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經過2年建設的漢口沿河大道改造工程順利完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驅車從古田一路前往礄口路,沿途綠樹成蔭,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中間用綠化帶分隔,漢江北岸城市核心功能區又新增一條靚麗的沿江風景線。
增加車道解決「瓶頸口」問題
改造前的沿河大道漢西路段。 通訊員肖暢 供圖
改造後的沿河大道漢西路段。 通訊員肖暢 供圖
上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首先來到沿河大道與古田一路交會處,這裡是改造工程的終點,地面交通標線已經勾畫完成,車輛快速平穩駛過。以前狹窄的道路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平整寬闊的雙向4車道路面。
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公司沿河大道項目現場負責人肖書偉介紹,沿河大道(礄口路-三環線)分為9.5公裡舊路改造段(礄口路-古田一路)、2公裡新建段(古田一路-三環線)。該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目前改造段(除下穿鐵路段)已經完成了。
改造前的沿河大道越秀廣場段。 通訊員肖暢 供圖
改造後的沿河大道越秀廣場段。 通訊員肖暢 供圖
「沿河大道古田一路段原來只有2車道,是沿河大道的『瓶頸口』,這次改造,我們將其提升為雙向4車道,並增加綠化島,改善交通環境,分流了解放大道等平行於漢江的幹道交通壓力。」肖書偉說。
沿河大道漢西路「Y」字型道路交口改造後,將不同方向車流分成三股,解決交通亂象。 通訊員肖暢 供圖
此外,在沿河大道漢西路段,漢西路連接起解放大道和沿河大道,與沿河大道呈「Y」字型。「由於道路交口形狀特殊,交通秩序原本較亂,經過改造,我們進行三股分流,不同方向的車輛各行其道,解決了這裡交通擁堵的問題。」
據了解,沿河大道舊路改造期間,採取半幅打圍施工,並未中斷交通。
纜線入地,大樹保留
沿河大道人行道採用壓花混凝土新工藝,井蓋周邊與人行道渾然一體 。 通訊員肖暢 供圖
沿河大道改造,除了重新修整路面,還包括排水、交通、照明、綠化和下穿高鐵立交等建設內容。曾經破損不堪、管網缺失、坑窪滯水的沿河大道,如今已華麗變身,變成集交通、慢行、服務和景觀功能於一體的城市主幹道。
「我們進行了雨汙分流,並把9.2公裡長的電力及通信架空杆線全部入地,天空再沒有密布的『蜘蛛網』。」肖書偉說,原來古田一路部分路段只有單側路燈,現在全部改成雙側都有路燈,完善全線照明設施。
沿河大道古田一路段,為保留這幾棵大樹,把人行道改到內側。 記者陶常寧 攝
在古田一路的道路交口,記者看見有4棵楓楊「體型」較大,與周邊種植的新綠植不太一樣。「這是我們特意保留的老樹,古田一路原來是礄口老工業區,這幾棵樹應該有五六十年的樹齡,因此我們特意改變人行道的位置,把樹保留下來。」肖書偉說。
關於沿河大道改造段的人行道,設計簡約獨特。「我們根據各路段商業及居住業態功能的不同劃分,分別採用水磨石彩色仿石磚和黑色條紋磚,以及整板混凝土壓花工藝,體現了明顯的簡約風格,既耐用,又美觀。」
沿河大道越秀廣場段,簡約平整的人行道。 記者陶常寧 攝
克服疫情、汛期影響,及時調整施工計劃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項目建設的節奏。4月底,復工復產後,又因現場施工斷面狹窄,制約了排水箱涵及下穿京廣鐵路橋涵洞的施工。7月,因為汛期,停止排水箱涵等地下管網作業,建設隊伍全力投入防汛工作,直至8月中旬才再次啟動施工。
建設期間,建設方與施工方武漢建工集團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理清剩餘施工內容的重難點,及時調整施工計劃,儘可能降低疫情、汛期對建設工期的影響。
沿河大道改造及新建段區位圖。 製圖胡欣
「古田一路段施工時,為儘可能降低施工對市民生活、出行的影響,我們在原本不具備整體開挖施工條件的古田一路段,新建臨時通行便道,採用『戰時』機制,24小時不間斷施工。」肖書偉說,管理人員分兩班倒現場值守,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原本需4個月才能完成的箱涵、道路、人行道等施工內容,順利打通2車道變4 車道的道路「瓶頸口」。
對於剩下的「下穿京廣鐵路段」,10月8日,防汛警戒解除後,沿河大道下穿京廣鐵路橋段涵洞段迅速復工。為保證京廣鐵路運行絕對安全,只能利用每天2小時的鐵路運行「窗口」時間段施工。施工方中鐵十局集團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搶抓施工進度,將力爭於2021年6月完成下穿涵洞主體結構施工,2021年10月完成下穿段道路的通車。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肖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