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0元」騙局:網絡錢包被盜刷超6萬元 為何獲得全額賠款?
在遭遇「0元清空購物車」的騙局後,劉阿姨的銀行卡被盜刷6萬多元。可最後劉阿姨卻拿到了全額賠款,這是怎麼回事?
南都記者從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獲悉,經過報案舉證,證明這些消費並非由劉阿姨操作產生的,同時符合個人帳戶資金損失保險的理賠要求,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完成了賠付,使劉阿姨獲得了對應金額的賠付。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提醒,為保障個人帳戶資金安全,廣大消費者需注意一些反常的情況,警惕電信詐騙,防範盜刷。
案例:
一份保險挽救了盜刷造成的損失
「雙十一」臨近,自稱某電商平臺的人士致電劉阿姨,稱劉阿姨成為今年「雙十一」百億補貼的幸運尾款人。
該位人士表示,只要劉阿姨實名驗證該電商帳號後,她就可以「0元」清空購物車。劉阿姨深信不疑,發送了多條簡訊,把自己電商平臺的帳號、身份證、銀行卡號等一一告知對方,並隨後將收到的幾個驗證碼亦一一發送給對方。
劉阿姨以為能坐等驗證後的大獎,但結果卻讓她難以接受。次日深夜,僅30分鐘內,劉阿姨銀行卡上的6萬多元被人盜刷完了。
不過,經過報案舉證,證明該消費不是由劉阿姨操作發生的,並且符合個人帳戶資金損失保險的理賠要求。於是,在向太平洋保險公司提交了完整索賠資料後,劉阿姨獲得了對應的損失金額的賠款。
個人帳戶損失險:不足百元保額數十萬
劉阿姨的個案涉及了典型的盜刷支付,也就是說「即便卡未丟失,但是錢卻不翼而飛」。
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青睞於便捷的網絡支付。但網絡盜付等新聞時有發生,令消費者對個人帳號產生擔憂。個人帳戶資金損失保險出爐的背後,是近年來逐漸增多的銀行卡盜刷案件,且已經呈現出了集團化、智能化等特點。基於這種現象的多發,保險公司近年來逐漸重視,不斷創新地推出保障銀行帳戶資金安全相關的險種。
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針對此類盜刷現象,損失的不同金額,推出三款不同保障的個人帳戶資金損失險。在個人帳戶資金損失險保險期間內,針對消費者個人帳戶被他人盜刷、盜用、複製或被保險人迫於暴力威脅將個人帳戶的帳號及密碼透露給他人導致個人帳戶內資金的損失,經舉證確定為理賠範圍內,保險人在保險金額內給予賠償。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的該類個人帳戶資金損失險承保標的廣泛,保險合同內的個人帳戶指自然人在經金融管理機構批准成立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的存摺帳戶、銀行卡帳戶(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及附屬卡)、手機銀行帳戶、網上銀行帳戶、電話銀行帳戶、微信銀行帳戶或在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設立的支付帳戶(包括支付寶、財付通)等。這些個人帳戶資金損失險的保險年限為1年,保費由每年38元、68元和98元不等,對應的保障額度則包括保額12萬元、20萬元(附加帳戶掛失、補辦費用200元等)、30萬元(附加帳戶掛失補辦費用500元)等。
注意十大情況
謹防網絡錢包被盜刷
為保障個人帳戶資金安全,保險公司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十大情況,警惕電信詐騙,防範盜刷。
1、不要點擊簡訊中自帶的任何連結;
2、不透露「簡訊驗證碼」,「簡訊驗證碼」是驗證本人身份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得向任何人和機構透露該信息;
3、不接無顯示號碼、轉接的異常來電。異常來電往往是詐騙分子設定的,若遇到直接掛斷就好;
4、不談卡號和密碼。網絡聊天中都絕不提及卡號、密碼、身份證號、醫保卡號碼等重要個人信息;
5、不信「接的」,相信「打的」。遇上不明來電謹慎接聽,切勿回撥,如涉及銀行業務及帳戶相關信息,必要時可主動撥打相關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
6、不匯款,錢財只進不出。任何要求自己打款、匯錢的行為都得長心眼;
7、不輕信陌生證據,詐騙分子常常通過不法途徑掌握用戶個人信息,並以此為證據假扮用戶親戚朋友,騙取信任,進行詐騙,必須多長個心眼;
8、不輕信釣魚網站,養成核實網站域名、網址的習慣;
9、不輕信新鮮事。詐騙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時事熱點設計騙局內容,如房產退稅、熱播節目等,切莫輕易當真;
10、應提高防範意識,不掃不明來歷的二維碼。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