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中,「離離」是啥意思?

2021-02-08 開車讀書

白居易有一首詩,可謂是家喻戶曉,即使是三四歲的小朋友,也能脫口而出,它就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其實,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燒也燒不完,只能燒掉枝葉,卻燒不掉根基,來年春天的時候,暖風一吹,草兒又發出了新芽。小的時候並沒有在意,可是現在再讀起這首詩,不由得會產生一個疑問,"離離"是啥意思?

然而在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離離原上草"的"離離"原本不是這二字,在唐代文人張固編訂的《幽閒鼓吹》一文中,白居易的這首詩是這樣的"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在古代許多文人編訂的詩冊中,這首詩也是後文這樣的。


原詩中的"鹹陽"清楚地交代了地點,點明了古草原的位置。其實也讓當時的人大為讚嘆。但是什麼時候以及是誰將"鹹陽"改為的"離離",直到現在,也依然是個謎。

或許有人會說,這首詩被改編了,沒有了原來的意味。但在經過了解之後,卻不禁會讚嘆,改得十分巧妙。"離離",與尾句中的"萋萋"相呼應,這樣一改整首詩更加對仗工整,讀起來又更加朗朗上口,符合白居易詩的風格。

其實改為"離離",也是有依據的。它是指代了一個古地名——符離。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在安史之亂後,不得已,白居易父親白季庚便把妻子和白居易送往當時的符離縣,就這樣,白居易在符離渡過了青少年時期,斷斷續續在符離生活了22年。所以,符離可以稱得上是白居易的第二個故鄉。


符離是古原,亦是水鄉澤國,這也是白居易曾多次提到。比如《祭苻離六兄文》中寫道:"春草之中,畫為墓田,濉水南岸,苻離東偏"。

或許是這樣的原因,使得後人將"鹹陽"改為了"離離",不僅使句式得到對應,也體現出了白居易的家鄉所在,我們不得不佩服改編這一首詩的神人。


你若喜歡,為我們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燒也燒不完,只能燒掉枝葉,卻燒不掉根基,來年春天的時候,暖風一吹,草兒又發出了新芽。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 眾人皆知「離離原上草」,但「離離」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它就是由「詩魔」白居易創作的《草》,又名《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的佳作,同時也是為了應考所作。
  •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到底是什麼意思?白居易為何要改這句話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到底是什麼意思?白居易為何要改這句話。小時候我們就背過: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人盡皆知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我們真的了解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嗎?其實「離離」這兩個字是這首詩的精華,但其實白居易的原詩卻不是這樣的。原詩中「離離」二字起初只是「鹹陽」,也就是說這首詞原本是「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離離原上草」出自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當中的「離」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分離」與「離別」的意思。那麼,白居易為什麼要連用兩個「離」字來描繪古原上的草呢?難道是想要強調分離嗎?從詩意上看,顯然不是的。上辭版《唐詩鑑賞辭典》中解釋:「離離」是「茂盛」的意思。《辭海》中解釋,「離離:繁茂貌。
  • 「離離原上草」中「離離」何意?白居易寫的並非這兩字,為何被改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以上是目前我們小學課本中的版本,如今已是深入人心。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大家應該也知道,白居易16歲靠這首詩得到了大詩顧況的認可,從此揚名京師。但在唐代文人張固編訂的《幽閒鼓吹》一文中,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這樣的: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正如小學課本之中的名句「離離原上草」,人人都可以耳熟能詳,但是對於它的真正意思,又有幾個人可以讀懂。尤其是「離離」的意思,誰又能真正明白。眾所周知,「離離原上草」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草》,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小學生都會背,那「離離」的意思你知道嗎
    一說到「離離原上草」這句詩句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人會立即接出「一歲一枯榮」這句詩句來。這首詩的作者白居易當年曾攜此詩去找大詩人兼名士顧況做鑑賞。但是在讀了白居易呈遞的這首詩後,他一下子為眼前這位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的才華所折服。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這就是16歲的白居易一夜成名的故事,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旋即成為了有口皆碑的千古絕唱,至今在小學語文課本之中,它都是不可抹去的必背經典。《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然而,最近小學生上網課傳出了有趣的新聞,那就是「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可有意思了。單字「離」是離開、距離的意思,這種用法在我們腦海裡早已根深蒂固,可雙字「離」該作何解釋呢?這麼乍一問,不少家長直接蒙圈了:這是個詞語還是個固定用法?這是個動詞還是個形容詞?根據前後詩意的理解,輕易也難以猜出。
  •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到底是何意?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何意?知道的人並不多,有人誤解其意 引言:我們很早的時候就學了《草》,裡面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更是耳熟能詳,不曾忘記,但是有人可曾知道句中「離離」的意思嗎?其實知道的人並不多,即使有人知道,也是誤解了其中的意思。
  •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含義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也屬於這樣的優秀詩詞,只不過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這首詩還叫《草》,而且課本上的詩詞原文也只有四句,但是真實情況卻遠遠比這要精彩得多。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然後再為大家一一介紹這首詩詞當中暗藏的玄機。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合掌」的意思是說:相連的兩句詩,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相似。儘管如此,因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得太精彩了,所以腰斬後也不妨礙其成為千古名篇。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首詩是不能「腰斬」的,「腰斬」它的後果是歪曲了詩的本意。一、《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缺陷」《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英譯)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英譯 馮宏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離離原上草Seeing off at the Ancient TablelandBei JuyiTr.
  • 「離離原上草」到底何意,古人意見不一,難道我們一直理解錯了?
    為了讀書他口中生瘡,手裡磨出了繭,他就是後來的「唐詩之魔」白居易。找名家投試貼詩是當時科考前必備的,白居易找到了當時早已成名的大詩人顧況,遞上了自己的一本詩集。看著詩集上有些「搞笑」的名字:白居易,顧況調侃說要居於長安其實並不易。他說得倒也沒錯,當時的長安寸土寸金,人才聚集,像白居易這樣渴望出人頭地的少年郎太多了。
  • 釋「離」、「離離」、「離騷」
    「隹」者,「鳥」之象也,是為「離」之意符;「離」者,是為「離」之聲符。「離」(「離」)原是鳥名,即今所謂「黃鸝」。離者,麗也。(《易·離》)明人楊慎《丹鉛雜錄》進一步地解說道:麗之為訓,連也,又雙也。在先秦、兩漢,以至隋唐文獻中,「離」字與「麗」通假,每每有「連相比並」或者與「連相比並」相關的意思。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詩和音樂
    唐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裡」(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的好句來。
  • 「離離原上草」一詩,真的犯寫詩的「致命錯誤」嗎?古人爭論不休
    這一天他拜謁的是大詩人顧況,翻開詩集首頁,顧況看到了這樣一首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合掌就是寫詩的一個大忌諱,指的是一聯中的對仗,前一句和後一句意思基本相同。合掌是公認的「詩病」,也就是說,一首詩如果被判定為有哪一句合掌了,那必然是不能被稱為好詩的,因為它犯了寫詩的低級錯誤、「致命錯誤」。合掌之說,在詩歌中很普遍。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哭榮」,張國榮主演《阿飛症狀》重新上映
    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心事深藏於心中,由於在不同角色之中,又從角色中吸取多少負面影響呢?我們無從知曉。「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句臺詞一直貫穿《霸王別姬》整部電影,更是哥哥一生的悲哀。他曾是《霸王別姬》中風華絕代的虞姬,《春光乍洩》中放蕩不羈的何寶榮,《金枝玉葉》中帥氣迷人的顧家明,這四部電影是張國榮主演的五十六部電影中的一小部分,卻讓張國榮成為獻身華語電影演繹同性戀戲劇角色比例最高的一位明星。4月1號,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盡情搞怪、整蠱的愚人節。然而對於哥哥的影迷來說,確實故人的忌日。
  • 品離情別緒
    古詩如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蕭蕭滿別情。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這首詩首句寫明時間、地點、情景以作鋪墊,首句抓住春草,託物取喻手法寫成詠草詩。句句抒發離別之情。開門見山抓住春草生命力的旺盛,月兌穎而出,引出春榮秋枯,一歲一枯榮的自然循環規律。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