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同城高校,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誰才是第一學府

2020-12-16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都位於江蘇省鹽城市。而鹽城市720萬人口,GDP5700多個億,在江蘇省也算是「大城市」了,但是這座大城市高等教育資源相當匱乏。鹽城市共有高校6所,2所本科高校,4所專科學校,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就是鹽城市僅有的兩所本科學校,不過兩所學校都是公辦高校。

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兩所學校都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辦過,但是在三年困難時期均停辦了,主要是江蘇省內高校太多,一旦消減高校規模之時,必然以地級市院校為主,所以兩所學校難逃厄運。恢復高考之後,兩所學校又以「分院」的形式復活。鹽城工學院當時是以南京工學院鹽城分院建校;而鹽城師範學院則是以江蘇師範學院鹽城分院名義招生。

後來,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都脫離了掛名院校,紛紛以專科層次獨立辦學。鹽城工學院1996年合併了鹽城職業大學之後,升級為本科高校,主要是以工學為主,2000年合併鹽城會計學校之後,開設了財經類專業。2018年獲得了碩士學位授權點,其優勢是化學工程領域,在材料、生物工程、機械工程等方面,也表現不俗。

鹽城師範學院,是1999年合併了鹽城教育學院之後升級為本科高校,主要是以師範專業為主,在「大三科」語文、數學、英語方面實力較強。2002年合併了鹽城商業學校之後,也開始走綜合路線,在開設了商學院和工科專業,但是整體依舊是以文理為主的高校。綜合來看,鹽城工學院的實力勝過鹽城師範學院。鹽城市第一學府,非鹽城工學院莫屬!

相關焦點

  • 鹽城師範學院和鹽城工學院,誰才是鹽城第一學府
    鹽城海陸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內河航運五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城市快速公交(BRT)運行,鹽城成為全省第二個、江北首個擁有快速公交系統的城市。鹽城本科高校有鹽城師範學院和鹽城工學院,今天我們談一下誰才是鹽城第一學府呢?
  • 江蘇鹽城申辦「鹽城大學」!兩校合併籌建如何?都是「一本」院校!
    日前,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文理第一批次投檔線,其中江蘇兩所高校最為引人矚目,那就是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成為江蘇省內為數不多的本一批次招生「院校」。
  • 宜春學院VS安徽金陵科技學院VS鹽城工學院VS淮陰工學院更名大學了
    除了安徽科技學院,還有幾所學院有望更名大學,他們分別是鹽城工學院、淮陰工學院、宜春學院、金陵科技學院。鹽城工學院校門這幾個學院裡,最有可能的應該是鹽城工學院,原因是鹽城工學院已經於2018年獲得國家碩士學位研究生授予單位了,學科建設起步要比其他幾位好點。
  • 鹽城擁有6所高等院校,其中2所本科院校
    鹽城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1.99萬人,在校生6.39萬人,畢業生1.73萬人。高校有6所,分別是:1、鹽城工學院2、鹽城師範學院3、江蘇醫藥職業學院4、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5、鹽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6、明達職業技術學院
  • 對話高校書記校長 | 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擦亮「師範...
    請您介紹一下鹽城師範學院在教師教育方面進行了哪些改革和探索?   記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師範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請您談一談鹽城師範學院在師範生培養方面是如何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創新協同育人新模式的?
  • 同為蘇北大學,淮海工學院(江蘇海洋大學)與鹽城工學院哪個更好
    那關於蘇北的大學,我們知道有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徐州醫科大學,解放軍空軍後勤學院、工程兵指揮學院等一些在業界知名的大學,但是除了徐州的大學外,連雲港的淮海工學院(現江蘇海洋大學)和鹽城工學院也是不錯的,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分數和學校的優勢,選擇性地進行填報!
  • 五年制專轉本鹽城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備考指導
    鹽城工學院是江蘇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位於江蘇省鹽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 鹽城、連雲港普通高等學校名單
    鹽城6所普通高等學校名單:1、鹽城工學院,辦學層次本科。鹽城工學院是江蘇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鹽城師範學院,辦學層次本科。鹽城師範學院是江蘇省屬高等師範本科院校。3、鹽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院,鹽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置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4、明達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層次專科。明達職業技術學院是具有獨立頒發大專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學校。5、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辦學層次專科。
  • 鹽城國企新特產業校園求才 待遇豐厚
    為有效降低疫情風險,在鹽城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市人社部門深入推進「萬名學子集聚計劃」,堅持「線上線下」並舉,在開發運行「沿(鹽)海行、成(城)就你」——鹽城市高校畢業生供需網絡平臺、常態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的同時,採取人才招引「小規模、多批次、精準化」的方法,聯合有關部門深入駐鹽高校、就地就近開展人才對接服務,為集聚「四新鹽城」建設急缺人才、引導更多學子留鹽來鹽就業搭建了優質高效的服務平臺。
  • 高校書記校長第一課㉔|鹽城師範學院戴斌榮:秉承鹽師校訓,成就...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意見》和省委《實施方案》,認真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和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 ,推動高校始終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根據加強高校領導班子政治建設要求,省委組織部 、省委教育工委聯合在「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先鋒網 、江蘇教育新聞網推出「高校書記校長第一課
  • 鹽城大學會成為現實嗎?網友:「鹽師和鹽工合併才行!」
    近日,有網友提出鹽城地區還沒有一所以「大學」命名的本科院校,建議新增「鹽城大學」以此給鹽城增加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種建議一出,鹽城地區的學子都建議,需要把「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範學院」合併組建成鹽城大學才行。
  • 鹽城真有鹽,建市卻不長,高校有6所
    說鹽城,先講個故事:當年孫悟空在天庭當齊天大聖的時候就是吃喝玩樂,有一次他在後廚發現廚師炒飯的時候,會把一塊白色的磚頭放鍋裡涮上一下,後來才知道那就是鹽。於是他偷走了一塊,就返回水簾洞打算給猴子猴孫嘗嘗,誰知道玉帝知道了派兵攔截,沒辦法只好扔到了大海裡了。剩下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海水是鹹的,往後就開始在海邊煮鹽曬鹽之類的。這個海邊就是鹽城。民間傳說大家不必當真,但是鹽城還真的生產鹽,歷史上就是一個大鹽場。公元前119年鹽城稱為鹽瀆縣,這個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公元411年更名為鹽城縣,使用至今。
  • 鹽城市舉辦「留鹽來鹽」高校專場招聘
    6月19日下午,市人社局、市國資委聯合舉辦「駐鹽高校學子留鹽行動」國企暨新特產業專場招聘會,江蘇博陽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拿出了「薪資5000元至15000元」的豐厚條件,招聘15名機械、電氣工程師,滿滿誠意吸引了一大批大學生在攤位前有序排隊應聘。當天下午2點多,鹽城市「駐鹽高校學子留鹽行動」國企暨新特產業專場招聘會在鹽城工學院希望大道校區如期舉辦。
  • 鹽城:跑步者的天堂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鹽城市各級政府累計投入300多億元用於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並將健身步道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共建成各類健身步道1300公裡,總裡程蘇北蘇中第一,位居全省前列。 時間的「碼錶」刻錄著奔跑的記憶。站在鹽城青年路大橋上瞭望通榆河畔,碧水潺潺,美景醉人。兩岸護坡上,綠色蔥鬱,河中來往船隻川流不息。
  • 鹽城師範學院:招生資料、轉專業、就業數據及山東省專業投檔分數
    鹽城師範學院招生資料鹽城師範學院是江蘇省屬公辦師範類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蘇沿海開放城市鹽城市市區。學校辦學地址:江蘇省鹽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號(新長校區);江蘇省鹽城市開放大道50號(通榆校區)。學校於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鹽城師範專科學校和原鹽城教育學院合併組建。
  • 品鑑鹽城·守望溼地 首屆絲網印刷海報設計實踐夏令營圓滿結束!
    8月21日,在鹽城工學院一展廳內,國內高校師生、設計機構負責人
  • 鹽城市中職與普通本科院校 「3+4」分段培養招生錄取分數線公布
    2020年鹽城市中職與普通本科院校「3+4」分段培養招生錄取分數線公布!
  • 國有企業新特產業「齊上陣」 鹽城市舉辦「留鹽來鹽」高校專場招聘
    6月19日下午,鹽城市人社局、市國資委聯合舉辦「駐鹽高校學子留鹽行動」國企暨新特產業專場招聘會,江蘇博陽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拿出了「薪資5000元至15000元」的豐厚條件,招聘15名機械、電氣工程師,滿滿誠意吸引了一大批大學生在攤位前有序排隊應聘。    當天下午2點多,鹽城市「駐鹽高校學子留鹽行動」國企暨新特產業專場招聘會在鹽城工學院希望大道校區如期舉辦。
  • 鹽城工學院"綠林衛士"項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金獎
    12月10日,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等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東北林業大學落下帷幕,鹽城工學院《綠林衛士——智能化樹木養護一體機》項目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組金獎。  本次大賽自6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了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2786所學校17.9萬個項目報名參加,參賽學生達92.4萬人。
  • 鹽城團組織: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
    這是12月3日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南京大學活動中的推介詞,該活動由鹽城市委市政府和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由團鹽城市委聯合各大高校聯合承辦。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生態引人」成為鹽城政府招才引智的一大招牌。多年來,他們一直以各種舉措「種好梧桐引鳳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