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和江蘇省醫師協會聯合主辦,盧醫生肺愛之家協辦的第十屆國家級肺癌多學科診療進展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紫金山莊成功舉辦。
廣東省人民醫院原副院長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作為特邀嘉賓線上主講。「盧醫生在肺癌領域紮根多年,做出了很大的成績,舉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也很有名氣,每屆學習班都會給醫學同仁們帶去新的學術知識。同時盧凱華教授創建的盧醫生肺愛之家也深受患者歡迎,吸粉無數,希望盧醫生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和盧醫生肺愛之家都能越辦越好」。
「肺癌作為對人類健康影響最大的腫瘤之一,如何做到早期診斷、如何治療以及肺癌患者的多學科全程管理,一直是肺癌領域需要面臨的問題。盧凱華教授一直在為此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盧醫生肺愛之家以及盧醫生肺愛之家的志願者們的付出也十分可親可敬,他們對患者內心世界的探索同樣也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對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關懷中非常重要的話題。」江蘇省人民醫院佔伊揚院長對於盧醫生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江蘇省醫師協會會長劉彥群會長專程參加,他說,「這是我連續第四次參加盧凱華教授主辦的國家級肺癌繼續教育學習班,盧凱華教授堅持十年舉辦多學科診療班,來幫助更多醫生為患者制定多學科的診療方案,提高治癒率,提高生存質量,關心、支持、幫助患者活的更好,活的更長,是真正的服務於患者。」
肺愛之歌,溫暖開場
嘉賓互動共唱肺愛之歌
有一份愛,說的是醫患之間的愛心情懷;有一首歌,唱的是我們生命的璀璨感慨;有一套操,做的是一呼一吸間的肺愛節拍;有一本書,寫的是肺癌患者最關心的事哎;有一個家,盛的是由苦到樂人間大愛;有一段路,走的是全程呵護面向未來;有一個夢,追的是早防早治世間無癌......與會嘉賓現場互動共唱肺愛之歌,成為一道亮麗溫暖的風景線。
回首肺癌多學科的十年,腫瘤作為慢性病的一種,生存期明顯延長。「有靶打靶,無靶免化」,診斷治療技術層出不窮,群雄逐鹿。但同時也給予患者和家屬更多的選擇題,先開刀還是先化療?治病需要多少錢?生存期有多長?生存質量究竟怎樣」成為最大的困惑。怎樣做好腫瘤患者院前,院內和院外的全周期管理,需要新思維新科普助力患者和家屬的新力量。盧醫生充分運用融合媒體的手段,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深度垂直連結,每月主辦各種類型的主題科普講座、家屬訪談會、踏青出遊、集體過生日宴等活動,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精神關懷。
大咖雲集,專家薈萃
打造肺癌多學科知識盛宴
陳亮、盧凱華、陳嘉、宋勇、史美琪、褚曉源、孫新臣、黃茂、解衛平、薛濤、黃俊星、張西志、童建東、陳平、郝吉慶、孫三元、戴聖斌、俞同福、陳凌翔、孫小峰、王朝霞、韓正祥、方申存、朱權、吳衛兵......來自江蘇省各大醫院從事肺癌領域的內科、外科、放療科、病理科等近50位頂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現場以及直播間的眾多醫學同仁獻上了一場集肺癌診斷、治療、康復於一身的饕餮盛宴,詳細解析肺癌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精準診斷、抗血管生成治療、罕見基因突變以及Ⅲ期肺癌相關的治療與進展,走進學術前沿,分享新的進展和理念。
肺癌精準醫學領路人吳一龍教授,就「非小細胞肺癌輔助靶向治療的進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吳一龍教授認為,輔助靶向治療正在走向臨床,有EGFR突變的患者術後不論化療與否都可進行輔助靶向治療,同時輔助靶向治療也是EGFR突變2-3期患者術後的一種選擇。
針對現場醫學同仁提出的相關問題,本次會議設置了「靶向治療篇、免疫治療篇、精準診斷篇、血管靶向篇、少見靶點篇、三期肺癌篇」的大咖品鑑環節,特別邀請多位精通該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相應解答和對話,為眾多的醫學同仁們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學術交流方式。
十年堅持,碩果纍纍
搭建肺癌多學科專家交流平臺
盧凱華教授,盧醫生肺愛之家創始人,作為第十屆國家級肺癌多學科診療繼續教育學習班的大會主席,一直致力於搭建肺癌多學科專家交流平臺,推進肺癌的多學科診療和全程化管理。
盧凱華教授表示:「開展肺癌多學科教育學習班,為多學科專家搭建學術共享平臺,一方面可以幫助患者優化治療策略,使更多患者得到更為規範化的診療及個體化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醫學同仁不斷學習最新的醫學進展和跨學科的知識,共同提高診療水平和質量。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患者,一切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踐行全程管理的先驅。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敬畏生命,全程呵護,在患者「帶瘤生存」的漫漫長路上,陪伴他們面對腫瘤,幫助他們清除病症,支撐他們重拾生活的勇氣,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人緩解和治癒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