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伊布拉希莫維奇:偷自行車的上帝(下)

2021-02-28 足球控

✎__足球控是一款足球迷的專屬應用。為您提供全球近100個主流或非主流足球賽事數據、實時轉會信息和深度新聞,更有重點比賽直播和優質集錦,讓你隨時隨地,回到賽場!iOS/Android版本目前已提供下載。

回顧☞【人物誌】伊布拉希莫維奇:偷自行車的上帝(上)

在四年一度的世界盛宴期間。

「誰將贏得世界盃冠軍?」記者問。

「只有上帝知道答案。」伊布回應道。

「啊?想問上帝太難了。」聽了伊布的回答,大家都表示毫無頭緒。

看著記者的疑惑,伊布只是很淡定地說出一句話。

「為什麼呢?你現在就在採訪上帝呀。」

這是「上帝」這個稱號的來歷。

他霸氣側漏,他乖張孤傲,即便經常會得罪許多人,也永遠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一切。他是這個星球上最接近神的男人,他叫做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

上篇我們了解了伊布的幼年時期,可以知道家庭完整和社會尊重對於一個人性格完善是極其重要的。

似乎就是過去種種因素,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他。既充滿了變數,又仿佛一切是命中注定。

時光回到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西方國家所導演的一陣陣「和平演變」之風徹底地席捲了整個東歐,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舊事物總是會被新事物所取代,然而所謂的新事物將來也會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哪怕那是包裝過的舊事物。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似乎一直都是個安靜的地方。東歐的政治動亂絲毫沒有幹擾到那裡人們的生活。他們和往常一樣,彼此間和諧地相處著,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著。

但是那段時期,伊布的生活,伊布的性格開始發生了變化。他似乎慢慢覺醒了,內心裡的上帝開始佔據了他的人格,腦中也回憶起了最初來到人間的目的。

「我需要一輛自行車!」

「茲拉坦,你看這是什麼?」哥哥指著商店裡頭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哇!這不是我一直都很想要的競速自行車嗎?」伊布望著那臺自行車,時間似乎在那一刻凝結了。

「喜歡嗎?喜歡哥哥就買給你。」哥哥面帶著笑容說道。

「真的嗎?我不是在做夢吧?」伊布不敢相信他所聽到和看到的一切。

「哥哥不會騙你的。」

那一年,伊布七歲。

他得到了一輛競速自行車,每天都騎著它繞著貧窮的小鎮一圈又一圈。並且給它起了個炫酷的名字,叫做「七喜小子」。七喜小子是一個系列漫畫裡的小英雄,一個頭髮根根豎立的角色,伊布很喜歡他,因為他的力量十分強大。於是,這位英雄便一直伴隨著伊布的身邊。

可惜「七喜小子」並沒有守護上帝多久。在羅森加德的遊泳池外,它被人偷走了。

「臭小子,別跑!」職業就是做保安父親憑藉著自己的本能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幾個人悄悄偷走了自行車。

他捲起了衣袖,敞開襯衫衝了過去。

可惜,七喜小子沒能回來。伊布留下了眼淚。

父親從未見自己的兒子這麼傷心過。他蹲下來,用充滿歲月洗刷痕跡的手擦去伊布臉上的淚水,忍著現實的壓力,說道:「兒子別哭,爸爸到時候給你買一輛更酷的自行車。」

可是在那一刻,伊布開始有了他那在球壇上獨特的人格。失去自行車的沮喪,促使他走上了一條和他人截然不同的少年路。

「我不能這麼給人欺負下去,我也要偷別人的自行車!」

從此,只要是在深夜中,羅森加德就會出現一位穿著黑色風衣,手中拿著大鉗子的人。由於同樣的事情不斷地重複著,伊布漸漸成了偷自行車的行家,開鎖能力無人能及。不管你做了多好的措施,不管你用上了多棒的鎖。只需「邦,邦,邦」三聲,你的愛車就會被他三下五除二便騎走。

他已經忘記了最後一次騎「七喜小子」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因為他騎過了太多的車。

比起一輛車的價值,伊布更喜歡的是那種冒險的感覺。於是乎,除了偷車外,他還經常去商店偷各種各樣的商品,也喜歡朝著櫥窗玻璃扔雞蛋。雖然運氣不好時會被抓,但他也不會後悔。

    

諸多的犯罪經歷,讓他的性格也開始變得孤傲。在球場上,只要和人有了爭執,立馬就會拳腳相向,口頭攻擊算是他最輕的發洩方式了。

騎著偷來的自行車,在野外踢球並時不時和人發生衝突,這便是伊布少年時期的生活。

一心想著幹壞事的他,很難投入到學習當中。不過,幾年的踢球經歷讓他突然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有著高於常人的天賦和前途。

於是,在14歲那年,他加入了馬爾默足球俱樂部。

雖然成為了青訓隊的成員,開始有了專業化的訓練以及嚴格的紀律要求,但幾年的犯罪之路對他的影響依然很大,甚至影響了俱樂部的人。

蠻橫的動作,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的壞脾氣給他的隊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此外,偷自行車上癮的他,甚至後來連馬爾默經理的自行車都慘遭毒手。

頻頻的惹事,讓整個俱樂部的人都頗感不滿。在一次將隊友的頭打到流血後,一份請願書在球隊中被所有人傳閱著,上面寫著「茲拉坦必須離開俱樂部」。幾乎所有人都在上面籤了名,包括孩子們的家長也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最終在教練的懇求下,伊布並沒有被開除,教練不願意看著足壇失去這麼一個有天賦的人,雖然那是一個頻頻鬧事的偷車賊。

那次事件後,伊布在球場上開始檢點自己的行為,同時也不再偷自行車。他開始明白像他這樣的男孩要受人尊重,必須比所有那些隊友們優秀五倍,必須刻苦練習十倍以上。否則連機會都沒有,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沒有。

從此,那個惹事的茲拉坦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刻苦訓練的茲拉坦。每次訓練,他都是第一個來,也是最後一個走。

在馬爾默青年隊待了四年後,伊布被提拔進了一線隊。而且他第一年就打進了12個球,幫助球隊完成了升級。當時阿森納主帥溫格邀請其加入兵工廠,並讓他去試訓。伊布拒絕了,他的回應僅是:「我不需要任何的試訓。」

當時除了溫格,阿賈克斯的主帥萊奧·本哈克同樣對伊布有著極大的興趣。當然,最終後者取得了勝利。以760萬歐元創瑞典轉會記錄加盟荷甲霸主,讓全世界開始認識這位來到凡間的上帝。

04-05賽季,在對布雷達隊的比賽中,伊布連過七人打進了一粒不可思議的入球,連場內的攝影師都被他的假動作所欺騙。球進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是那場比賽後,有著華麗技術和豐富球感的伊布徹底爆紅足壇。

由於和範德法特的巨大矛盾無法調和,他遠去了亞平寧半島的尤文圖斯,開始了他的意甲之路。隨後,在國際米蘭、巴塞隆納、AC米蘭和巴黎聖日耳曼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其中他和瓜迪奧拉之間恩恩怨怨的故事更是每一位足球控茶餘飯後的談資。

如今,他已經35歲。雖然他沒了當初的速度,但他那種震撼人心靈的力量和氣質依然存在。只要他站在球場上,所有的人都將為他而顫抖。

因為他是上帝,是這個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球員。

他的名字叫做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

相關焦點

  • 《偷自行車的人》:現世窘境的表徵下蘊含著新現實主義的悲劇內核
    1948年導演拍攝的《偷自行車的人》獲得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第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說到電影《偷自行車的人》,大家會想到新現實主義流派,其新現實主義是以二戰結束後為社會背景,是反法西斯抗爭運動的產物。導演取現實社會小人物身邊故事為題材,多採用非職業演員和長鏡頭,不重戲劇手法而重紀實手法。
  • 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貧民窟裡走出的上帝
    於是,有人愛他愛得全心全意,有人恨他恨得無可奈何,但無論你是愛是恨,如果需要把網絡小說裡那種世界最強酷炫吊炸的王者投影到足球界一個具象,那麼你一定會想到他的名字——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世界足壇唯一合法的裝逼者。
  • 狂人伊布拉希莫維奇
    其中恐怖襲擊、國內大罷工和中大水災是三個主要威脅。從今天開始,法國報紙上「歐洲杯」的報導逐漸多了起來。2016年6月8日(今天)出版的法國《世界報》頭版主圖是著名足球明星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c)的大幅照片,但是編輯選了一幅既缺乏生機和活力,又缺乏激情和動感的足球明星照。
  • 首款"偷不走的自行車"問世
    三名智利工程師宣稱發明了世界上首款「偷不走的自行車」,他們表示,這下那些信誓旦旦的偷車賊肯定沒轍了。這款自行車名為「尤科」,看上去跟普通自行車沒什麼兩樣,但車身底杆可以分成兩部分,環繞在一根柱子上。發明者稱,拆開車身主架、重新組裝成一把鎖,這一過程僅需10秒。一旦自行車車座杆形成一把鎖,偷車的唯一辦法就是把車切開,這樣做的話自行車也就毀了。
  • 惡霸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
    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的惡霸歷史10月18日,米蘭城德比在伊布的帶領下,紅黑軍團成功獲勝,在面對去盧卡庫說到『米蘭城有了他的國王后
  • 《偷自行車的人》:當自行車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作為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扛鼎之作,徳·西卡《偷自行車的人》中肩扛攝影機、實景拍攝、長鏡頭的運用都體現了強烈的紀實美學風格。這部1948年拍攝的影片,其靈感來源於報紙上短短的新聞報導,一個張貼畫報的工人瑞奇工作第一天就丟失了自行車,在失業危機的重壓下,他和兒子布魯諾決定在一天內找回自行車,結果未遂人願,丟失的自行車不僅沒有找回,瑞奇還在窮途末路之際從被盜者變成了偷盜者。
  • 獨一無二的傳奇,傲慢的伊布拉希莫維奇讓無數人著迷
    這種移民生活讓宜布不知歸屬,而他的一生也在流浪伊布拉希莫維奇去過很多地方,在很多聯賽中都呆過,這讓很多人認為他是「不忠」。從馬爾默到洛杉磯,從薩Mousse特丹到都靈米蘭,巴塞隆納,巴黎、曼徹斯特,所有這些城市只是伊布的車站,而不是他的最終目的地。
  • 從A到Z了解新紅魔伊布拉希莫維奇
    從他的記錄到他的技術,從他偷自行車到為國家揚名立萬,你對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了解多少?B for  bicycles(自行車)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伊布曾是一個好動的少年。他為了能跟著馬爾默青年隊訓練而經常偷自行車。
  • 一部電影,帶你解讀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風格特徵|《偷自行車的人》
    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一直在感慨,一個群眾,怎麼可以把人物的情感拿捏得那麼準確,一個非專業演員,怎麼可以演得那麼好。;片尾裡奇偷自行車被抓,自行車主人選擇當場原諒他,而不是把他送進警察局。第三幕:男主來回糾結要不要偷別人的自行車,最後偷了,但是被捉到了。自行車的主人原諒了裡奇,裡奇和兒子在人群中前行,因為看了一眼兒子,而沒有忍住淚流滿面。兒子跟著他奔波了一天,他尋不回自行車,偷自行車被人捉回,也被兒子看在眼裡,生活無助,自己卻無能為力,或許那一刻就是他真正崩潰的時候。
  • 《偷自行車的人》絕望中的溫暖
    《偷自行車的人》這部影片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之作。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二戰後,透過一個失業工人的家庭可以反映到當時整個社會的危機。二戰後經濟蕭條,裡奇和起很多其他家庭一樣,他已經下崗兩年了,每天都在政府門口等待著工作的機會。
  • 如何評價義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
    對於《偷自行車的人》這種電影,只能用兩個字評價,那就是——經典。之所以說經典,因為它作為藝術作品,即使過了七十年,風採絲毫沒有褪色。也就是說,歷久彌新。七十年前的義大利的狀況,和當今社會的狀況表面不同,但人的困境始終還在。一、惡性循環。
  • 【老照片】伊布拉希莫維奇對記者談論誰將有資格參加...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老照片】伊布拉希莫維奇對記者談論誰將有資格參加... 【老照片】伊布拉希莫維奇對記者談論誰將有資格參加... Laoshu 11-08 13:24 【老照片】伊布拉希莫維奇對記者談論誰將有資格參加2014年世界盃!伊布:「只有上帝知道誰會去...」記者:「但你很難問他」伊布:「不,你正在跟他說話」
  • 伊布拉希莫維奇,一個比C羅還狂,穆裡尼奧都狂不過的足球巨星!
    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瑞典人,今年已經37歲的他有很多的奇聞異事,當然最讓人口口相傳的就是伊布的狂!狂得讓人自卑的那種狂,狂的C羅都是「弟弟」,「狂人」穆裡尼奧都拍馬不及。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看看這位最狂的足球巨星。「我就是上帝!」
  • 伊布拉希莫維奇: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奧利給奧利給
    伊布拉希莫維奇:兄弟加油!C羅:哥,真的犯怵!慌的一批!伊布拉希莫維奇:咱這身板,小菜一碟C羅:到底怎麼個情況?需要吃藥不?需要輸液不?據說還要上呼吸機!麻麻批!伊布拉希莫維奇:這個哥說了不算,必須積極配合醫生的,把自己完全交給醫生就OK了!該吃吃該喝喝!C羅:吃?喝?
  • 《飆速宅男》同人誌竟然不畫自行車,是重視角色配對還是單純懶?
    如果喜歡一部以自行車競賽為主題的漫畫作品,想要自己創作同人誌的話,是不是代表必需學會該怎麼畫自行車呢?最近有位《飆速宅男》的死忠粉絲提出了這個話題,她至今雖然創作過好幾本《飆速宅男》的同人誌,卻根本沒有在書中畫過自行車!
  • 這部影史經典,應該這樣看——《偷自行車的人》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片中人物矛盾以及社會矛盾以一種很具象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那部電影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以及階層,影片通過一個自行車的失與得,牽動著兩個家庭的命運,同事對於當時的社會平民的生活也進行了著重描寫,總之,我們通過那部電影看到的,遠遠比一輛自行車要多得多。但是大多數影迷對於那部電影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雖然那是一部經典的影片,但是卻因為之前有過參照物而在影迷心中變得難堪。
  • 伊布拉希莫維奇!!!
    【伊布拉希莫維奇篇】【創造紀錄】伊布拉希莫維奇首次在意甲首輪完成梅開二度;【揭幕戰專家】伊布拉希莫維奇生涯中五大聯賽16場揭幕戰,參與了15個進球(11個進球,4次助攻);【博洛尼亞殺手】伊布拉希莫維奇在與博洛尼亞的8場意甲比賽中參與了7個進球(5個進球,2次助攻);【狀態火爆】伊布拉希莫維奇自2016年12月以來首次在歐洲五大聯賽中連續三場進球
  • 偷自行車的人 | 生活還在繼續,流著淚也要前行
    看到電影《偷自行車的人》結尾的時候,看著鏡頭裡瑞奇流下的委屈的淚水,我想到了這些。▊故事梗概二戰過後,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充斥失業和貧困,人們常常為一個工作機會爭得頭破血流。▊獲獎情況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1950)最佳編劇(提名) 切薩雷·扎瓦蒂尼第7屆金球獎(1950)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辣評來自導演德·西卡,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偷自行車的人》是一部很簡單的劇情片,但它所傳達給觀眾的東西一點都不簡單。
  • 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
    這句霸氣的話語出自於本期主人公,那個集自信和桀驁於一身的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1981年10月3日出生於瑞典的伊布拉希莫維奇,簡稱伊布,是瑞典職業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鋒,瑞典國家隊歷史最佳射手,現效力於AC米蘭足球俱樂部。
  • 《偷自行車的人》|羅馬米貴 少年識盡愁滋味
    義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發行於1948年11月,是導演維託裡奧德西卡推出的三部新現實主義傑作中的其中一部(另外兩部分別為1946年的《擦鞋童》和1952年的《溫貝爾託D》)。影片遵從新現實主義影片的特點,情節簡單,自行車是主人公必要的謀生工具,但自行車在他剛開始工作時就被偷了,於是踏上尋找自行車的辛酸之旅。