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舉世聞名戰役之巨鹿之戰

2020-12-15 大人的趣史

巨鹿之戰(或作鉅鹿之戰)是秦末民變中,項羽率軍五萬(後期各諸侯軍也參戰)與秦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郡(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的一場重大決戰。項羽破釜沉舟,強攻秦軍糧道,帶動諸侯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在八個月之後迫使另外二十萬秦軍投降。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戰之後秦朝名存實亡,奄奄一息。

戰爭背景

秦王朝建立後,對人民實施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賦役繁重,刑政暴虐,這就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全面激化。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九月,項梁、項羽和劉邦相繼在吳中(今江蘇蘇州)、沛縣(今屬江蘇徐州)聚眾起義。被秦所滅亡的六國舊貴族也乘機起兵,出現了天下反秦的形勢。

秦圍巨鹿

章邯率秦軍北渡黃河,匯合自北方前來增援之王離軍隊一起攻打趙國,並大敗趙軍於邯鄲,隨後王離繼續包圍趙王歇於巨鹿,章邯自己屯兵於南棘原,修築牆垣甬道,為圍城的王離秦軍輸送糧草輜重。趙國陳餘北收恆山兵,得數萬人,軍巨鹿北。趙數請救於楚。楚軍陣營分兵兩路,一支軍隊北往解趙國巨鹿之圍,以宋義為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另一支軍隊沿河南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楚後懷王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破釜沉舟

楚軍數量遠遠少於秦軍,項羽先派英布率兩萬楚軍渡河,襲擊秦軍甬道,獲得幾場小勝。十二月,項羽隨後親自率全軍渡河,並下令將炊具打破,將船隻鑿沉,每人只帶三天的乾糧,以表明拚死一戰的決心。

以一當十

楚軍在項羽身先士卒激勵下士氣高漲,作戰十分勇猛,一舉擊破了秦軍勇將蘇角的軍團,迫使章邯軍潰退並撤走了對王離軍後背的支援。此時項羽馬不停蹄翻身再戰王離、涉間之長城軍團,九戰九捷。當時一個楚軍能殺十個秦軍(《史記三家注·項羽本紀》記載:「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而項羽又親自奮勇廝殺激勵士卒,終使秦軍大敗。秦將蘇角陣亡,王離被俘,涉間拒降自焚而死。

作壁上觀

項羽進攻秦軍之前,雖已有燕、齊、魏、代、遼等十幾路諸侯軍抵達巨鹿前來救援,但都懾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當楚軍進攻秦軍的時候,各路諸侯軍仍閉門不出,只是從營壘上觀望(《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及至看到楚軍大破秦軍,各路諸侯軍無不膽寒,皆拜伏項羽。項羽成為當時諸侯諸君之領袖。

秦朝滅亡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二月,諸侯聯軍以兵力絕對優勢再擊敗章邯的偏師,章邯軍退卻。四月,章邯派司馬欣向鹹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六月,項羽楚軍大敗秦軍於三戶津和汙水。七月,章邯擔心趙高迫害,遂與司馬欣、董翳率秦軍約20萬眾於殷墟向項羽投降。

然而項羽於河北與王離及章邯戰鬥之時,劉邦於河南攻佔秦軍後方,八月突破武關,十月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入鹹陽,秦朝滅亡

新安殺降

同年十一月項羽率軍行至新安,擔心秦朝降軍生變,在新安城南(今河南義馬內)殺掉20餘萬的降兵。1912年修築隴海鐵路時在當地發掘出大量人骨,現在該遺址被稱為「楚坑」。可見當時項羽軍殺了多少降兵。

明人茅坤評巨鹿之戰:「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又有鄭板橋《巨鹿行》(巨鹿之戰)詩:「懷王入關自聾瞽,楚人太拙秦人虎,殺人八萬取漢中,江邊鬼哭酸風雨。項羽提戈來救趙,暴雷驚電連天掃。臣報君仇子報父,殺盡秦兵如殺草。快戰氣盛聲喧呼,諸侯壁上驚魂逋。項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千古無。千奸萬黠藏兇戾,曹丕朱溫皆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相關焦點

  • 巨鹿之戰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巨鹿之戰》的故事。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中一場以少勝多的決定性戰役。公元前208年,秦朝上將章邯包圍了趙國軍隊,無奈之下,趙軍只能死守在巨鹿城中,等待其他諸侯軍隊的救援。當時秦軍實力強大,戰鬥力強,沒有幾個諸侯國敢輕舉妄動。楚懷王下令兵分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前去解救巨鹿之困;第二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
  • 話說巨鹿之戰的項羽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中必然出現形形色色的戰爭,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黃帝時期的涿鹿之戰(黃帝大戰蚩尤)到中國近代史的戰爭(解放戰爭),中華大地上已經戰爭了5000年。然而,雖戰爭不斷,但中華民族依然屹立不倒,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民族之一。
  • 巨鹿之戰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
  • 巨鹿之戰具體發生在河北什麼地方?
    巨鹿之戰是推翻秦朝最關鍵的一戰,也是項羽的成名之戰。
  • 巨鹿之戰: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的破釜沉舟是戰役的關鍵因素
    在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而其中就有項羽的成名之戰——巨鹿之戰。這一戰不僅使項羽威名大震,在其叔父項梁死後迅速成長起來,填補了項梁留下的權力真空,而且也成為秦末農民戰爭在軍事形勢上的最大轉折點。正是從巨鹿之戰開始,義軍在軍事上才取得了對秦軍的優勢,戰場主動權轉到了反秦義軍一方。
  • 盤點中國歷史上五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巨鹿之戰項羽威震四方
    然而如果非要列舉幾場以少勝多的大戰役的話,我認為以下幾場戰役值得歷史好愛者閱讀與研究。1、巨鹿之戰(項羽對戰章邯、王離)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對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交戰的原因就不做贅述了。
  • 一、推測西楚霸王項羽用兵:布陣、戰術之巨鹿之戰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可謂是寥寥無幾。而項羽一生,就打勝了兩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一則是對秦的巨鹿之戰,一則是對劉邦各諸侯聯軍的睢水之戰,也叫彭城之戰。巨鹿之戰中,項羽殺宋義奪得軍權後,率部馳援巨鹿趙軍。
  • #邢臺頭條#150人拉開「巨鹿之戰」
    8月29日,由縣體育局主辦,縣足球協會、小刀酒業協辦的2020年第二屆「巨鹿之戰」足球聯賽暨「小刀酒杯」足球邀請賽在我縣足冀足球廣場舉行。巨鹿之戰足球賽,以兩千年前秦朝末年發生在巨鹿的著名戰役」巨鹿之戰」命名,是縣足球協會重點打造的名牌賽事。
  • 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典型以少勝多的戰例,項羽的秘笈是什麼?
    引導語: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彭城之戰中以少於數倍敵人的兵力擊潰敵人,這是為什麼呢?如果項羽兵團的戰鬥案例中只有一次,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那是一種運氣,算是一種偶然現象吧。可這是非常著名的兩次戰例,尤其是巨鹿之戰,是一次具有戰略轉折性的戰役,標誌著秦王朝的軍事實力衰弱。
  • 巨鹿之戰,項羽一戰封神
    秦、楚兩軍在巨鹿城東、漳泂之畔短兵相接,展開廝殺,廣闊的原野上硝煙滾滾,烽火連天。破釜沉舟,項羽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激發了全軍將士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志氣。抱著不勝必死之心的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個個殺紅了眼,呼號聲震動天地。不殺了你,我就得死,正因為怕死,求生的本能反而激發出巨大的能量,那是野獸身上的原始本能。面對這樣的野獸之軍,秦軍何來招架之力!
  • 王朝坍塌:暴秦大軍在巨鹿之戰的慘敗
    但在之後的定陶之戰,項羽的叔父項梁孤身圍剿秦將章邯的部隊。秦軍及時支援並採取突襲的手段大破楚軍,項梁戰死而楚軍主力損失慘重。為應對章邯之後可能發起的進攻,楚懷王被迫收縮兵力,調回項羽、劉邦和呂臣等人,準備同秦軍進行決戰。但秦國大將章邯卻認為,定陶之戰已經擊垮了楚軍主力,剩下的不足為慮。
  • 西楚玄鳥破秦軍,巨鹿之戰,經典的以少勝多
    古代戰場上想要以少勝多,無非依靠水、火、斷糧三策。巨鹿之戰的項羽,不僅斷別人的糧,還斷自己的糧,硬生生地扭轉了不利局面。項羽在幹掉宋義之後,獲得了楚軍的實際控制權。明白形勢已刻不容緩的他,立即揮軍北上,從平原渡口跨過黃河,向巨鹿主戰場大步前進!而此時,巨鹿的王離和章邯這對組合,配合依然默契。
  • 巨鹿之戰項羽究竟是怎麼以5萬破40萬的?
    就以項羽的成名之戰「巨鹿之戰」來說,巨鹿之戰項羽以弱勝強,以5萬兵力大破40萬秦軍,堪稱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但是人們對這場戰役最多的印象只是「破釜沉舟」,然後楚軍士氣大增大破秦軍,這對於一場決定了天下歸屬的戰役來說,是不嚴謹的,也是不客觀的,今天我們就要詳細分析項羽在巨鹿一戰中究竟做了些什麼才使得勝利的天平向他傾斜。
  • 巨鹿之戰,項羽為什麼是正確的!
    一,戰前決策:反合縱路線與合縱路線的鬥爭巨鹿之戰,許多人說項羽不懂兵法,說宋義懂兵法。他們一看,宋義主張等秦兵虛懈再攻擊,一看就很有計謀的樣子,再一看項羽,破釜沉舟,一往無前,唉,一介莽夫而已。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 NBA 中國古代經典戰役
    今天我們講述的中國歷史上五大巔峰對決戰役,分別是:長平之戰(紙上談兵)桂陵之戰(圍魏救趙)赤壁之戰(火燒赤壁)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淝水之戰(草木皆兵)筆者也摘取了NBA近二十年來總決賽精彩絕倫,讓球迷津津樂道的五場史詩般表演。
  • 項羽:巨鹿之戰,一戰定乾坤,千古霸王,將星突顯,帝國初現頹勢
    公元前207年,以楚國為首的各國義軍在巨鹿與秦軍進行了一場戰役,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此戰役之後,秦王朝開始走向滅亡,作為此次戰役的領導者,項羽開始展現其突出的統兵能力。
  • 秦末亂世,項羽是怎麼是怎麼擊敗章邯和王離,打贏巨鹿之戰的?
    巨鹿之戰是秦末起義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戰爭,在群雄並起的秦末亂世,項羽在巨鹿一舉擊破秦軍四十萬大軍。
  • 巨鹿之戰的真相是什麼?項羽真的有那麼厲害?
    巨鹿之戰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成名之戰,更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史書對於此戰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然而細細讀之,卻不難發現,《史記》中關於這場經典戰役的記載卻是矛盾重重,背後充滿了疑點,破釜沉舟、屢敗章邯、逼降王離等事件似乎並不像
  • 「巨鹿之戰」,項羽如何以少勝多?
    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開啟了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巨鹿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關鍵一戰,是決定大秦帝國命運的一戰,意義極大。強大的秦軍何以會失敗,項羽只有5萬兵馬,何以能以少勝多呢,打敗秦國名將章邯的20萬兵馬?
  • 巨鹿之戰:項羽封神一戰背後的歷史問號
    來源:CFP 古代實則不然,《呂氏春秋》言:戰國有九藪:吳之具區,楚之雲夢,秦之陽華,晉之大陸,梁之圃田,宋之孟諸,齊之海隅,趙之鉅鹿,燕之大昭。九藪即九個湖泊。彼時,巨鹿城建於地勢險要的高地,北有大湖澤,周邊有大片森林,秦軍大部隊難以充分展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