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導語:
人生短短幾十載,卻要面對無數次選擇,走什麼樣的路,過什麼樣的橋,最終的選擇權在自己手裡,才算沒有白活。
今天講述的故事,是我的外婆講述的,我將它寫下來,以作紀念。
01初次嫁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姑奶奶。姑奶奶屬於三零後,新中國解放後,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附近莊子上的一戶人家。
她的丈夫是個臉上長滿麻子的男人,讓人看著就不舒服。姑奶奶也就對他沒有好感,從嫁過去就沒和他在一起。
按理說,這種事情女人是沒有說話權的,但姑奶奶個頭高,身體健壯,一般的男人根本拿她沒轍。
姑奶奶力氣大,人又勤快。天不亮,就起來幹活,燒飯,洗衣,餵豬,下地,鄉下的農活樣樣在行。正因為姑奶奶能幹,婆家也沒有因為她不願同房而拿她怎麼樣,畢竟能掙到工分,全家才有飯吃。
就這樣,日復一日,兩口子相安無事一年多,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當家,新時代的婚姻法誕生,夫妻之間可以通過法定程序辦理離婚了。
這在當時是風靡全國,像一股潮流一樣傳遍城鎮與農村。聽外婆說,民政局門口離婚的人排成了長隊。聽起來像個笑話,但也是一個悲哀時代的結束,包辦婚姻,男女不平等的時代的結束。
姑奶奶也不落人後,一大清早,梳妝打扮好,就帶著男人去民政局門口排隊了。婦女主任負責調解,調解不成的就蓋章離婚。
姑奶奶如願恢復自由身了。
02再次成婚
姑奶奶離了婚,回了娘家。不過半年,在媒人的介紹下,和另一個人認識了,這個人後來就成了我的姑爹。
姑爹爹是從部隊退伍回來的,到了村裡也是村幹部的身份,人長得也是儀表堂堂。說起這個姑爹爹他也不是頭婚,在入伍之前結過婚,但他的妻子並沒有安心在家等他,而是和莊子上另外一個人好了,懷孕生子。在這期間,姑爹爹一度被認為在戰場上犧牲了。
姑奶奶是二婚,但從沒和前夫好過,還是黃花大閨女一個。她也沒有嫌棄姑爹爹結過婚,兩個人相處得不錯,不出半年,就領證在一起了。
這是姑奶奶一生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即使後來姑爹爹得了老年痴呆,不認識她了,姑奶奶也全心全意地照顧他,直到他離世。
03婚後生活
情投意合的兩個人在一起,第二年就添了人口。姑奶奶還是一如既往,照顧好家裡,兼顧到地裡的農活。小日子越過越好,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家家戶戶的孩子都不少。
姑奶奶一共有三個兒子,一個閨女。我的外婆有五個孩子,四五個孩子,在那個時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人多力量大,地裡的農活主要還是靠人力耕作,這應了一個時代的需求。姑奶奶家的房子蓋得比較早,三間堂屋的草房子,還有廂房一大間用作廚房,圍起來的院子也較別人家大一些。
婚後的生活,不說甜如蜜吧,和上一段婚姻相比也算是有滋有味了。即使到餓死人的年代,姑奶奶家都還算過得去。
好日子是靠雙手創造的,上天不會辜負勤勞的人,何況是能吃苦耐勞的人。
04歸去兮
姑奶奶一生很平淡,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但她不喜歡不將就的這種個性,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姑奶奶家和外婆家是鄰居,每年寒暑假去外婆家,都會去姑奶奶家玩。每次我去,姑奶奶都會準備一些好吃的。
記得有一次,知道我要來,單獨去集市上買了豬肉,包餃子給我吃。那個時候能吃一頓豬肉餃子,算是招待貴客了。
自從我結婚,就沒有再見過姑奶奶。就在前不久,聽外婆說,姑奶奶過世了。很突然,我一直想著去看看她的,真是時間不等人,你已經還可以再等等,但對於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來說,剩下的日子可以按秒來算,說結束就結束了。
05感想
既然人生如此短暫,那為自己活著就顯得格為重要。無論是選擇上哪所學校,哪個專業,選擇一個怎樣的另一半,選擇一份怎樣的工作,各種各種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的結果都需要自己來承擔,那開始的選擇權就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