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盜馬的漢子你智勇雙全。盜馬的漢子比套馬的漢子更瘦弱,但更瀟灑,更飄逸,更智慧,就好像《盜馬記》跟《套馬杆》一樣,朗朗上口,老少鹹宜,不過,比《套馬杆》更顯高檔。
乍一想,《套馬杆》多紅啊!很多人都聽過,聽來都會唱,用營銷的術語說,這是「強化消費者的記憶」了。再一想,不對呀,《套馬杆》充其量就是一菜市場歌曲,比菜市場更高檔的市場頂多是一超市,說明《盜馬記》也並不咋樣嘛!
《盜馬記》拍得很美,那是因為布拉格,看《盜馬記》的收穫是明白了為何有人想把蜜月地點選在布拉格。也正是因為布拉格,觀眾才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希望電影借著布拉格出彩。可惜,白鴿背對著夕陽,雖畫面太美,雖浪漫四溢,可觀眾不敢看,為什麼呢?夢醒來後,發現電影什麼驚喜都沒有,還發現《布拉格廣場》原來是首悲絕的告白,無人的走廊,一個人旋舞,你遠遠吟唱,不能沒有你,我真不習慣。
看電影看得聽懂了一首歌,找誰扯這歪理去?事實上,這「歪理」還真有道理。《盜馬記》把經典港式喜劇《奇謀妙計五福星》和動作喜劇代表作品「攻略系列」融合在一起,既有80年代港式喜劇的酒濃飄香,又有21世紀新時代下的港式動作喜劇革新特色,這樣才能不分年齡階層,一攬子抓住跨度20年的電影觀眾。
單論梁家輝、鄭伊健、陳慧琳這三位領銜主演,圍繞他們三人開展的故事情節與《東京攻略》如出一轍,相似度驚人到90%,就連男一號的扮演者都是本宗,姓梁(《東京攻略》是梁朝偉)。《東京攻略》也好,其後的續集《韓城攻略》也罷,男一號男二號原本針鋒相對,女一號夾在中間,最終發現,最傻的是女主角,男一號和男二號早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了,《盜馬記》走的正是這種套路。
若把曾志偉和王祖藍算上,那麼,影片的領銜主演有五位,跟《奇謀妙計五福星》一回事,畢竟盜馬為國的功勞中,也有曾志偉和王祖藍一份。而且,《盜馬記》的海報上也毫無避諱地打出「五福星」的字眼,直白地表示致敬。翻看導演李志毅的履歷表,他的功力不錯,可以為其貼上「量少質優」的標籤,他拍《盜馬記》也並不敷衍,布拉格室內遊戲那場戲其實是在香港攝影棚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如夢如幻,身臨其境。為何《盜馬記》顯得單薄無力?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越想合二為一,越容易淪為簡單地雜糅,好似紙團皺皺巴巴,哪裡好看?
《盜馬記》原本是為張國榮和金城武量身定做的跨國偷寶的故事,從2003年「哥哥」縱身一跳擱置到現在。也許,張國榮的離去是導演心中的痛,因此,浮躁了其高質的創作之心。我更願意理解成,導演想拍部喜劇聊以釋懷張國榮的「拂袖而去」。甚至,還能這麼想,導演想說憂鬱的《布拉格廣場》。這些無釐頭的解讀,似乎都比無釐頭的《盜馬記》本身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