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治療費用可能每年高達20萬元以上,而現在最低可能一年10萬元不到。」1月16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辦的盧醫生肺愛課堂科普講座上,該院腫瘤科盧凱華主任表示:隨著肺癌免疫療法治療費用的大幅下降,今年開始將會有更多的肺癌患者從免疫療法中獲益。
講座現場,盧凱華主任為患友們介紹了肺癌的免疫治療那些事,給大家帶來國際前沿知識的同時,也鼓舞了患者們戰勝肺癌的勇氣。據悉,今年盧凱華主任也將出版《盧醫生說肺小結節那些事兒》和《盧醫生說免疫那些事兒》,繼續為肺癌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服務。
2019年,盧凱華和她的肺愛之家共做了12場線下肺癌科普,而一本《盧醫生說肺癌那些事》的出爐面世,也讓更多的肺癌患者和家屬找到了真正的乾貨指南。在為眾多患者的服務過程中,盧凱華發現要做的事實際還很多。
「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患了肺小結節後感到很焦慮,甚至會緊張到以為自己跟肺癌掛了鉤,心理負擔過重也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究竟肺小結節患者應該如何真正去應對這類疾病?如何去幫助更多的患者去獲得幫助?我希望能針對更多健康及亞健康人群做科普。」
得了病的患者不能太過焦慮,而對另一部分患者而言,正確認識新的診療方法也很重要。肺癌免疫治療作為一種醫療進步的新興治療手段,很多患者對於其也並不了解,「以前免疫療法治療費用太高,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療法,而今年隨著治療費用的下降,一些國產免疫治療一個療程可能只需要花費5000-6000元。」在依靠傳統的治療手段之外,肺癌患者可以在符合指針和醫生的指導下有其他更多選擇,也更多了一份生命的延續,這也是科普的意義所在。
盧凱華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盧醫生肺愛之家」的發起者,她打造的「多學科診療」模式和院內治療向院外康復服務延伸的「醫患社群」新模式也受到了患者的肯定。2019年「盧醫生肺愛之家」線上接診肺癌患者4171人、新病人1300人,線下接診門診患者3142人次。「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有問題可以隨時通過線上平臺給我留言,我也會一一答覆。」
除了線上搭建一對一服務平臺外,盧凱華主任也帶著「盧醫生肺愛之家」也走進各大社區去做科普講座,並去患者家中去做家訪,醫患社群延伸到市區周邊,甚至走出江蘇深覆蓋到全國。她表示:「未來一年,我希望能針對更廣人群做科普,使廣大患者和老百姓能夠輕鬆、準確的了解並學習肺癌的科普知識和最新診療進展,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得到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