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與玉米套種有什麼好處?需要什麼技術?生薑是喜陰植物,而玉米是喜陽植物,生薑與玉米種植在一起,是充分利用植物特性而採取的一種高矮植物套作間種的一種種植方式。事實上,農村人對間作套種技術掌握得十分成熟,如水稻田埂種大豆、棉花地邊種高粱、小麥地套作西瓜、紅薯地邊播種豇豆、辣椒地邊種黃瓜等。套種間作技術的應用,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作物,得以充分利用生長,讓有限的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
在一塊土地上,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隔行、隔畦或隔株栽培稱為"間作";不規則的混合種植稱為「混作";前作作物生育後期,在其行間或株間種植後茬作物,前後共生期較短,稱為"套作"。合理間套作,就是將不同生態特徵的植物種植在一起,發揮它們之間相互利用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光能與地力、時間與空間,造成"相互有利"的環境,甚至減輕病蟲害,達到增加複種指數和花色品種,提高作物單產,節省勞力,均衡供應,縮小季節矛盾的作用。但如果掌握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掌握以下原則:
1、合理搭配作物的種類與品種——一般可採用高杆與矮生、直立與塌地的種類搭配,如玉米與辣椒、生薑、毛豆、大蒜和菠菜等。深根性與淺根性種類相搭配,如果菜類的行間種莧菜、小白菜。生長期長的與短的、生長快的與慢的、成熟期早的與晚的間作,人如甘藍與小白菜、番茄與冬瓜間作,胡蘿蔔與小白菜、四季蘿蔔混作。喜光與耐萌的蔬菜或作物間作,如桑果園、冬瓜與姜間作,落葉果園、桑園種越冬的早春菜。有些蔬菜間作可減輕病蟲害或雜草延蔓,更值得採用,如茄子、辣椒田塊,先播小白菜、莧菜,可減輕地老虎危害茄子苗;大白菜與蔥蒜類間作,可減少大白菜疫病,春甘藍套種冬瓜,有防止香附子蔓延的效果。
2、應合理安排田間群體結構,處理好主副作物間爭光、爭水、爭空間的矛盾。一般在保證主作密度和產量的前提下,適當安排副作密度考慮其產量;為減少兩者矛盾可適當加寬行距,縮短株距,以充分發揮邊行優勢的作用。前後作間套種,應儘量縮短兩者共生期,以不妨礙壯苗和生長為原則。
3、採取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如保證肥水供給,採取培土、灌水、除草、及時採收等,防止主副作之間的矛盾發生與發展,發揮其互利作用。
總之,玉米與生薑套種,是一種蔭與陽、高與矮、幹預溼的相互依存生長關係,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高效延伸種植模式,在我國南方地區可作為一種高效種植模式推廣,促使有效的土地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