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2021-02-19 炎黃詩詞

點擊上面藍字 炎黃詩詞 選關注會有更多精品



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

◎南郭居士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該詩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三年(787年)間,是白居易少年時準備應試的試帖詩習作。十六歲時,白居易參加科場應考,按照要求和規矩,限定了詩歌的題目和範圍,這樣的應試詩在標題前都要加上「賦得」二字。因此這首詩的主題就是古原草送別。

試貼詩是中國封建時代的一種詩體,常用於科舉考試。是士子應試時所作的命題詩,也稱省試詩、省題詩等。廷試,如皇帝命題,也就成應制詩。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以題前常冠以「賦得」二字得名,也叫「賦得體」。起源於唐代,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律,受「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題目範圍與用韻,原均較寬,唐玄宗開元時始規定韻腳。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十八《進士故實》:「唐進士初止試策。調露中,始試帖經,經通,試雜文,謂有韻律之文,即詩賦也。」

賦得體詩是一類按來源進行分類的詩體,因此不完全等同於應制詩或試貼詩。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後來發展到科舉時代的「試帖詩」,以及應用於應制之作及詩人集會分題,再發展到即景賦詩者亦往往以「賦得」為題。最早的賦得體詩產生於南北朝的梁代,最早的一首賦得體詩是蕭推的《賦得翠石應令詩》,是一首詠物詩。因此我們把賦得體詩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賦得蘭澤多芳草》一詩。第二類即科舉時代之「試帖詩」,因詩題多取成句,故題前均冠以「賦得」二字。第三類也應用於應制之作及詩人集會分題。

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平起格式的五言律詩,押「八庚」韻。全詩章法嚴謹,用句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乃「賦得體」中的絕唱。下面對該詩逐聯解析。

首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古老的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秋去春來年年歲歲枯了又旺。上句緊扣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表現春草的茂盛。下句用兩個「一」字強調了事物的循環往復,揭示著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

頷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無情的野火燒不盡古原上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油油一派生機勃發景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給人鼓舞和力量。頷聯要求必須對仗,「野火」對「春風」,「燒不盡」對「吹又生」,非常工整。

頸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野花的馨香瀰漫浸沒了古道,陽光下這蔓延的翠綠連接著遠處荒城。「古道」和「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行的處所。頸聯也要求必須對仗,「遠芳」對「晴翠」,「侵」對「接」,「古道」對「荒城」,皆為工對。

尾聯,「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又送遠方友人踏上這古老的驛道,滿懷離別之情就像這無邊萋萋芳草一樣濃深。王孫本指貴族後代,但古時亦用來尊稱一般青年男子、隱居的人、朋友以及對人的尊稱。也有學者分析「王孫」借自楚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說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故泛指行者。

《草》本來只是少年白居易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全詩措辭自然流暢而又工整,且融入了深切的生活感受,從看似平凡的自然規律中發掘蘊含著的深刻的生命哲理,於寫景中闡釋生生不息的生命思考,字字含真情,句句有餘味,得體而又別具一格,因此便成了他的成名作,也成為賦得體詩的千古絕唱。

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延譽,聲名大振。

這段話翻譯過來很有意思: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況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看似打趣,其實也有言外之意,意思京城是不好混飯吃的。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該詩從此得到廣泛讚譽而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再好的詩也會有不同看法,《草》也沒有例外,清代顧安的《唐律消夏錄》對其評道:「三、四的是佳句,但「一歲一枯榮」雖是起下,而語太顯露,遂使下句意味不全。五、六雖分「古道」、「荒城」,而用意實是合掌。結句呆用王孫,更庸弱。香山諸體頗稱大手筆,此作獨枯率窄狹,不能展動,得非以好句累之乎?」當然對於此評筆者建議僅作為文獻參考。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公元772年生於河南新鄭,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自古以來產生過大量的賦得體詩,歷代流傳下來的有二千多首,但其興盛時期是在唐代,留有近三百首。清代自乾隆朝開始,恢復試帖詩這一考試項目,但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它八股化了。

唐代除《賦得古原草送別》,王維的《賦得清如玉壺冰》也是著名的代表作品,全詩如下:

賦得清如玉壺冰

[唐]王維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

抱明中不隱,含淨外疑虛。

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餘。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此詩為唐玄宗開元七年王維在長安應京兆府試時所作,當時作者十九歲。《文苑英華》卷一八六編入「省試」詩。「清如玉壺冰」是京兆府試試題。

其他有影響的賦得體詩試帖詩還有《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物)、《省試湘靈鼓瑟》(唐·錢起)、《賦得秋日懸清光》(唐·王維)、《賦得竹箭有筠》(唐·張仲方)等。

講這些詩體是不是有點枯燥呢?下面再欣賞一首晚唐女詩人魚玄機的詩,魚玄機的傳奇故事想必許多人都知道吧,她是一個不見正史,卻盡得風流的古代女才人。

賦得江邊柳

[唐]魚玄機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這首以江邊柳為題的詩寫得非常好,不虧為才女所作,只是限於篇幅不再做解析了。

以上例子中都是五言詩,但並不是說賦得體詩就沒有其它詩體方式,其實還存有七言及雜體詩,只是五言詩佔了絕大多數而已,僅此作以說明。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精華詩詞》、《清韻十二家》、《臨屏精華詩詞賞析》、《隴南青年文學年度詩歌精選2018-2019》等詩詞選集。曾發起創建楓葉文學社並出期刊《楓葉》。撰寫數十篇詩詞理論方面的文章。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詩詞家」及「新時代詩書人家」稱號。

  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暹華文化研究院會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中華文化旅遊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武都區作協理事、區詩詞學會副會長,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隴南詩詞》編審,《炎黃詩詞》總編,《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編審。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

掃一掃或長按識別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英譯)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英譯 馮宏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離離原上草Seeing off at the Ancient TablelandBei JuyiTr.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詩和音樂
    唐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注釋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王"和"詩魔"之稱,而大多數人對白居易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當然還有那流傳千古的"離離原上草"。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
  •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約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他常與元稹吟詩作賦,唱和往來,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亦有詩作相酬詠,世稱「劉白」。鑑賞:這是白居易傳唱極廣的一首作品,約作於貞元三年(787),這首詩也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關於此詩,還有一個故事。白居易十六歲時來到長安,準備應考。當時,長安有一位著名詩人叫顧況,很多人都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訪他,但受到他稱讚的卻寥寥無幾。後來,白居易也帶著自己的作品慕名而來。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打開詩集看到第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禁感嘆說:「能作出這樣的詩,住在哪裡都很容易了。」白居易由此成名。作品賞析這首詩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寫,抒發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前兩句是照應題目中的「草」字。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古詩文學習014:二年級下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注釋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集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③〔枯〕枯萎。 ④〔榮〕茂盛。
  • 唐詩三百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賦得古原草送別》都學過,但是「賦得」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作,差不多是高中生的年紀,作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什麼叫天才?這就是天才!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中,「離離」是啥意思?
    白居易有一首詩,可謂是家喻戶曉,即使是三四歲的小朋友,也能脫口而出,它就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於786年前後,是白居易少年時參加科舉的應試詩作。有人喜歡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歡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歡鮮豔傲骨的梅花,也有人卻喜歡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白居易母親陳氏生白居易的時候只有18歲,此時白居易的父親已經44歲了,他們夫妻倆屬於老夫少妻,說這樣的夫妻關係,生下來比較聰明。對應到白居易,那確實很聰明。一個人的聰明,當屬於客觀條件,努力,刻苦,是偉大詩人的必備條件。
  • 唐詩三百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青年時期寫過一首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他贏得了聲名。詩是這樣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唐摭言》(《唐摭言》是古代文言軼事小說集,出版時間不詳。撰者為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全書共15卷,分一百零三門。
  • 眾人皆知「離離原上草」,但「離離」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在眾多唐詩名作中,有一首詩可謂上至三歲幼童,下至耄耋老人皆可吟誦。它就是由「詩魔」白居易創作的《草》,又名《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的佳作,同時也是為了應考所作。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夏青朗誦
    夏青 朗誦〔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賦得古原草送別①〔唐〕白居易按科場考試規矩, 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分明,對仗精工,全篇空靈渾成,方稱得體,命題「古原草送別」,則既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又要寫出「送別」的主旨。限制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然本詩可謂完滿地達到了要求,而白居易作此詩時僅僅才十六歲!首句破題,「離離」描寫「春草」生命力之旺盛,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燒也燒不完,只能燒掉枝葉,卻燒不掉根基,來年春天的時候,暖風一吹,草兒又發出了新芽。
  • 賦得古原草送別
    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就是小白送到當時著名文人顧況手裡的模擬應試詩文《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在小白的詩文中對古原上的青草是這樣的描述的,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這些青草每年秋冬枯黃,到了春天又碧綠茂盛。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合掌」的意思是說:相連的兩句詩,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相似。儘管如此,因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得太精彩了,所以腰斬後也不妨礙其成為千古名篇。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首詩是不能「腰斬」的,「腰斬」它的後果是歪曲了詩的本意。一、《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缺陷」《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正如小學課本之中的名句「離離原上草」,人人都可以耳熟能詳,但是對於它的真正意思,又有幾個人可以讀懂。尤其是「離離」的意思,誰又能真正明白。眾所周知,「離離原上草」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草》,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