起埋在墳頭學鉤帽所有的靈氣跑進一指禪裡一拉一伸就這麼輕輕的帶一下美,便轉進你的容顏上成就了我笨拙的夢做回自己把理不清的線團一樣的生活打個結
  • 產業扶貧保險,讓貧困戶發展經濟再無後顧之憂|遍地英雄下夕煙(77)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古田支公司經理周仕凱泉州2019年8月全面啟動產業扶貧保險,短短一個月就開出39份產業扶貧保險保單,涉及71戶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33.75萬元的風險保障。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聯合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共同推出百集歷史印象志《遍地英雄下夕煙》記錄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 史上首次夏天校考,將會狠狠懲罰彩頭不認真畫脖子的美術生
    彩頭不就一個頭嗎?模特不是圍巾就是高領有幾個畫彩頭好好練過脖子的?脖子素描結構解析肌肉石膏黑白關係彩頭脖子注意點1、雖然在彩頭畫面中,並不需要將脖子結構面面俱到地體現,但美術生仍要對肌肉走向,尤其胸鎖乳突肌,男性喉結的位置爛熟於心
  • 人生拿起難還是放下難:都沒機會拿起,又談何放下。
    「拿得起,放得下」,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承載著無盡的重量。 有人說,拿起意味著承擔,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堅持,字面的「拿起」是在負重,而人生的「拿起」則是不斷克服困難,勇敢向前。拿起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
  • 時代的鋤頭
    記憶裡,爺爺的這把鋤頭和爺爺的那幾塊地是童年裡的百寶箱,它會變出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爺爺說:"當農民就是靠地,靠工具,光有地不行,光有鋤具也不行,人連著地和工具,使用恰當,才能收穫不斷。"爺爺做了一輩子的農民,一輩子都把自己放在土地裡,一輩子的力氣都使在工具上。老一輩的農民,靠的是起早貪黑的勤奮,是雙手中的力氣,是日復一日積累下的經驗,爺爺說,這些就是一個農民一輩子的財富。
  • 【湖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遍地英雄下夕煙
    遍地英雄下夕煙 ■ 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 對在基層一線幹出了成績、群眾擁護的駐村幹部,要注意培養使用,讓他們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習近平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燕娟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無論山高坑深,也磨滅不了我的扶貧之志。
  • 牛年將至,俗語「二龍治水,二人七鋤,遍地挖墳頭」,啥意思?
    導讀:牛年將至,俗語「二龍治水,二人七鋤,遍地挖墳頭」,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