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夏青朗誦

2021-02-19 中華書局1912


夏青 朗誦〔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①

〔唐〕白居易

① 賦得: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 一種方式。

② 離離:草繁茂貌。

③ 榮:茂盛。

④ 侵:蔓延。

⑤ 晴翠:陽光照 耀下的草地。

⑥ 「又送」兩句:《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本指貴族,這裡借指被送的友人。萋萋,草木茂盛。

相傳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是作者的應考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 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分明,對仗精工,全篇空靈渾成,方稱得體,命題「古原草送別」,則既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又要寫出「送別」的主旨。限制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然本詩可謂完滿地達到了要求,而白居易作此詩時僅僅才十六歲!

首句破題,「離離」描寫「春草」生命力之旺盛,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次句寫野草春榮秋枯,歲歲循環。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兩句,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唱嘆有味,既寫出「原上草」的性格,又寫出一種從烈火 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對仗工致天然,卓絕千古。五、六句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遠芳」「晴翠」都寫草, 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加具體生動。「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遠芳」之「遠」,寫出古原上清香瀰漫;「晴翠」之「晴」,寫出陽光灑滿綠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野草的旺盛生命力 ;「古道 」「荒城 」 扣題面 「古原 」, 雖然道古城荒,無邊的青草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七、八兩句,見萋萋芳草而生送別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離別之意,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渾成,成為歷代傳誦的名篇。

夏  青  (1927—2004)  本名耿紹光。新中國第一代播音藝術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曾任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委員會會長、名譽會長。

(本文選自中華書局出版《中華吟誦讀本——大學生古代詩詞曲素養100篇》)

閱讀連結:

長按並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查看圖書詳情及快速購買

精彩誦讀回顧:

朱自清:背影|父親節

梁曉聲:慈母情深|朗讀

【朗讀者】倪萍含淚朗讀《姥姥語錄》

【吟誦】陋室銘|〔唐〕劉禹錫

《詩經•衛風•木瓜》|誦讀

杜甫:春望 | 誦讀

劉一達:根兒是哪兒,話就是哪兒 | 朗讀

連麗如:董卓大鬧鳳儀亭|聽書

梅蘭芳演唱崑曲《牡丹亭》(選段)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王兆鵬吟誦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 戴學忱吟誦

白居易:琵琶行 | 朗誦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方明朗誦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方明朗誦

陳少松吟誦:韓愈《師說》 | 教師節

(統籌:啟正;編輯:麵包)


相關焦點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有人認為一代佛學大師李叔同的《驪歌》從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的下闋翻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據說,寫此詩時,白居易十六歲。詩作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以「原上草」點題,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
  •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約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他常與元稹吟詩作賦,唱和往來,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亦有詩作相酬詠,世稱「劉白」。鑑賞:這是白居易傳唱極廣的一首作品,約作於貞元三年(787),這首詩也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關於此詩,還有一個故事。白居易十六歲時來到長安,準備應考。當時,長安有一位著名詩人叫顧況,很多人都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訪他,但受到他稱讚的卻寥寥無幾。後來,白居易也帶著自己的作品慕名而來。
  •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原來是這個意思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0-11-03 14:24
  •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文學常識1、賦得體:古人作詩如借前人固定詞句為題作詩,則詩題前一般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人學習作詩、文人聚會分題作詩以及科舉考試命題作詩的常見方式,這種詩體稱為「賦得體」。如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 古詩文學習014:二年級下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注釋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集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③〔枯〕枯萎。 ④〔榮〕茂盛。
  • 【經典誦讀】張皓宇小朋友為大家朗誦唐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回復"古詩"聽往期內容【朗誦小達人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草原送別》其實這首詩的詩名為《賦得古草原送別》,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作於787年,那一年白居易16歲。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這首詩竟然還是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時的"命題作文"。這首詩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年,那一年白居易參加應試。
  • 唐詩三百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白居易青年時期寫過一首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他贏得了聲名。詩是這樣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唐摭言》(《唐摭言》是古代文言軼事小說集,出版時間不詳。撰者為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全書共15卷,分一百零三門。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於786年前後,是白居易少年時參加科舉的應試詩作。有人喜歡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歡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歡鮮豔傲骨的梅花,也有人卻喜歡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白居易母親陳氏生白居易的時候只有18歲,此時白居易的父親已經44歲了,他們夫妻倆屬於老夫少妻,說這樣的夫妻關係,生下來比較聰明。對應到白居易,那確實很聰明。一個人的聰明,當屬於客觀條件,努力,刻苦,是偉大詩人的必備條件。
  • 《賦得古原草送別》都學過,但是「賦得」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作,差不多是高中生的年紀,作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什麼叫天才?這就是天才!
  • 唐詩三百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大唐貞元三年,白居易十六歲了,從小白居易就表現出了神童的潛質,在詩詞創作上尤為突出,當時朝廷選官制度其實是科舉與舉薦並重的,唐朝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唯賢是舉」,在這個指導精神下,唐朝的科舉最主要的是考詩賦,其實本質上考的是知識面與人生觀和個性,當然基礎就是音韻格律,從這一點來,小白從小就是個官坯子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29《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傳誦千古。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英譯)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英譯 馮宏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從《賦得古原草送別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注釋】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鬱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
  • 白居易的詩:《草》一直以來只學了一半,解釋也只是一半
    白居易作為唐代大詩人,他的出生另類,按現在的婚姻法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按社會倫理屬於亂倫社會現象,他母親是和自己的新舅舅結婚生下的白居易,這種出生是白居易無法抗拒的,然而,少年時代的白居易用「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燒也燒不完,只能燒掉枝葉,卻燒不掉根基,來年春天的時候,暖風一吹,草兒又發出了新芽。不過,詩中的「離離」是何意?值得推敲。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這裡的離離,用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好理解了,古原上濃密茂盛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離離,還有人說,它是「麗麗」的諧音,麗麗,意思是「鮮明貌」。明代何景明《南山篇》:「簁簁澗魚,在罶麗麗」。青青的原上草,看起來晶瑩剔透,色調鮮明,也很說的過去。
  • 白居易最有畫面感的一首送別詩,20字直擊內心,結尾韻味無窮
    在人類歷史上,有過無數次的送別,送別,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而詩人們提起送別,也各有各的不同。唐人寫送別詩,總是能夠抓住送別中某個能引起內心波瀾的細節,再以藝術的手法呈現出來,讓我們印象深刻。白居易,無疑是這方面的高手。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別詩《賦得古原草送別》,以春草燒不盡為比擬,寫出了送別的悽情,末兩句說「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簡單的語言卻能令人無限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