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菜必須保證低油低鹽軟糯,還有四個按照年輕人口味製作。12月12日上午11點剛過,就有老人來到西安市韓森寨街道新園社區餐廳等待開飯,而這個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的社區餐廳已經營一年多了。
「崔大爺是我們的鐵粉,基本每天都是第一個來。」新園社區主任高靜說,89歲的他聽不太清,問了半天才拿手比劃了「8」和「9」兩個數字。
跟崔大爺幾乎同時來的是普天小區的82歲姜女士,早早排在老年出餐口的第一個。「買四個菜帶回去,西紅柿炒蛋、杏鮑菇炒肉、蠔油燒豆腐、紅燒肉,我和老伴兩個人都夠吃了。」姜女士說,7元錢就能讓她和老伴中午吃得飽飽的,挺好。
高靜介紹,社區在冊登記的65歲以上老人超過1500人,老人在家做飯不容易,做多了吃不完,一個菜不營養,尤其是獨居老人更麻煩,社區是在了解到老年人的就餐難後,開辦社區餐廳,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去年11月16日開始運營以來,辦卡就餐的人超過600人,進入冬季每天就餐人數近200人,夏季人更多。菜品是適合老年人的少油少鹽軟糯的品種,還有普通口味的菜品,老年人如果想吃也能選擇。
提供老年助餐的新園社區餐廳並不大,上下兩層樓,一進門的牆上掛著今天的菜譜,「早餐 主食:饅頭、花卷、包子、稀飯、豆漿、煮雞蛋 副食:洋蔥拌木耳、芹菜豆腐乾、辣子炒雞蛋、爽口菜……午餐……晚餐 主食:饅頭、花卷、韭菜肉包、粉條豆腐包 副食:素炒菜花、酸辣土豆絲、涼拌胡蘿蔔絲、油炸花生米。」這個100多平方米的場地是普天小學免費提供的,除了社區65歲以上的老人,普天小學的教職工、周圍的上班族也會來此就餐。
79歲的郭女士和另外兩位老人一起在餐廳邊聊天邊吃飯,他們三個都是獨居老人,「飯挺好,我有糖尿病高血壓,吃飯必須少油少鹽,挺對胃口。」郭女士說,他們三個老姐妹都是20來歲從北京來的,年紀大了最關心的就是飯菜是否衛生可口,借中午吃飯老姐妹還能聚一起聊天。「基本都在這吃,偶爾自己做一頓。」
運營餐廳的第三方公司負責人王磊說,現在運營成本高,尤其今年豬肉價格飛漲,他們一直堅持沒漲價,針對社區內65歲以上老人的標準是早餐3元保證有雞蛋、午餐7元四菜一湯,晚餐自助3到5元,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還提供免費送餐服務。由於政府支持,他們已提供服務超過10萬人次。
提到最受歡迎的菜品,餐廳自己蒸的包子絕對算第一個。「肉包子才1.5元,素包子一元一個,但是我們的包子是這麼大的。」一名工作人員用兩個手圈起來比劃了一下,因為供不應求已經開始限購,每個人最多購買5個。
當然也不是只有老年人來此就餐,時間快到中午12點,不少附近的上班族也陸續來此就餐,「一頓飯十來塊錢,衛生乾淨,味道也不錯。」在附近一家藥店的一位女士說。
「如果午餐要吃到跟社區老人同樣標準的兩葷兩素一湯的標準,需要13元。」王磊說,對社區65歲以上老人是最優惠的標準,其他社區老人和上班族等是按照市場價收費,價格從三素9元到三葷一素16元不等,來這就餐的上班族也不少。
高靜表示,老年人的開餐時間是上午11點15分,中午12點後附近的上班族居多。新園社區餐廳算是附近經營最成功的了,還有其他社區的老人為了享受優惠價格,把戶籍轉到新園社區,也有老人在這助餐把自己還吃胖了好幾斤。
韓森寨街道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表示,轄區提供15分鐘養老助餐服務起步挺早,運行時間挺長,起初也面臨運行時間難長久和監管難度較大、個性化不足的情況。今年才統一引進社會力量參與,由第三方運行「飯大爺」這個品牌,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配備等,就是為了打造一個便於推廣的模式,在轄區按照15分鐘可步行走到進行布點,讓更多老人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務。
據了解,除了新園社區老年助餐點,韓森寨街道公園南路社區、鹹寧路社區、愛民社區也都有統一運營的老年人助餐點,預計下周四,東方社區的老年人助餐點也將營業。
「建設助餐點,都是由轄區共建單位提供免費場地,設備進場裝修等街道出資,為保證長久運營,每年還將政策性運營補助7萬元全部發給運營方。」該工作人員說。
按照《西安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和運營補助管理辦法》,新建和改擴建且包括老年餐桌服務在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在正常運營1年後,可申報建設補助。依據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基礎設施、服務功能等因素的評估得分,一次性補助3萬元到10萬元不等。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可申報運營補助,社會力量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補助按照評估標準的120%執行。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7萬元。
「其他社區也都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站,但是像新園社區把助餐服務搞的這麼好的算頭一個。」西安市新城區民政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新城區每個社區都建設有居家養老服務站,向居民提供日間照料、康復保健、文化娛樂等服務,但是不是每個站點都提供助餐服務,新園社區的助餐服務是新城區的亮點,他們也會以此為模式向全區及更大範圍推廣。
華商報記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