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統計數據表明,肺癌發生率大幅升高了!同時,其他類型的癌症如皮膚癌等發病率卻下降了。肺癌發生率增高是否因為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呢?這種猜測毫無道理,因為目前根本沒有這樣的依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直接誘發癌症,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導致?這裡探討如下。
新冠疫情為何使肺癌發病率增高,其它類型癌症發生率降低?背後原因令人擔憂
可能存在以下的因素導致新冠疫情期間肺癌確診病例增多:
1)由於疫情到醫院檢查肺部症狀的人多了
筆者老家村裡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村裡有位老伯過年期間正好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如果沒有趕上疫情,可能就在村衛生院打點針,吃點藥解決了。但是由於疫情,被村幹部要求隔離,並且到定點的三甲醫院明確診斷,發現不是肺炎是肺癌。雖然發現了,但是也已經到了晚期,治療沒多久就去世了。
新冠疫情,各個地方都在宣傳新冠肺炎的症狀和檢查,居民和社區對相關症狀的人群特別警惕,所以可能出現類似症狀的時候就及時就醫了,而很多癌症可能初期的症狀就是很不明顯,像肺癌,可能跟普通肺炎的症狀差不多,平時很多人不注意可能就自己買藥吃了症狀改善就不再管了。
2)醫院進行肺部CT檢查的人多了
疫情初期,由於新冠試劑存在供應不足、「假陰性」、「假陽性」等問題,很多醫院會遵循指南結合影像學檢查,特別是胸部CT來診斷,這自然就會增加發熱、咳嗽等患者照CT的機率。
因為平常我們體檢和普通肺部感染大多拍X光胸片,它的解析度低,一般篩查不出肺癌,發現的時候基本都到晚期了。而CT的敏感度是X光的4-10倍,篩查出肺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自然會增加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腫瘤發現的概率。
3)疫情期間,很多人不願意去醫院
如果不是發熱,咳嗽,一般人疫情期間不願意去醫院體檢,畢竟疫情期間醫院是高危地帶,特別是老年人,害怕因為自己免疫力低下,去了醫院感染病毒風險大。於是身體一些不舒服,能忍就忍,這樣就失去體檢,隱藏的癌症就不容易發現,從而導致這些癌症的發病率下降。
結語
通過分析,我們也從中得到啟發:肺癌雖然起病隱匿,但如果我們有防範意識,40歲以後定期進行肺部CT檢查,就能大大提高肺癌早期的發現率,而早發現對肺癌的治療和預後無疑非常重要。其它癌症的發現也是同樣道理,出現身體不舒服,就不能忍,去醫院看專科,查明原因非常關鍵。
最後,無論是新冠病毒肺炎還是肺癌等癌症,都是我們要共同對抗的敵人。生活中只有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戒菸,做好防護,有不適症狀儘早去醫院進行規範的診療,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百裡挑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