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自討苦吃
如今在在5G晶片市場競逐中,誰能拿下華為的訂單,誰便有了問鼎市場第一的資格,而高通,似乎已錯失先機。華為大單助力下,聯發科似乎非常有希望超美國巨頭,問鼎中國晶片市場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高通曾與華為「握手言和」,在專利使用問題上達成和解,華為將向高通支付約18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用。基於此,市場紛紛猜測,華為或將與高通達成進一步合作,比如交付晶片大單之類,但最後華為選擇了聯發科。
也許有人會問,華為為何將如此大量的訂單交付給聯發科?實際上,華為與聯發科的「聯手」已不是第一次,今年以來,華為已在7款手機中使用了聯發科的曦力系列4G晶片或天璣系列5G晶片,下半年發布的5G新機也準備使用聯發科晶片,可以說,華為與聯發科的合作「早有苗頭」
聯發科原來是被高通穩壓一頭,很可能因為華為成為世界一流晶片製造廠,從而挑戰高通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而且華為更願意看到這一結果。
高通更著急的原因可能遠不止如此,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決定,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管制清單,同時擴大5月禁令的限制範圍,不再局限於晶片代工企業。未來,凡是使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在沒有得到美國相關部門許可的前提下,都不能擅自跟華為合作。
「強制關閉合作大門」!有外媒稱:高通迎來壞消息,美國商務部發布的這一消息,強制關閉了合作大門,後續高通跟華為的合作就更加難以達成。而這也意味著,高通將失去80億美元的合作訂單,以及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市場。
國產廠商助力聯發科
在共同目的上,他們都不願意看到美國高通在手機晶片(CPU )市場一家壟斷獨大,是削弱高通的一種戰略上的未雨綢繆,故此,他們一起努力挺聯發科手機晶片。因為除了聯發科,世界上沒有再好手機晶片商科可供選擇。否則,聯發科「死了」,對於四家知名手機廠商,都沒有好處。
對於小米、Oppo、Vivo而言,他們更多是為了「留一手」。雖然他們一貫是美國高通手機晶片的「鐵粉」,前擁後簇。但是這兩年,他們都有聞目睹,美國的不可理喻的「多變」,使他們有些膽怯,都怕成為美國高通砧板上的「魚」,隨時都可能被美國「咔嚓」。現實情況,逼迫他們不得不考慮這種市場風險。
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情況?聯發科手機晶片,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雖然研發很「勤奮」,但是基本上長期以來被鎖「冷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備受煎熬。
但是2020年4月份以來,長期被冷落的聯發科手機晶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享受到了「寶寶級別的疼愛」,使聯發科「豆蔻青春」又回來。
實際上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的原因還是歸咎於美國禁華為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國產手機廠商們是比較害怕有一天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要想好一些退路,所以現在小米OV當然要減少對美國公司的依賴性。
而且在華為被禁之後,中國已經表明要對高通蘋果等進行反制裁,這就保不準哪天我們就不等高通晶片進入中國市場了,所以那時候的話小米OV就不能使用高通的晶片,因此現在逐漸選擇聯發科也是正常的備選項目
寫在最後
誠如餘承東所說,「自研手機晶片一途,華為從嚴重落後、比較落後、到有點落後,一直到終於趕上來,獲得領先,然後現在被封殺,這過程投入巨大研發資源」。
此後如竟沒有麒麟,叫華為如何不痛心?
也許最開始華為也沒想過要成為全能冠軍,華為只是想把產品做到最好,然後讓大家都有生意做。然而,美國政府做得絕,一定要搞死華為,一定要制服中國。
然而,美國認為殺死華為就能阻止中國進步,這種想法本就非常天真,因為華為只是中國的一個企業,中國是一個和美國一樣深厚的體系,難道美國沒有了高通、思科、蘋果,美國這個國家就徹底不行了嗎?何況,華為也不會坐以待斃,未來一旦美國逼出一個全能華為,那真的是美國自己製造的最強大對手。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下,相互合作才能促進企業間的共同發展。就如同一些網友所言:如果失去中國市場,那美國科技產品再先進又能如何?還不是只能堆積在倉庫裡?
討論題:國產廠商轉投聯發科,是否影響到你購買手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