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一個熱血激蕩,才子佳人輩出的戰亂時代。他們閱覽過這急劇動蕩的歲月,他們的故事,在時光的積澱中愈發歷久彌香。
夫妻、情人亦朋友
這個時代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見識了太多離別和離散,於是更憧憬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
而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歲月靜好,細水流長,日久愈純。
一生相伴六十餘年,他們從學生時代,一直攜手走向生命的終點。
初遇
一見鍾情的愛情簡單而直白
1932年,春。那年,楊絳21歲,錢鍾書22歲,她和他在清華古月堂初見。
當時的錢鍾書,帶著一副老式眼鏡,目光炯炯有神,談吐機智幽默,滿身浸潤著儒雅氣質。楊絳雖不驚豔確也漂亮、滿腹才學。
兩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
就此,娟秀的她便入了他的心。沒多久,素來「傲視群雄」的他就給她深情地寫信約見。並直言「我沒有訂婚」來表白自己一顆愛慕她的迫切的心。而她,也在「我也並非費孝通的女友」的解釋中表明了自己一顆萌動的心。
由此,兩下釋然,情緣即定,世間有了一段絕美的曠世之戀。
曾見到有句話說:「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就應了這句話。
兩人有時候會因為某個小問題討論一個下午,有時候就只是安靜地坐在一起看書。除了約會,就是通信。
他們才學相當,既是愛人,又互為知己,三觀契合,心意相通,互敬互愛,彼此包容。
錢鍾書贊愛妻:「最才的女,最賢的妻」。他七十多歲還堅持給楊絳寫情書,令愛情之樹常青。
相依
對等的愛情裡,獨立又相依存
錢鍾書長相英俊、才高八鬥。楊絳美麗、優雅低調、淡泊。
他們都有自己熱愛的事物,亦有追尋夢想的力量。
很多人總會認為,婚後日子過久了,就會衝淡愛情,最後生活變成了應對。而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純淨而又美好,歷久彌香。到現在還令世人津津樂道。
結後,楊絳陪同錢鍾書出國求學,從英國到法國,他們一同成長、一同進步。
與一般的夫妻相處不同,在文學上,錢鍾書與楊絳有交流、有碰撞,甚至是有競賽,在生活上,錢鍾書則是百般寵溺這個妻子,在人際上,楊絳則處處為錢鍾書著想。
留學期間,楊絳懷孕住院期間,錢鍾書每天到醫院探望。妻女出院回家後,平日裡「笨手笨腳」的丈夫還燉了雞湯盛給妻子喝。
歸國後,在上海淪陷時期,錢鍾書苦心創作名作《圍城》,兩年時間裡,因外界的紛紛擾擾,曾多次想就此止筆,幸得楊絳從旁支持鼓勵,幫他隔絕下了不少繁雜。
縱然是經歷過文革那段暗無天日的時日從他倆的身上也從不曾感受到一絲苦澀,雖然聚少離多,但卻一直恩愛如初。
1998年12月,在愛女離去的後一年,錢鍾書也走了,在彌留之際囑咐她:絳,好好裡。後來,楊絳將一家三口的日常瑣碎整理成冊《我們仨》,2016年,享年105歲的楊絳先生去世。
終有人會跨越山海,來與你相遇
錢鍾書曾對楊絳說:「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字字真情,無不讓人動容。
婚姻幸福與否,取決於愛情的質量。如果Ta是你唯一想攜手一生的人,那就彼此用心經營,一起度過漫漫餘生。
如果,你也還沒遇到,那我們就一起等待吧~相信,終有人會跨越山海,來與你我相遇。
願未來,你我都有一份波瀾不驚的愛情,都有人陪看細水長流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