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陝西箏曲的特點及它的調式音階

2021-02-23 中箏

據《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諫秦始皇書曰:「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愉耳目者,真秦之聲也。」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陝西秦箏就廣泛流傳在宮廷和民間。但在其流傳的過程中曾一度在歷史中失傳。現在流傳的陝西箏曲都是從當地的民間音樂中提取營養而發展成熟的。

   這些年來,在「秦箏歸秦」的學術思想指導下,陝西的專業箏人根據地方戲曲秦腔、郿鄠、碗碗腔及型器樂演奏形式西安鼓樂,以及民歌、說唱形式道情、榆林小曲等樂種進行挖掘、整理、改編,創作了大量的陝西箏曲。

   陝西箏曲的技術是通過長期的對外派箏曲的學習、繼承、借鑑並根據陝西地方音樂風格表現的特點,採諸派箏技法之所長,形成了諸如左手大指壓按弦,右手大指大關節長搖等陝西箏曲獨特的演奏技法。陝西箏曲中既有秦腔音樂那大起大落、激昂康慨「英雄曲」之悲壯氣勢;又有眉阝雩阝、碗碗腔音樂那如泣如訴、細語纏綿、委婉酸楚的「悽涼調」;還有那與僧廟道觀有關的脫俗出世、虛無飄渺的「五雲登空」,「大佛登殿」、「遊月宮」等鼓動樂仙曲。陝西箏所涉及的戲種、樂種繁多複雜,有著豐富的音樂形態和多種多樣的風格色彩。

   在這些陝西箏曲中,保存著古老的燕樂藝術傳統。有豐富的旋法、調式、音階、音律、形成了陝西箏曲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有二變之音產生的微升FA、微降SI這些特性音去理解或演奏。或者用「歡音」、「苦音」去等同於潮樂中的「輕三六」、「重三六」。將「歡音」、「苦音」看成與潮州箏曲同樣具有演奏用調標誌和含意的術語。這只能說是大致抓住了陝西箏曲的部分風格,但不是、也不可能是包括陝西箏曲所有的風格色彩。在實際演奏中,陝西箏曲的風格色彩是個複雜的問題,而這一複雜問題的關鍵在於樂曲的調式和音階。

   陝西民間的戲曲藝人將這種由於調式、音級以及音階的變化而產生腔調色彩的變化稱做「苦音」(又稱哭音、軟音),這種曲調多用FA、SI兩音。別一種稱做「歡音」(又稱花音、硬音),這種曲調多用MI、LA兩音。但當「歡音」也常常使用FA、SI兩音時,也絲毫不改變它固有的調性色彩。「這是因為歡音腔和苦音腔的音階不同:FA、SI兩音在不同的腔系內的實際音高不同,以致由此引起某些音程關係、音列組合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所致……。歡音腔、苦音腔它們各自擁有一整套板腔曲牌,以此構成秦腔的兩大體系。」

   「歡音」、「苦音」是陝西戲曲藝人對各種板式、唱腔、曲牌音樂中由於二變之音的遊移變化和調式音階變化而產生風格色彩變化的最精闢、最智慧的概括和感性認識。藝人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經過師傅的口授心傳,長期的耳聞目睹,根據這些術語,他們可以得心應手地唱、奏出那些時而遊移不定、時而堅實穩定、風格地道濃鬱的各種板路的曲牌。但「歡音」、「苦音」這些術變速器人對戲曲而方,在秦腔等戲曲中起著提示演員和樂隊用什麼樣的腔調去完成演唱、演奏的作用。除了秦腔、眉阝雩阝、碗碗腔以外,諸如阿宮腔、隴東道情、川劇中的「苦皮」,滇劇中的「苦稟」都具有「苦音」相同的性質和含意。而在陝西其它樂各中(例如與箏曲關係密切的西安鼓樂、民歌),從譜面先確定其調體而後再演奏。例如《柳青娘》(活三五調)、《寒鴨戲水》(重六調)。陝西箏曲無論是發掘整理的原型戲曲唱段或是改編創作的箏曲,都沒有明確地將用調歸屬在「歡音」、「苦音」這種概念中去。如果樂曲中又不標明二變之音的具體音高。不知是微降SI、原位SI,還是微升FA、原位FA,會給演奏者造成極大的困惑。結果很容易造成將微升FA、微降SI作為陝西箏曲的風格標準的不確切看法,或者造成難以確定二變之音的具體音高,難以把握按壓弦分寸的困難。

   近幾年來,陝西箏曲經過廣播、CD等媒介的宣傳,已普遍被教材選用。但在我們的演奏和教學中,或是在異國他鄉的演出、交流中,乃至大學的課堂中,基本上仍然沿用口授心傳或使用戲曲藝人的術語來講解樂曲,還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歡音」、「苦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對提高本地及有條件來陝西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顯著的;但對外地、海外學生的學習,局限性就太大了。所以,在我們的演奏和教學中,如何將這些在實踐中的經驗納入到更加規範、更加科學的體系中去,這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了解和運用中國傳統的調式音階等樂學理論,是掌握陝西箏曲風格的有效辦法。

   自古以來在我國各時期、各地、各民族的音樂實踐過程中,傳統的樂學理論都有著高度輝煌的發展。前人和今人們早已將實踐中體察到的規律即古音階、新音階、燕樂音階、中立音階納入到整個華夏民族音樂科學的理論體系之中。而這四種音階,廣泛存在於陝西地方音樂及現在流傳的陝西箏曲之中。

相關焦點

  • 簡單搞懂調式音階,以Lydian為例推出所有的調式音階指型
    >我覺得最簡單推出七種調式音階指型的方法。 如果你已經熟大調音階的指型(嚴謹一點稱自然大調,但以下都以大調稱呼比較親切),但不懂調式是什麼,那下面的內容可以幫助到你,歡迎一起加入享受不同調式帶來的樂趣。
  • 先找到「調式音階」的位置,再進一步理解它的內在音程
    這個過程就是讓學習者"思考"這個調式音階的音程,但是依舊有參考指型:D大調音階。但是和第一次的理解方式不一樣的是,抓住了Mixolydian音階裡的b7音。 最後再讓學習者回到G大調音階,來比較一次,學習者如果夠熟練,應該就會發現兩者音階的音是一樣的,但是意義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 認識Dorian(多利亞)調式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調式,每個調式都可以由大調音階衍生出來,以大調音階中每個不同的音為主音則能構成不同的調式,一共能構成7個調式。如下圖:第一個Ionian調式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得最多的自然大調,以Do為主音,C大調音階和C Ionian音階是一樣的;而Aeolian調式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小調,以La為主音。
  • 《降臨》根本不是雅樂音階調式,而是它!華晨宇這次真的令人貽笑大方
    《降臨》根本不是雅樂音階調式,而是它!華晨宇這次真的令人貽笑大方 《歌手》第七期後,華晨宇在樂理講堂普及由《降臨》這首歌引申的音樂知識。隨後,有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博主指出了華晨宇的錯誤,雅樂音階中,根本不能說降sol。雖然他指出來正確的說法不是如此,但也說明他在某些專業領域仍不夠嚴謹。
  • 還真有古箏箏派被稱為武林箏派,代表作為《將軍令》
    上次潤揚給大家介紹了秦音的餘韻——陝西箏派:這個箏派可不簡單,在長期發展中,不僅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古箏彈奏方法,還改變了古箏的構造與材質!傳統的浙江箏只有十五弦,身長1.1米左右,面板、背板為桐木,箏尾稍向下傾斜,調弦定音為五聲音階5 6123 5 612 3 56123。放在桌上坐勢(或立勢)彈奏。
  • 五聲音階與藍調音階該怎麼用才會好聽
    然而也可能是因為太熟悉,所以變成太習慣本能使用,沒有認真地去研究它。在美洲大陸發展出來的藍調原生音樂,一路從藍調到福音詩歌到爵士到節奏藍調到搖滾到放克到靈魂到嘻哈...濃濃的五聲音階也以藍調的聲響無所不在,主要是來自非洲的黑奴吟唱中,原本就有大量的五聲音階,所以,別再認為五聲音階就是只有亞洲或中華民族專有了。
  • 關於樂理知識「調式」乾貨分享
    樂理知識:調式最早的調式是中古調式,源於民間音樂,被教會廣泛採用,中古調式一共有七種,分別是伊奧尼亞、多利亞、弗裡幾亞、利底亞、混合利底亞、愛奧尼亞、洛克裡亞調式,其實這其中調式就是對應CDEFGAB每個音作為主音的音階(當然可以移調),但是進入巴洛克時期以後,逐漸就棄用了很多調式,而只保留了大調和小調兩種調式,大調相當於伊奧尼亞調式,小調相當於愛奧尼亞調式
  • 五聲音階和布魯斯音階在搖滾樂裡的作用
    6 1 2 3 5 這是小調五聲音階。音程關係是 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1 2 3 4 5 6 這是加入了清角的六聲調式,不嚴格,只是說加入了臨時的偏音的五聲音階調式1 2 3 5 6 7 這是加入了 變宮的調式。
  • 樂理·調式(7)五聲調式之四:倍受人們青睞的五聲「羽調式」
    答:五聲羽調式是由五聲音階構成、並以羽(簡譜唱名6)音為主音的一種民族調式。其調式音階結構為612356 。詳見下圖:也可都降低八度記譜說明:上圖中,簡譜可以同時表示任意調的羽調式音階(都是相同的簡譜音符);五線譜不便於同時表示任意調的音階。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樂理概念的補正—音列與音階是兩回事
    什麼是音階呢?音階是「調式中的音,從主音開始到主音結束,由低到高(叫做上行),或者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以階梯狀排列起來」。其特點為:1. 產生音階的前提是有固定的調,如C調、F調等2.二、產生的問題、原因根據以上對音列和音階的說明,可以看出兩者是不同的,關於葫蘆絲音列,應該很好理解,以傳統七孔小C調葫蘆絲為例,其樂音體系是從e1-a2範圍中的各音,從筒音作sol為唱名的前提下,音列是低音mi到中音la之間所有的音。而關於「葫蘆絲音階」,這一情況則相當複雜。
  • 箏曲《千聲佛》——兼談楊秀明居士古箏藝術的妙韻禪音
    是流行於潮州等地廟堂音樂,樂譜無詞,卻隱約可知似有佛號隱於曲中的音韻,因其流傳的地域性,可以看成是具有南方佛曲的經外音樂特點,典雅清麗,委婉柔和。此曲形容深庵寺院中、青燈古佛旁,僧侶頌經不絕,佛聲幽遠綿長的景象。(2)箏曲《千聲佛》傳譜和潮州音樂。梁在平先生1938年的自費刊印了《擬箏譜》,是中國可考的最早的一部古箏專用譜。
  • 小白寫歌——樂理之其它音階
    我們之前在《音樂的誕生》裡提過,音階是按五度相生的方式誕生的。其實應該念作「宮徵商羽角」比較恰當。這五個音分別可以作為一種調式的主音,如果按宮音作為主音的話,這種調式就叫作「宮調式」。類推還有「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這些調式,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民歌中比較常見,而且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常常會改變調式,一會兒使用宮調,一會兒使用羽調等。
  • 如何確定調性與調式
    【確定(調號)】  要明確調式首選要明確它的調,因為調式是存在於某個調中的。確定調,就要看調號,當調號確定之後,就很容易在該調中找出旋律的調式來了。  調號的確定,可分為集中調號和分散調號兩種情況來進行判定。
  • 樂理·調式(10)一張圖表幫你理清五聲調式體系
    前面我們分別介紹了民族五聲調式體系中的五聲調式、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本節我們來歸納一下,順便談談關係大小調和同宮系統調。之所以把五聲調式、六聲調式、七聲調式都歸結到五聲調式體系中,因為它們中的每一類調式都是分別以宮、商、角、徵、羽五個正音為主音所構成的調式。
  • 雖然大致了解古箏,但你知道它是怎樣起源的嗎?
    這些理由都足以證明它是明器,該器猶如有柄的小瑟,築面首位各釘以橫排竹釘,一排五個,這就與《風俗通》的記載相符。這具明器築的樣式與瑟相同,似乎又說明瑟、築、箏的樣式是極其相似的。    當然也有人認為中國的箏乃傳自外國。日本的田邊尚雄在他的《東洋音樂史》中就提出了箏是戰國末期從西方傳入秦國的觀點。日本的另一學者林謙三則認為田邊尚雄的論據不足。    從以上討論可知,無論是箏似築還是築似箏,箏的初試形態至今並未弄清楚。因此,箏的起源至今依然還是個謎,還需要我們繼續探求。關於箏的起源的探求,顯然是無法從文獻中尋求根據的,看來必須求助於考古的新發現。
  • 民族調式及骨幹音
    民族調式是中國大多數民族共同使用的調式,也稱五聲調式。其音級名稱是: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民族調式可分成兩大類: 基礎類:五聲調式。延展類:五聲性的六聲調式和以五聲為基礎的七聲調式。
  •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雲垂:漫談古箏文化,品味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一、箏的地域和時代之分對古箏有一定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古箏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漢箏、秦箏、瑤箏、鸞箏等都是它的名字。根據箏的種類和彈撥的方式,箏在歷史發展上,也有地域之分。著名的有陝西箏、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江西箏等。不同歷史時期對箏也有改造,主要體現在琴弦數量的變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