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光明日報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資料圖片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海報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在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電影院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在2020年的下半場,中國電影抓住有利時機果斷髮力,重量級作品不斷形成觀影熱潮,在這特殊的半年時光中創造了新的歷史。

電影票房首超北美,產業空間未來可期

受疫情影響,電影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面對史無前例的困境,政府部門率先行動。2020年5月,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等部門發布電影行業稅費支持政策,形成推動電影行業儘快重啟的強大動力。7月全國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在經典影片重映的鋪墊下,一些大片開始試水並取得優異票房成績。國慶檔在《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等大片的集體拉動下票房井噴。10月15日0時,中國以129.5億元人民幣的電影票房成績超越北美地區,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年末賀歲檔《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陸續上映,持續拉動電影票房上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同往年相比,雖然降幅巨大,但三、四線城市觀影需求增長顯著,國產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83.72%,在非常時期取得這個成績殊為不易。我國全年電影票房已超越北美登頂世界第一,即使是在特殊背景下實現這一歷史性目標,仍然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所蘊藏的巨大活力。疫情影響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重組和結構優化調整。疫情之前,我國電影業已處於熱錢退潮後加速擠掉泡沫和資本重構、產業升級的過渡期,疫情客觀上讓這一過渡期大幅度縮短。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基本矛盾的轉變,電影在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佔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2020年新主流電影表現不俗,出現了《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金剛川》《一點就到家》《緊急救援》等爆款影片,多部作品票房超過1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流。

電影展現了全面脫貧和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我和我的家鄉》採用拼盤式敘事模式,5個故事聚焦醫療、扶貧、教育、環保、旅遊等方面,通過喜劇的樣態,以幽默的方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普通百姓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給觀眾帶來了歡樂和感動的同時,引發大家思考。《一點就到家》則講述新生代農民利用現代網絡打通產銷兩端脫貧致富的故事。兩部電影分別獲得28億元和3億元的票房佳績,彰顯了新主流電影的強大吸引力。

電影描寫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通過敵我雙方的不同視角,描寫了志願軍面對美軍的輪番轟炸,寧願自我犧牲也要確保主力部隊按時到達作戰位置的不屈戰鬥意志,高揚了不怕強敵、奮勇向前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奪冠》探索以真人原型為基礎的體育電影創作思路,通過三代中國女排為了國家榮譽而奮鬥的故事,書寫了「女排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形成影院裡的觀眾為銀幕上的女排隊員加油的奇特觀影現象。

電影彰顯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災難動作片《緊急救援》在製作上要面對天上、地下、海裡、火中等救援場景的考驗。該片沒有像同類題材電影一樣完全依賴後期特效支持,而是採取實景拍攝和特效技術結合的方式,創造出逼真又具有情感衝擊力的奇觀化影像。《金剛川》在不到三個月的製作周期內交出成片,並達到了較高完成度。還有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將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創造性改編的同時,將工業化生產能力與民族美學追求相結合,形成了極富中國審美特色的動畫影像建構。這些都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提質升級的重要標誌。

電影展現了多題材多類型協同發展的趨勢。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葉嘉瑩坎坷卻始終不忘追尋初心的一生。還有犯罪片《除暴》,奇幻片《赤狐書生》,青春片《熱血合唱團》,文藝片《一秒鐘》等也在各自的類型題材領域有所拓展。

總之,2020年中國電影深入關注歷史與現實,通過對民族精神的藝術化展現,為觀眾提供精神動力,也提振了電影人和電影市場的士氣與信心。

新發行方式攪動市場生態,小成本影片或迎來春天

2020年1月25日,撤出春節檔的《囧媽》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線首播。之後,院線電影《肥龍過江》《大贏家》也相繼在視頻網站播放。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疫情期間的文化需求,但也引發了院線、業界乃至社會的強烈反應。院線電影試水網絡發行方式,更多的是疫情下的特殊選擇。院線發行仍是電影發行主流,網絡只是其有益補充。疫情後觀眾對影院觀影的熱情爆發也表明,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文化交往活動空間,影院在人們社會交往日益網絡化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雖然網絡發行不會成為大多數影視公司的選擇,但它確實為電影行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我們看到,一批青年導演的小成本影片開始探索網絡發行。《春潮》《春江水暖》《夏日往事》等作品在視頻網站首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些作品還在網絡口碑的推動下重新回到影院放映,二者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在我國藝術院線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對於製作宣發成本有限,檔期排片不佔優勢,具有特定觀影人群的小成本影片,網絡發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擇。如果未來能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生態,或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影片大量積壓和院線發行有限的長期矛盾,進一步細分觀眾群,創造新的觀影需求,促進青年電影人才的成長,從而拉動電影行業供需兩端的平衡,優化中國電影市場的結構多樣性和藝術多樣性。

目前,檔期仍然是影片發行考慮的首要因素。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等黃金檔期競爭激烈,宣發投入大,排片壓力也大。隨著觀影需求多樣化,很多片方看到了日常檔期中蘊藏的機遇。如《除暴》《赤狐書生》等片避開了黃金檔期的正面對抗,另闢蹊徑地登陸日常檔期,也獲得了不俗票房,為錯峰發行做出了有益嘗試。

2020年,中國電影迎難而上,以優秀作品傳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鼓舞和溫暖了人心。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速推進,中國電影必定能在未來生產創作出更多高品質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張斌,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2020年新主流電影表現不俗,出現了《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金剛川》《一點就到家》《緊急救援》等爆款影片,多部作品票房超過1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流。
  • 從現實題材網文到主旋律電影,中國故事傳遞時代精神
    從現實題材網文到主旋律電影,中國故事傳遞時代精神 李蒙 2020-07-0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影頻道展映經典國產影片 展現中國精神與力量
    1905電影網訊從2020年5月19日至5月31日,電影頻道多時段、多視角地以「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全面小康、幸福路上」、「革命歷史、輝煌成就」、「反腐倡廉、黨的建設」四個主題集中展映一批優秀經典國產影片。
  • 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電影《銀河補習班》海報。資料圖片【高揚主流價值 贏得市場人心——二○一九我們的文藝 ·影視篇】2019年已經謝幕,這個喜事、大事頻發的年份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一年也同樣不平凡。
  • 新主流電影如何傳播好中國文化
    新主流電影如何傳播好中國文化 時間:2020.12.08 來源:光明網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 2020微博人人公益節,電影頻道攜手群星講述中國公益故事
    擔任公益故事串講人的十位電影頻道主持人,更將電影頻道「星光行動」的感動力量傳遞給心系公益的人人。 電影頻道主持人與群星「愛的接力」 講述中國公益故事 「我們倡議:人人公益,從我做起,從身邊點滴做起,一起加入到『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有為』的隊伍中來……」在以愛之名串聯的聯合倡議畫面中,11位由電影頻道匯聚而來的明星公益人交織的真情,被「微博之力·星光照耀」2020人人公益節直播記錄為恆久誓言
  • 2020微博人人公益節 電影頻道攜手群星講述中國公益故事
    9月4日晚,電影頻道與微博聯合推出的「微博之力·星光照耀」2020人人公益節直播活動。200分鐘的直播過程,接力見證著陳坤、黃渤、黃曉明、李宇春、林志玲、孫楠、王俊凱、吳亦凡、張杰、張鈞甯、鄭愷等明星公益人與12位公益機構代表的深情講述。擔任公益故事串講人的十位電影頻道主持人,更將電影頻道「星光行動」的感動力量傳遞給心系公益的人人。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9月25日,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2020年國慶檔的號角提前吹響。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的國慶檔競爭頗為激烈,從主流大片到國產動畫,各個類型的電影作品紛紛在影院集結,準備上演一場「票房大戰」。
  • 回眸與前瞻:走出疫情陰霾的2020年中國電影
    2020年,對於中國電影發展而言,是頗不平凡甚至可說坎坷的一年。儘管如此,危機中也蘊含有生機。伽馬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率超過40 %」 ,大幅度且持續、穩定的增長說明了遊戲受眾基數的增加與遊戲玩家消費的提高,這也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影遊融合」類電影奠定了深厚、廣闊的受眾基礎,昭示了此類作品的發展潛力。二、繼續引領、不斷拓展的「新主流電影」新主流電影在近年來持續引航。2019年《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9-27 21:53 來源: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姜子牙》團隊專訪|秉人文精神,講中國故事
    2020年國慶檔,由中傳師生團隊主創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一上映便備受關注。截止至11月20日晚,《姜子牙》累積票房突破16億元大關,位居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榜第三位。近日,《姜子牙》製片人高薇華及三位團隊主創接受了中傳官微的採訪,講述了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
  • 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來源標題: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2020年12月5日,由浙江木潤木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
  • 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ARCFOX極狐傳遞中國溫度
    近日,新能源汽車格局引領者ARCFOX極狐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於2020年12月21日冬至日登陸全國院線。紀錄電影《光語者》以朗伊爾小鎮居民的視角,記錄了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故事,展示出這些極地居民在極夜的惡劣環境中,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
  • 孫佳山:讓香港電影匯入中國文化主流
    自上世界7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形成以製作商業類型電影為特徵的「新浪潮」以來,已經走過了40多年。40多年間,香港電影的發展不但折射出本地區經濟文化變遷,對內地和華語地區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對這段歷史以及其中反映出的香港大眾文化心態變化,以往我們一直缺乏全面、充分的評估和評價。
  • ​《姜子牙》團隊專訪|秉人文精神,講中國故事
    2020年國慶檔,由中傳師生團隊主創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一上映便備受關注。截止至11月20日晚,《姜子牙》累積票房突破16億元大關,位居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榜第三位。近日,《姜子牙》製片人高薇華及三位團隊主創接受了中傳官微的採訪,講述了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
  • 她們改變了中國體育精神?它或將改變中國體育電影
    同時電影的質量和口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稱讚。《奪冠》本來在春節檔就備受關注。結果因為「疫情」的影響,原定1月24日上映的《奪冠》推遲200多天。25日正式上映,它成為了開啟2020年國慶電影檔的首部國產電影。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全面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前隊員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共同見證2020「學四史 迎百年」我的電影黨課活動的開啟。電影黨課的第一課放映的是《奪冠》,講述的是中國體育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支隊伍——中國女排的故事。作為前中國女排隊長,她承擔著別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和重擔。「打冠軍難,保冠軍更難」,李國君介紹,「上世紀80年代提出向中國女排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永不言棄的精神。各行各業都要有這樣的精氣神。」在電影《奪冠》裡,當女排姑娘落後對手時,場上和場下的隊員抱成了團,這一幕讓曾經身為隊長的李國君尤為動容。
  • 《攀登者》:永不止步的中國攀登精神
    投票時間截至2020年8月25日24:00。60年前,有一位平凡的中國人,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了珠峰,第一次在世界之巔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60年後的2020年5月27日,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這一個甲子的深情回望,彰顯出的是中國榮耀和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