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昨天的熱搜都看了嗎?
姚安娜在自己生日這天官宣出道。
通常來說,出道這事放別人那兒,都是功成名就之後才會聊起的談資。
比如,××出道二十年,不忘初心吧啦吧啦。
誰承想,姚安娜這道一出,眼瞅著熱度就跟坐了火箭似的,直線飆升,甚至一度霸佔了熱搜榜榜首的位置,大有出道即巔峰的勢頭(我不會說話,我還要說錯了)。
但別說,一般人出道還真沒姚安娜這配置,前有時尚芭莎硬核拍照,後有天浩盛世量身定製出道紀錄片,可謂賺足了噱頭。
順帶插一嘴,與姚安娜籤約的天浩盛世,還蠻厲害的。旗下有譚維維、戚薇、金志文、杭蓋樂隊等等藝人。
姚安娜出道前四天,天浩盛世就以「精彩新生·此刻當行」「打破適從·由我思存」「打破謬論·褪翼無懼」「打破界限·既生不凡 未來新生·蓄勢待發」等主題發布了倒計時海報,為其造勢。
(這都什麼莫名其妙的文案,扣個雞腿不過分吧?)
但是,問題來了,姚安娜是何許人也?幾時連藝人出道都能上熱搜了?何況還是榜一?
姐妹們先別急,吃瓜之前,我們十分有必要先搞清楚這瓜是怎麼個吃法。
姚安娜,1998年生人,原名姚思為。
剛剛過了23歲生日的她,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小女兒。
而她的姐姐,則是至今仍戴著電子腳銬卻依舊風採不減的孟晚舟。
這裡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任正非的孩子怎麼都不隨他姓?而且姓的還不一樣?
網絡上對此眾說紛紜,其實是他的孩子都隨了母姓,又因為是不同妻子所生,姓也就不一樣了。
至於為什麼隨母姓?在我看來,倒也不是什麼很打緊的事,這點我們要尊重當事人意願。
網傳「虧欠說」,這種說法姐妹們看看就好
好了,解惑完畢,繼續吃瓜。
在父親和姐姐的光環照耀下的姚安娜,並未黯然失色,反而也很優秀。
她5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鋼琴、書法、國畫等藝術。
直到9歲那年,她遇到了芭蕾舞,從此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她15歲就在上海參演了《天鵝湖》《舞姬》《睡美人》等經典芭蕾舞劇,並成為英皇芭蕾RAD最高級別的獲得者。
兩年後,姚安娜以ACT(相當於美國高考)滿分的成績,提前被哈佛大學本科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專業錄取。
哈佛學子姚安娜在實習時,還參與研發了世界首款腦機接口的智能假肢。
早年姚安娜Facebook上的照片,妥妥學霸臉
瞅瞅,這履歷,牛逼嗎?
但讓姚安娜真正走進大眾視野的,卻是她20歲時,受邀參加了每年只邀請20人的巴黎成人禮舞會,並與比利時王子共舞,一時風頭無兩。
另外,據小道消息,當時川普的女兒還想去來著,愣是沒讓進,可見一斑了。
或許,一直對藝術情有獨鐘的姚安娜,在那時就做好了跨界的決定,她要當一名藝人。
瓜吃到這裡,也沒什麼問題,每個人都有選擇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
尤其在日益標籤化的時代下,像姚安娜這樣敢於打破自己身上那些所謂「名媛」「二代」的標籤,拒絕被定義的人生,其實是一種非常值得讚許的精神,甚至能看到些許新世紀獨立女性的影子。
但在#姚安娜出道#霸居熱搜榜一之後,卻逐漸產生了新的發酵。
而對於姚安娜出道,天浩盛世的這波操作的確可以說是賺了不少噱頭。
顯然,輿情控制沒做到位,其引發的餘震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此時已肆意飛舞著跑到了豆瓣鵝組的陣地上,收不回了。
作為姐妹們的吃瓜小幫手,我為此深入鵝組內部,發現了某些不得了的事情,可謂是熱鬧非凡啊,熱鬧非凡。
瓜有點多,我們一一來吃。
首先,鵝組朋友們最先質疑的,是「破格公主」這個概念。
我們先簡單地做一個詞彙分解,破格,即突破常規,那公主又是什麼意思?
大清都亡了,社會主義社會談這個,瓜友們普遍覺得八太合適,而且這東西別人說還湊合,自詡的話就難免有點那個。
當然,天浩盛世對此似乎早有預料,提前就精心籌劃好了姚安娜的紀錄短片。
紀錄片專門用來回應爭議,在我看來,這波操作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佩服佩服。
而這一回應,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饒有看頭的是,在姚安娜這部出道紀錄片裡,她其實講過自己是對公主這個詞持有疑問的。
但天浩盛世的品牌總監卻說:灑灑水啦,「破格公主」這個概念的關鍵,在於破格,而不是公主。
What?這就解釋完了?也太敷衍了吧。
怪不得瓜友們普遍表示:不,我們不買帳。
其次,剝離開所謂「公主」這樣的表層因素,真正讓廣大瓜友感到反感的,其實是姚安娜在紀錄片中一心想要努力打造的普通人人設。
這時候你非說和自己那被外媒稱作「電信之父」的爸爸沒有干係,不存心逗人玩呢。
這年頭,誰也不傻,有哪個普通藝人,一出道就能得到像姚安娜這樣的待遇?
可我琢磨著,這樣說人姑娘,不妥當,畢竟人也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的啊。
然鵝,實錘打臉的一幕,還是上演了。
先是紀錄片中姚安娜的唱跳是各種真,就挺普通的,果然誠不我欺(猛女落淚)。
後姚安娜又在鵝組被網友扒出了自己以前發在社交平臺上的自拍照。(我們比較厚道,就不放了)
U1S1,整容其實是一件個人選擇的事,很正常。
但那個讓鵝友們發自內心的困惑,此時也真誠地擺在了我的面前,即:
其實姚安娜本身也挺優秀的,還有著那麼好的資源,可為什麼她非要執迷於去走一條也許並非自己最擅長的道路呢?
當個華爾街精英或者繼承者啥的,它不香嗎?
但這也只是困惑而已,不至於上升到難為情的地步。
而讓廣大網友深感「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其實是紀錄片中那種非要你去產生共情的所謂態度。(原來小丑是我自己)
不得不說,我是真的難以共情啊!
最後,徹底激發網友們共憤的,是一段姚安娜在紀錄片中的不忿言論: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我姐姐,而不喜歡我呢?」
此話一出,被鵝組成員一致認同是貢獻了2021年頭一號當代綠茶研究的教科書式範例。
而更為諷刺的是,當關於#姚安娜出道#和#孟晚舟收到子彈威脅信#的熱搜於昨日實現了世紀同框後。
不免引起了在座各位看官心中的一片譁然。
至此,姐妹們,這瓜也就吃得差不多了。
其實,回過頭來冷靜想想,就這一次現場吃瓜經歷來說,我還是在姚安娜的身上看到蠻多閃光點的。
她作為一個女孩,有個性,敢想敢做,無懼那些可能她早已知悉會存在的質疑聲,甚至,還會升級為人身攻擊如冰雹般砸向她。
也許姚安娜還年輕,又或許相比常人,給她試錯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至少,這個女孩還是堅定的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並去面對它,這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興許路人緣這東西是天註定。
但倘若有天姚安娜出現在眾人視野中,不再是以這樣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始終飄著,或許有一天,人能勝天也不會化作一場幻夢。
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大家有目共睹。
而這歌(物)舞(競)升(天)平(擇)的娛樂圈。
究竟是資本的角逐?還是實力的比拼?
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