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不用管,過幾天就好了」一些看似「有經驗」的老人經常會這樣說,她們不懂什麼是生理性黃疸,什麼是病理性黃疸。怕你不信,還會再補充一句:「那誰誰家的孩子,黃疸持續了30天,後來不是也慢慢好了。」
殊不知,這種「不用管」的態度,有可能導致寶寶腦癱。
因為家長無知,讓寶寶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浙江溫州有個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和其他寶寶一樣,粉粉嫩嫩很招人喜歡。但是,在出生後第三天,皮膚開始泛黃,後來的幾天,臉上、身上、手心、腳心,甚至眼球都開始發黃。
家人趕緊帶寶寶去醫院了,當時測的黃疸值已經到了18mg/dl,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醫生要求其馬上住院,並且這麼小的寶寶,只能住ICU。
聽到這個消息,家裡人覺得有點詫異,黃疸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嗎?而且,寶寶才出生三天,還讓住ICU,是不是醫院想坑我們的錢啊。再加上婆婆說「寶寶黃疸不用管,過幾天就好了,以前的孩子得黃疸,根本就不去醫院看,後來不都好好的嗎?」
家裡人一猶豫,最後還是決定帶寶寶回家,沒有聽醫生的話。可過了兩天,寶寶就開始不吃奶、長時間哭鬧,偶爾還會抽筋,嚴重的時候甚至出現了驚厥,身體呈反弓型,家人再次帶寶寶來到了醫院。
這次家人不再猶豫,要求醫生馬上安排住院。但是,此時測到的黃疸值,已經到了28mg/dl,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已經出現了膽紅素腦病,也就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已經進入了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醫生說,孩子以後很有可能是腦癱,一家人腸子都悔青了,可惜已經晚了。
醫生解釋到,異常增高的膽紅素在體內累積時,對新生寶寶來說就像一種毒藥,會導致身體多處器官損傷。大量研究表明,高膽紅素可對新生兒的腦功能、腎功能、聽力,以及心臟均有損傷。
黃疸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黃疸是如何形成的,民間有許多傳說……
有位媽媽懷孕時喜歡吃芒果,結果寶寶生下來後黃疸嚴重,住了一星期的ICU。一家人都埋怨當媽的太嘴饞,吃了太多的芒果,才讓寶寶得了黃疸。
還有的孕媽說,孕期吃鵝蛋、喝綠豆湯、喝菊花茶,吃的清淡一些,寶寶出生後就沒有黃疸。
也有人說,寶寶出生後趕緊餵葡萄糖水,連續餵3~5天,寶寶就可以退黃疸。甚至有迷信的家長,會給寶寶刺破手指,利用放血來消除黃疸。
敲黑板劃重點:這些都是錯誤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裡,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黃色的色素,這就是「膽紅素」,膽紅素進入肝臟後,會合成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腸道後,通過腸道蠕動隨大便排出,這就是大便是黃色的原因,少量隨小便排出,這就是尿液發黃的原因。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之前一直在子宮裡,身體裡的紅細胞很多,代謝比較快,這是為了用來載氧。紅細胞越多,生產的膽紅素就越多,但出生後,寶寶的肝臟不太成熟,膽紅素的排出效率就會比較低,所以才出現了黃疸。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發育,吃奶量增多了,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就增強了。本來發黃的皮膚,就會開始慢慢褪去,這個時間大約在7~20天,也有少部分寶寶會持續30天以上。
極少數的寶寶,會患上病理性黃疸,比如母子血型不合、感染、早產、肝功能異常等。當膽紅素生產過快,肝臟反應過慢時,膽紅素就會急速上升,如果進入腦細胞,就會造成膽紅素腦病,對寶寶產生嚴重傷害。
應付黃疸的科學方法
應付黃疸,會有各種各樣的土方、偏方,這些實際上99%是沒有用的。即便是有用,那也只是心裡安慰,因為大多數寶寶都只是生理性黃疸,即使不治療,也能慢慢褪去。
1、多喝奶、多排洩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寶寶多多喝奶,多排洩,比如每隔2小時就餵一次。黃疸寶寶大多比較嗜睡,吃起奶來沒什麼勁,家長可以叫醒寶寶,鼓勵寶寶多吃奶。
2、照藍光
醫院做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給寶寶照藍光。因為黃疸是由於膽紅素升高引起的,而膽紅素能夠吸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膽紅素,氧化成一種水溶性的產物,也就是光氧化膽紅素。然後,光氧化膽紅素可以從膽汁或尿液中排出體外。
現在很多醫院有租用藍光治療儀的,可以去醫院諮詢下,如果寶寶黃疸值並不是太高,可以租用設備在家裡治療。
3、曬太陽作用不大
雖然理論上,陽光中某些特殊波長的藍光,可以起到治療效果,但陽光照射需要在戶外,而且要選擇較好的天氣,對溫度的要求、環境的要求較高,如果方法不對,可能對寶寶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什麼時候需要馬上去住院治療?
首先,寶寶出現黃疸後,要每隔2天去醫院監測一次黃疸值,醫生會告訴你高不高,是回去觀察還是建議住院,醫生會明確告訴你,相信醫生的診斷。其次,寶寶若出現抗拒吃奶,大小便次數少,大便顏色發白,長時間嗜睡不醒,甚至有了一些你無法解釋的症狀,最好馬上去醫院,不要在家裡等。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